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材料作文導寫-駿馬與驢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材料作文導寫:駿馬與驢子【模擬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一匹駿馬走得有些疲憊,便找了個驛站休息。看到一頭驢子,便搭訕說:“驢老弟,閑著哪!”驢子高高地昂起頭,幾乎是用鼻孔看著駿馬。駿馬很奇怪,就問:“驢老弟,你為何不睜開眼睛看我,而是費勁地用鼻孔看我呢?”驢子不滿地說:“想當初,我家主人怕我拉磨的時候東張西望,就在我眼前綁了一個東西,讓我只能看到腳下半米以內(nèi)的地方。這么一來,我要想看什么東西就必須高高地抬起頭!”駿馬同情地說:“哎呀,真是難為你了。只能日復一日地看著腳下的泥土,錯過了大好風景,真是驢
2、生之不幸呀!”驢子不以為然地說:“這有什么不幸的?我并沒有看到過風景,所以我心中也就沒有風景。它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東西,我沒有得到,又有什么可遺憾的?”讀了上面的故事,你有何感想?請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9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一個側(cè)面構(gòu)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思路導航:這道文題以寓言故事為材料,其審題切入點有以下兩點:1.抓住驢子在生活中總是高高地昂著頭顱看別人,給人以傲慢、不屑的印象這一角度入手。探究其原因,不是驢子不想低下
3、頭顱,表現(xiàn)和善,而是主人為了讓它安心地工作,用布條綁住了驢子的眼睛,使得驢子改變了本性,失去了自我。生活中,和驢子一樣的人有很多,那如何才能使人保持本心呢?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挑戰(zhàn)權(quán)威,不失去本色。據(jù)此分析可以立意為:“向權(quán)威說‘不’”“條條框框是摧殘人才的禍首”“‘容顏’失去,我心依舊”等。2.抓住驢子看似不幸卻從未頹廢這一角度入手。驢子雖然如駿馬所說“只能日復一日地看著腳下的泥土,錯過了大好的風景”,但它卻認為自己沒看到過風景,所以心中就沒有風景,于是也就不感到遺憾。實際上這告訴我們:不要為得不到的東西而遺憾,而要珍
4、惜所擁有的一切。據(jù)此分析可以立意為:“切勿企盼浮華的風景”“珍惜擁有的‘風景’”“自然最好”“刻意追求的落寞”等?!炯炎髡故疽弧客嗜ジ∪A自然最美朱青華9嘈雜的管弦奏鳴中,你是否還記得遠處傳來的那一縷菊的清香?奢靡的燈紅酒綠間,你是否能憶起響徹云霄的那一聲長嘯?紛擾的亂世塵埃里,你是否擁有只屬于自己的那一片樂土?褪去浮華的外衣,一切也只不過是浮塵罷了,與其刻意追求虛無的風景,不如留給自己一個企盼,停下匆匆的腳步,回歸最初的本真,聆聽自然與心靈深處的呼喚。那是個追名逐利的時代。高官厚祿如鬼魅一般腐蝕著人們的心靈,人人都渴
5、求擁有它。唯有他――陶淵明,辭官歸隱,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淡泊名利、安貧樂道成就了他的獨一無二。曾經(jīng),一老農(nóng)勸他出仕:“[纟][監(jiān)]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他答曰:“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他的婉言拒絕,表達了他堅定的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在他歸隱后的人生中,如逢豐收,他便會歡吟“歡會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如遇災年,他則安然“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直到長眠于南山下,他對自然的熱愛也至死不渝。而今,再吟他膾炙人口的詩《飲酒》,那墨香與菊香越過千年縈繞在我身邊。9那是個喧囂浮躁的時代。
6、目睹了官場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李白將自身遭遇轉(zhuǎn)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痹姼璨皇亲屓顺钅c寸斷地用來苦吟的東西,而是獨屬于多情之人的心靈的慰藉。再讀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其奔放!何其灑脫!何其風流!千年之后的我每每捧起那泛黃的書冊,誦讀李白的詩篇,如醉如癡,似夢似醒。而今,在這個管弦嘔啞、燈紅酒綠的時代,世人碌碌,步伐匆匆,少了份心靈的寧靜,多了份世俗的浮躁。面對種
7、種誘惑,人們拼命地去追逐那浮華的風景。然而,當年老時,人們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人生只是一場空而已。浮華褪盡的那一刻,你是否會頓悟:自然最美?回憶那抹幽幽菊香,回憶那縷縷清風,雖然歷史上的明星已隨風而逝,然而,那褪去浮華后的人生卻美得讓人心醉……[模][擬][評][分]內(nèi)容:一篇好的作文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立意準確,高遠,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思想深度。本文作者在立意時緊緊扣住了材料“驢子看似不幸卻并未頹廢”這一角度,綜合分析了驢子的心理,從“褪去浮華”“自然最美”兩個方向加以寫作,足見作者之用心。故本項評19分。9表達:本文用例典
8、型,論證有力。作者為了論證“褪去浮華,自然最美”這一中心論點,選用了極為常見的陶淵明、李白的事例進行論證。按常理,事例太過常見,會缺乏典型性。然而,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巧妙地選用了兩位詩人不太常見的詩句和人生故事進行論證,讀來不僅不乏味,反而頗具吸引力。故本項評18分。發(fā)展等級:本文文采飛揚,情感真摯。讀這篇文章如讀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有情感,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