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新課改的幾點體會與思考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關于新課改的幾點體會與思考新課程改革自2001年開始已經走過了6個年頭,6年的艱辛,6年的探索,成功伴著汗水,經驗伴著思考,為中國的基礎教育摸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不僅明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帶來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還系統(tǒng)提出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三個維度的目標,凸現(xiàn)了語文教育與教學的隱性目標、人文精神、情感體驗等;同時強調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學習,打破學科中心論,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關注課程的現(xiàn)代意識,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無疑成為課程改革最成功的地方。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目標具有全面性學生的身心應是一個
2、和諧發(fā)展的整體,語文學習的每一個活動,都會引起學生知識、能力與情感諸多方面的變化。課程標準正是從這一新的視角,將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這三方面整合,列為語文課程追求的目標,既體現(xiàn)了教學中應倡導的“以學定教,主體凸現(xiàn)”的學生主體性,又體現(xiàn)了認知與情感的統(tǒng)一、結論與過程的統(tǒng)一。在以往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因素影響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語文學習沒有興趣,簡直是在沉重壓抑下度日,這是語文教育莫大的悲哀,而像于漪老師那樣,適時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學習“過程和方法”這正是課程標準所大力倡導的,也是極富創(chuàng)意的,現(xiàn)代教育學論認為,各門學科都必須擺脫唯知主義框框,力求做到知識與能力
3、、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和諧統(tǒng)一。這正是課程標準力求達到的目標。2.學習方式具有多元性變單一、被動的語文學習方式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實踐等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根本變化,成為這次課程改革的最亮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不難看出“綜合性學習”這一要求,第一,打破了“學科中心論”。最終是為了培養(yǎng)綜合能力。第二,要重視體驗。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對探究方法的體驗,重視參與,培養(yǎng)個性和人格。第三,要培養(yǎng)課程資源意識。自然山水、人文景觀都可成為課程資源,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利用資源意識,學校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重視潛在
4、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胺e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就是學習過程突現(xiàn)學生主體性。教師要激發(fā)、引導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造欲,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探究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思考、去尋找答案,它不是一項課外活動,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以貫之的學習方式和態(tài)度。決不是那種教師先設定一個答案,然后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鉆入圈套的那種教學,探究的目的不是要學生完成一個課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新的成果,而是培養(yǎng)他們的意識和能力。現(xiàn)代教育論認為,學習方式是決定學習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構建旨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勢在必行。3.課程內容具有開
5、放性打破學科中心論,強調綜合性、跨學科、跨領域學習,重視語文和生活的聯(lián)系,是課程標準改革最大的突破點,大大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的同時,更提出“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學生視野”,這是過去語文教學大綱從未涉及的領域,從而進一步拓寬了語文課程內容的空間。為改變長期以來分科教學形成的知識相隔斷的局面,強化語文學科同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構建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課程體系,邁開了實質性的步伐。4.課程地位具有新高度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
6、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至今為止最為恰當?shù)谋硎?,課程標準還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課程標準把語文課程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5.支撐課程具有新理念課程標準以四大基本理念為支撐。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條:“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碧岢觥熬C合性學習”的要求。這一理念貫穿于課程標準的始終。首先,強調自主性,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習的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
7、刺激。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毫無疑問,二者的主體是學生,必須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其次,強調合作性。學生對課文及人物形象理解受多種因素影響,心得各異,體會不同。外國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褪沁@個意思,這就特別需要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再次,強調探究性,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生對學習對象采取研究的態(tài)度,作為一種學習方式,重在學習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決不是追求學生探究的結論。探究中包含有訓練,探究學習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課程標準還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強”的課程,“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