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安徽地域文化中儒佛道交融》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安徽地域文化中儒佛道交融摘要:安徽地域文化有三大板塊,即皖北道家文化、皖南儒家文化和皖中佛教文化。儒佛道在安徽地域的這種分布特征為三者之間的交融創(chuàng)造了天然的便利條件。由于儒佛道交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大勢,故安徽地域文化中的儒佛道交融實際上折射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基本脈絡,是中華文化基本特征和歷史走勢的一個縮影。關鍵詞:安徽地域文化;儒學;佛教;道教;道家中圖分類號:B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862X(2012)03-0109-005一、儒佛道文化在安徽地域的分布格局安徽有著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底蘊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從地域特征來看,安徽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出板塊性,有三大代表性的
2、板塊:皖北道家文化、皖南儒家文化和皖中佛教文化。7皖北是道家文化發(fā)源地,道家文化主要代表人物的出生地或生活地均集中于淮河流域。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生活于春秋末期淮河支流的渦河流域,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莊子生活于戰(zhàn)國中期淮河北岸的楚國蒙地?!饵S老帛書》是老子之后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作,關于其作者,有關學者考證是西楚淮河流域人,具體地點可能在淮南一帶。(1)鹖冠子是戰(zhàn)國末期的楚國隱士,也是淮河流域的西楚人。(2)《淮南子》是西漢黃老之學的集大成之作,是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漢末魏初名士中受道家思想影響較深的學者大都是淮河流域人。譬如,率性放達的漢末名士戴良是淮河支流汝河之南人;魏初“三曹”是淮河
3、之北的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是淮河流域的山陽人。魏晉玄學新道家中,首開正始玄學之風的何晏是淮河流域的南陽人,正始之風的推動者夏侯玄是沛國譙人,正始玄學的主要代表王弼是淮河流域的山陽人,竹林玄學的主要代表嵇康、阮籍也生活于淮河流域。此外,深受道家自然主義影響的竹林名士劉伶是沛人(今安徽濉溪縣西北)。上述情況足以說明,包括皖北在內(nèi)的淮河流域是道家文化的發(fā)源地。7皖南是程朱故里,朱熹理學在此影響深遠,并形成了理學的安徽地域流派——新安理學。新安理學是產(chǎn)生于古徽州地區(qū)、以弘揚儒學傳統(tǒng)、傳承程朱理學為宗旨的理學派別。先秦儒學提出了一整套倫理道德觀念,漢唐儒學將這些倫理道德觀念引向政
4、治領域,用以作為維護現(xiàn)實秩序的工具。新安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二程、朱熹則將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升華為哲學理念“天理”,從而使儒家的倫理價值觀走上了形而上的哲學之路。同時,程朱又將被提升為形而上之哲學理念的“天理”運用于形而下領域,具體化為百姓日用之“理”和處理現(xiàn)實社會人倫關系之“禮”。程朱之后的新安理學家們繼承了程朱一方面將儒家倫理哲理化,另一方面又將儒家哲學世俗化的為學之道,既高揚程朱理學中作為倫理道德意識之哲學凝練的“理”的觀念,又恪守程朱理學中作為哲學理念“天理”之世俗化形態(tài)的“禮”的規(guī)范,使得“理”與“禮”成為新安理學的基本價值觀念。新安理學具有強烈的崇朱傾向,歷代新安理學家所研究的課題都來
5、自朱熹理學,他們所采取的治學方法也是仿照朱熹的,朱熹理學是新安理學的靈魂。朱熹這位舉世聞名的大儒祖籍在徽州婺源,新安人對朱熹及其學說有一種天然的親和感,并以有這樣一位同鄉(xiāng)而深感自豪。這種親和感、自豪感與朱熹本人在當時中國思想界的影響結合在一起,遂使新安人對他產(chǎn)生了崇拜感。所以,朱熹理學在皖南地區(qū)影響很大,構成了徽文化的思想核心和價值取向。7佛教大約于東漢時期傳入安徽。就其資源分布來看,安徽全境均有佛教流傳,但安徽佛教文化的中心無疑是在皖中地區(qū)。安徽境內(nèi)長江兩岸的皖中地帶坐落著兩座馳名中外的佛教名山:九華山和天柱山。九華山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歷來以地藏文
6、化興盛著稱于世。位于安徽省潛山縣境內(nèi)的天柱山是中國禪宗名山之一,山中的三祖寺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qū)142個重點寺廟之一。此外,位于皖中地區(qū)的蕪湖、安慶、池州、巢湖、滁州、合肥等地均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蕪湖佛教大約始于三國東吳時期,歷代均修建有大量寺庵,歷史上以四大寺、八大庵最為著名,四大寺為吉祥寺、普濟寺、廣濟寺、東能仁寺,其中廣濟寺為全國重點寺院之一。(3)史載南朝梁天監(jiān)四年(505年),佛教傳入安慶地區(qū)。周武帝滅佛之際,慧可、僧璨相繼來到皖地司空山,禪宗文化由此在古皖地區(qū)(大多在今安慶地區(qū))流傳開來。明清時期,安慶地區(qū)佛教興盛,廟宇遍布轄區(qū)境內(nèi),振風塔和迎江寺為安慶地區(qū)佛教文化的標志性
7、遺存,后者現(xiàn)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之一。(4)池州地區(qū)的佛教以九華山最具代表性。除此以外,該地區(qū)其他區(qū)域亦有較為豐富的佛教文化遺存。(5)清代是池州佛教的鼎盛時期,境內(nèi)寺庵數(shù)以千計。巢湖佛教昌盛時期是明清兩代,該地共有寺廟庵堂90多處。(6)滁州佛教始于三國時期,唐宋時走向興盛,有佛教寺庵五六百座。(7)位于滁州的瑯琊山,相傳因晉代瑯琊王司馬睿曾避難于此而得名,7后因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聞名。自唐代至明清,山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