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本支吳氏泰伯世系推測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本支吳氏自唐末以來播遷及傳派情況的研討(四川省營山縣涼風鄉(xiāng)母家溝支系)吳代金本支吳氏現(xiàn)存的由鄰水族人吳璧山主編、營山族人吳國瑛協(xié)編的老家譜,自1772年編成以后,到現(xiàn)在已經有241年了。其原稿已不復存在?,F(xiàn)今由營山族人吳承遠、吳仰信(字建立)保存的是1805年營山族人吳起元(吳國瑛之子)等到鄰水抄回來的。根據(jù)這本老家譜所述,本支吳氏是泰伯的后裔中的吳念三郎的發(fā)派。先祖游仕江南,未歸原籍,建業(yè)于上杭縣。傳至吳永禮,遂于明成化年間由福建上杭遷到廣東南雄府始興縣青化司月光村,傳派一十一代至吳發(fā)秀,其子侄輩在清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中,遷至四川順
2、慶府營山縣、鄰水縣…….繁衍至今。這段文字,雖然給我們留下了祖宗脈絡及播遷情況的寶貴信息,但也過于簡略,使我輩后人不知其究。比如:是泰伯的后裔,那我們到底是泰伯的第幾代?發(fā)派祖吳念三郎又是泰伯的第幾代?其上承、下傳是何人?建業(yè)于上杭縣之前的原籍又在何地?在上杭縣傳了多少代才傳到吳永禮?吳永禮又是在明成化幾年遷廣東的?因為成化年號內共有二十三年(1465—1488)①。為了盡可能弄清楚以上問題,我主要參考了廣西南寧人吳健琴主編的《中國吳氏通書》(以下簡稱《通書》)上提供的一些零星的信息,串綴而成本文。從與上杭縣有關的吳念三郎出發(fā),上溯其先輩是江南大多
3、數(shù)吳姓人的共同祖先吳宣。吳宣的先祖是初唐的吳兢。從吳兢在往上追溯,直至泰伯十九世孫季札,都是《通書》上所列典型世系,僅是照錄而已。從季札往上,按《史記。吳泰伯世家》抄錄。本文重點摘錄并加以研討的是《通書》中有關吳宣家族傳派及播遷情況,重點也在與本支吳氏各代直系親族,旁系親族很少涉及。吳宣家族的播遷泰伯七十世(《通書》中多處認為是68世)吳宣,字守德,根據(jù)國內許多吳氏族譜的記載,吳宣生于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歲),卒于公元950(五代。后漢隱帝乾祐四年,庚戌歲)。吳宣是吳兢的后裔:吳兢生吳伯芮;伯芮生吳徊;徊生吳琲;琲生吳初;初生吳簡;簡
4、生吳宣。吳宣祖居江西,因其父吳簡于唐末在四川任職,故其家居于閬中巫錫山(今四川閬中市②)。后唐西川節(jié)度使孟知祥于公元934年稱帝,旋即去世,其三子孟昶繼位。孟昶是一個聲色犬馬之徒,把殘酷的戰(zhàn)爭視為兒戲的一個白癡,因為政治腐敗、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為避亂,吳宣率三子六孫,于公元936年跋山涉水,輾轉數(shù)千里,橫舟渡江,最后落腳在江西撫州臨川石井里。時年吳宣63歲。數(shù)年后他又帶領長子、三子遷居到江西建昌府南豐縣嘉禾驛梓口李寧莊(今南豐縣銅山)。留次子守石井基業(yè)。…….在這一段中舍去了吳宣是孟知祥駙馬之說。這是因為孟知祥是后唐莊宗的心腹,去四川之前的太原留
5、守。莊宗在用郭崇滔收蜀時,郭向莊宗推薦如收復四川希望莊宗派孟知祥接替他守蜀。莊宗答應并實行了。當郭崇滔在四川被謀殺時,孟知祥還在去四川的路上。孟知祥是在925年到四川的,此時吳宣已經51歲了,三個兒子都已成人,且有好幾個孫子了。孟知祥于934稱帝時吳宣已經60歲,何況其稱帝4、5個月就死了。如果說孟知祥在太原以前就把女兒嫁給了吳宣,太原或者說大同與四川之間數(shù)千里路,關山阻隔,不知有何機緣際會促成此段姻緣?我認為“駙馬”之說殊不可取…….泰伯七十一世吳綸(吳宣長子),公元904年生,娶劉、朱、曾氏,共生十子:長子吳宏,徙龍?zhí)?;次子吳宥,字承順,居祝?/p>
6、山,后遷居福建寧化石璧寨;三子吳華,遷南塘,后裔析出山塘,鳳凰塘等支吳氏;四子吳福,遷南城東坑菱湖塘,后裔析出窯前山塘;五子吳珍,遷江西寧都安福塘;六子吳萬,遷廣昌三角塘;七子吳興,遷居古塘;八子吳寶,遷居福建建寧縣石塘;九子吳儀,遷南塘磜下,后裔析出石塘、嶺村、鹿子源、大田坎、小竹、白羊等地吳氏;十子吳景,遷石井塘,后裔析出韭源等支吳氏。泰伯七十一世吳經(吳宣次子)生于公元907年,留守石井里產業(yè)。娶?氏生三子:長子吳和,居撫州石井里,后裔析出金陵格山、伏牛吳氏;次子吳仁,居撫州石井里,后裔析出彭澤、宜黃、棠陰吳氏;三子吳禮,居石井里,遷吉州梅田
7、。泰伯七十一世吳紹(吳宣三子),娶?氏生五子:長子吳權居祝家山,后裔遷上塘源;次子吳安居祝家山,遷艾婺源;三子吳政居宜黃潢源,后裔析出棠陰吳氏;四子吳洪遷潢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吳氏;五子吳永徙北源,后裔析出新城,梅源吳氏。根據(jù)江西萍鄉(xiāng)、廣東龍川、福建永定等地吳氏族譜中的資料,吳宣有三子十八孫七十七曾孫三百多玄孫,都極富開拓精神。除江西的臨川榮溪吳氏,金溪、竹溪吳氏,建昌南豐吳氏,吉安吳氏,宜黃棠陰吳氏,寧都吳氏,廣昌吳氏等地的吳姓人大多是吳宣的后裔之外,吳宣的后代還廣泛地播遷于福建、廣東、廣西、臺灣、香港以及南洋各地,在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
8、知名人士層出不窮,歷時千年不衰。以下僅從本支吳氏血脈傳承的角度出發(fā),追尋其播遷線路,基本不涉及旁系。泰伯七十二世吳宥(吳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