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

ID:32648620

大?。?2.47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9-02-14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_第1頁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_第2頁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_第3頁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_第4頁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_第5頁
資源描述:

《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物探法在內蒙古某銀金礦勘查中應用摘要物探方法在銀金礦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探查與金礦(床)在空間上緊密聯(lián)系的控礦地質情況,從而有利于縮小找礦靶區(qū),提高找礦命中率。內蒙古某銀金礦床位于內蒙古東部赤峰市郊區(qū),為一中型礦床。目前,老礦區(qū)資源儲量形勢比較嚴峻,因此,總結礦床的地質特征和控礦因素,對于擴大外圍及深部找礦具有重要的意義。關鍵詞物探法;銀金礦床;勘查中圖分類號P6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708(2012)80-0114-02近年來隨著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儀器設備以及資料處理的長足進步,一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應用于隱伏金礦的預測中,取得了

2、理想的找礦效果。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較多,每種方法在隱伏金礦預測方面各有側重。一般在普查階段選擇最有效的一種或兩種方法,在找礦勘探階段需要選擇兩種或更多的地球物理方法,或者以一種方法為主,配合其他方法,以利于綜合分析解釋。1地質概況該銀金礦床位于華北地臺北緣隆起帶(內蒙地軸)與內蒙華力西晚期褶皺帶的銜接部位。處于赤峰一開原東四向深斷裂的北側,牛圈子一宮地北東向燕山期構造一巖漿活動帶的北端?;椎貙訛樘沤缃ㄆ饺?,主要巖性有角閃斜長片麻巖。黑云斜長角閃片麻巖、混合巖及少量大理巖、石英巖;褶皺帶地層為石炭一二疊系海陸交替相碎屑巖一火山噴發(fā)巖;蓋層為侏羅系陸相碎屑巖一中酸性火山

3、巖建造。燕山期本區(qū)經歷了活化階段,構造一巖漿活動劇烈,構造活動表現(xiàn)為斷塊的顯著差異升降為特征,形成隆起的凹陷,于是在大面積的侏羅系火山巖盆地中或其邊緣出露太古界或古生界。同時受磚底東西向斷裂與牛閣子一官地北東向斷裂帶交叉部位制約,陸相中酸性一酸性一堿性淺成一超淺成巖體呈北東向“串珠狀”分布。巖漿活動以富含Na20+K20的花崗質巖漿侵入為特征,伴隨巖漿活動形成不同熱液型Au、Ag.Pb,Zu、Cu,Mo等內生金屆礦床(化)。金、銀主要來自基底礦源層,其次為侏羅系火山巖。2礦區(qū)地質與物探工作內容礦區(qū)內出露的地層為石炭一二疊系海相火山噴出巖及其碎屑巖類,主要巖性有安山巖、

4、安山質火山角礫巖、凝灰?guī)r等,是有利的圍巖條件。礦區(qū)為一火山穹窿構造,其空間分布范圍受邊緣斷裂控制,平面上大致呈橢圓狀,內部由流紋斑巖,隱爆角礫巖、閃長巖等組成,周圍邊緣由安山巖、安山質火山角礫巖、閃長巖(西部)組成,次級構造為巖體與圍巖接觸帶,裂隙型隱爆角礫巖體構造、斷裂構造,尤其是北西向斷裂特別發(fā)育,是極有利的控礦構造。該組斷裂、裂隙集中于礦區(qū)中部,屬于張性兼張扭性,均為石英脈充填,成礦期、成礦后有活動。礦石成分復雜,礦石中脈石礦物含量占90.84%,金屬礦物占9.16%,銀金礦物微量。本次工作為地質普查,工作內容包括:1)1:5千高精度磁測面積性測量3.0km2,

5、線距50m,點距20m,異常地段加密為10m;2)1:5千激電中梯電法面積性測量3.0km2,線距50m,點距20m,與磁法工作同點位。3物探異常描述和推斷3.1物探異常區(qū)根據(jù)面積性工作成果,測區(qū)內劃分高磁異常區(qū)兩個,高極化異常區(qū)三個,高阻異常區(qū)三個。整體體現(xiàn)為三高(高磁、高阻、高極化)異常形態(tài),大致范圍近乎吻合;同時,異常區(qū)基本分布于地表可見礦化體的出露部位,異常范圍大于礦化范圍,可見測區(qū)內存在隱伏礦化體的可能性很高。物探異常區(qū)如圖1所示。3.2電法異常解釋中部高極化、高阻異常區(qū)幅值最高,形態(tài)完整,呈團塊狀,異常長600m,寬400m,中心視極化率最大值ns=8.4

6、%o結合地表地質工作,該區(qū)域內與II礦脈位置相對應,并存在大量細碎硅化、蝕變帶。該區(qū)域內地表多裸露破碎、碎屑巖,因此視電阻率幅值較高。該異常區(qū)域面積廣大,與地表見礦情況略有出入,因此推斷在此區(qū)域深部存在未知極化異常體。北部高極化、高阻異常區(qū)較為連續(xù),呈條帶狀,整體處于III、IV礦脈群之間。由于該區(qū)域內礦體、蝕變帶走向多變,同時,區(qū)內巖性交替出現(xiàn),接觸帶豐富,因此異常分布范圍較廣。南部高極化區(qū)幅值較低,由數(shù)個串珠異常組成,視電阻率無明顯顯示;根據(jù)地表V號礦脈的分布和測線布置方向,初步確定其為V號礦脈的異常顯示。3.3磁法異常解釋磁法異常結果如圖2所示。根據(jù)磁測AT等值

7、線平面圖磁異常展布特點,可以看出:區(qū)內磁異常明顯,以正異常為主,高磁異常主要集中在礦區(qū)北部。北部磁異常位于220線至350線,長度1300m,寬度500m,規(guī)模比較大,走向近似東西向,正負異常比較明顯。負異常極值位于295線200點,異常值AT為-1538.4nT;正異常極值位于235線294點,異常值AT為6000.3nT,但異常往北部還有一定延伸,負異常沒有完全封閉。該異常向上延拓200米之后,磁異常仍然存在,說明該異常有一定程度的延深。中部磁異常位于260線至300線,240點至280點之間,長度400m,寬度400m,帶橢圓狀分布,極值位于2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