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

ID:36003057

大?。?8.50 KB

頁數:10頁

時間:2019-04-29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_第1頁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_第2頁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_第3頁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_第4頁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_第5頁
資源描述:

《實用新型專利說 明 書(撰寫示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撰寫示例1導讀: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撰寫示例1”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1說明書(撰寫示例)試電筆10*[實用新型名稱應簡明、準確地表明實用新型專利請求保護的主題。名稱中不應含有非技術性詞語,不得使用商標、型號、人名、地名或商品名稱等。名稱應與請求書中的名稱完全一致,不得超過25個字,應寫在說明書首頁正文部分的上方居中位臵。][依據專利法第二十六條第三款及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說明書應對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

2、,使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就能夠再現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其技術問題,并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說明書應按以下五個部分順序撰寫: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fā)明內容;10附圖說明;具體實施方式;并在每一部分前面寫明標題。]所屬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指示電壓存在的試電裝置,尤其是能識別安全和危險電壓的試電筆。[所屬技術領域:應指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屬或直接應用的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目前,公知的試電筆構造是由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金屬彈簧和手觸電極串聯(lián)而成。將測試觸頭與被測物接觸

3、,人手接觸手觸電極,當被測物相對大地具有較高電壓時,氖管啟輝,表示被測物帶電。但是,很多電器的金屬外殼不帶有對人體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僅表示分布電容和/或正常的電阻感應產生電勢,使氖管啟輝。一般試電筆不能區(qū)分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和無危險的感應電勢,給檢測漏電造成困難,容易造成錯誤判斷。[背景技術:是指對實用新型的理解、檢索、審查有用的技術,可以引證反映這些背景技術的文件。背景技術是對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說明,它是作出實用技術新型技術方案的基礎。此外,還要客觀地指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引證文獻、資料的

4、,應寫明其出處。]發(fā)明內容[發(fā)明內容:應包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及其有益效果。]為了克服現有的試電筆不能區(qū)分有危險的觸電電壓和無危險的感應電勢的不足,10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試電筆,該試電筆不僅能測出被測物是否帶電,而且能方便地區(qū)分是危險的觸電電壓還是無危險的感應電勢。[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指要解決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應當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或不足,用簡明、準確的語言寫明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也可以進一步說明其技術效果,但是不得采用廣告式宣傳用語。

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絕緣外殼中,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和手觸電極電連接,設置一分流電阻支路,使測試觸頭與一個分流電阻一端電連接,分流電阻另一端與一個人體可接觸的識別電極電連接。當人手同時接觸識別電極和手觸電極時,使分流電阻并聯(lián)在測試觸頭、限流電阻、氖管、手觸電極電路測試時,人手只和手觸電極接觸,氖管啟輝,表示被測物帶電。當人手同時接觸手觸電極和識別電極時,若被測物帶有無危險高電勢時,由于電勢源內阻很大,從而大大降低了被測物的帶電電位,則氖管不啟輝,若被測物帶有危險觸電電

6、壓,因其內阻小,接入分流電阻幾乎不降低被測物帶電電位,則氖管保持啟輝,達到能夠區(qū)別安危電壓的目的。[技術方案:是申請人對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的集合。技術措施通常是由技術特征來體現的。技術方案應當清楚、完整地說明實用新型的形狀、構造特征,說明技術方案是如何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時應說明技術方案所依據的科學原理。撰寫技術方案時,機械產品應描述必要零部件及其整體結構關系;涉及電路的產品,應描述電路的連接關系;機電結合的產品還應寫明電路與機械部分的結合關系;涉及分布參數的申請時,應寫明元器件的相

7、互位臵關系;涉及集成電路時,應清楚公開集成電路的型2號、功能等。本例“試電筆”的構造特征包括機械構造及電路的連接關系,因此既要寫明主要機械零部件及其整體結構的關系,10又要寫明電路的連接關系。技術方案不能僅描述原理、動作及各零部件的名稱、功能或用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測試被測物是否帶電的同時,方便地區(qū)分安危電壓,分流支路中僅采用電阻元件,結構簡單。[有益效果:是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它是由技術特征直接帶來的、或者是由技術特征產生的必然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下面結

8、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圖2是試電筆第一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3是圖2的I--I剖視圖。圖4是試電筆第二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中1.測試觸頭,2.絕緣外殼,3.彈簧,4.同心電阻,5.限流電阻,6.分流電阻,7.識別電極,8.氖管,9.彈簧,10.后蓋,11.手觸電極,12.絕緣隔離層,13.彈簧。[附圖說明:應寫明各附圖的圖名和圖號,對各幅附圖作簡略說明,必要時可將附圖中標號所示零部件名稱列出。]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