資源描述:
《道德教育與道德知識教育探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道德教育與道德知識教育探析論文關鍵詞:道德教育道德知識教育辨析論文摘要:由于受“美德即知識”這一命題的影響以及對“灌輸”理論的片面理解,在道德教育實踐中,一些教育者往往將道德教育簡單化為道德知識教育,從而導致道德教育實效性不高。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在道德教育的理念、內(nèi)容、方式和評價等方面實現(xiàn)轉(zhuǎn)型,將道德教育從實際意義上的道德知識教育轉(zhuǎn)變?yōu)檎嬲牡赖陆逃?。從字面上說的話,誰都不會把“道德教育”與“道德知識教育”混為一談,然而在當前,道德教育的“應然”與“實然”之間卻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些教育者名義上是在從事道德教育,但實際做的卻是一種道德知識
2、教育。本文擬在分析二者關系的基礎上,就如何準確定位道德教育進行探究。一、道德教育與道德知識教育的關系所謂道德教育,就是指一定社會或階級為了使人們遵循其道德準則,自覺履行相應的道德義務,而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的系統(tǒng)的道德影響。道德知識教育則是要通過教育,幫助受教育者了解和把握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二者的關系可表述為:1.道德知識教育在道德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道德包括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客觀方面是指一定的社會對其社會成員的要求,表現(xiàn)為道德關系、道德理想、道德準則、道德規(guī)范等;主觀方面是指人們的道德實踐,包括道德意識、道德信念
3、、道德判斷、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zhì)等。其中,客觀方面是外在于人的東西,可以作為知識去學習;而主觀方面是人們在一定認識的基礎上所產(chǎn)生的體驗和行動。從道德形成的機制上看,人們只有對一定的道德原則、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關系形成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才可能有良好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zhì)。因此,道德知識教育是道德教育的起點,沒有一定的道德知識作基礎,道德認知的發(fā)展就會受到阻礙,也不會培養(yǎng)出適宜的道德情感,人格也不會得到健全的發(fā)展。2.不能以道德知識教育替代道德教育一方面,從理論層面看,道德知識教育只是道德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不能以部分替代整體。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
4、培養(yǎng)人們的道德品質(zhì)。道德品質(zhì)是道德認識、道德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等道德素質(zhì)的綜合體現(xiàn),這就決定了道德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從提高人們的道德認識開始,進而陶冶人們的道德情感,磨礪人們的道德意志,堅定人們的道德信念,直到養(yǎng)成人們的道德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的完整的過程。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如果僅僅進行道德知識教育,以部分替代整體,是不能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務的。另一方面,從實踐層面看,個人掌握的道德知識的多少與他所能形成的道德素養(yǎng)的高低之間并不一定成正比例關系。一個擁有很多道德知識但卻做出了令人不齒的事情的人,或者一個沒有受過很多道德教
5、育但卻品德高尚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是不同的兩件事。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的人未必一定能將其付諸自己的實踐,文化素養(yǎng)高的人也未必就是德行高的人,而凡夫俗子倒可能是忠實憨厚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看待一個人的道德知識與其實際的德性之間的關系,不能絕對化。道德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要使受教育者懂得善惡、是非、榮辱等等,更重要的是要使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guī)范深入人們的內(nèi)心,并轉(zhuǎn)化為人的內(nèi)在的道德品質(zhì)。由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們應重視道德知識的教育,但不能將道德知識的教育與道德教育等同起來,不能以道德知識教育替代道德教
6、育。二、將道德教育簡單化為道德知識教育的原因分析當前,以掌握道德知識為目的的認知型的道德學習仍是我國道德教育中的主要做法,道德教育在實踐中被簡單化為道德知識教育。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和存在有下面幾個原因:1.受“美德即知識”這一命題的影響所致“美德即知識”是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重要命題,也是他的關于道德教育的根本思想。在蘇格拉底看來,美德就是知識或智慧。人只做自己認為是善的事,不會故意作惡,作惡是出于對善的無知,即錯把惡當做善。明知故犯是一種假象,其實作惡者并非真正知道自己在作惡。人知惡必不作惡,知善必行善。蘇格拉底對知識與道德關系進行論證的目的是為
7、道德教育提供思想指導。他得出的結(jié)論是:美德即知識,知識可教,故道德也可以通過教授獲得?!懊赖录粗R”這一命題在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斯賓諾莎認為,道德中既然包含著一種像數(shù)學命題證明那樣的邏輯的成分,那么傳授道德也就如同教授數(shù)學一樣,可以通過一步一步的邏輯的分析,經(jīng)由逐步改善受教育者的領悟程度而完成這一教育的過程。康德在表述他的極端理性主義的道德哲學時,也同時表達了他的關于道德教育的主張。按照康德的邏輯,既然人人都有一種對于道德的理性領悟和洞見的能力,那么道德的傳授就在于引導人們實現(xiàn)對道德絕對命令的領悟和洞見,以掌握道德規(guī)律于胸中。理性主義的道
8、德教育理念反映在道德教育實踐中,就是強調(diào)知識的灌輸,就是直接的道德教學,即以講授、說服等形式傳授道德知識,并以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來衡量道德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國學校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