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名詞解釋》中國古代史---春秋戰(zhàn)國部分 長孫博 2012年版》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國古代史---春秋戰(zhàn)國1.葵丘之盟*:(廈門大學2002年專門史中國通史真題)公元前651年齊國為確立霸主地位而舉行的會盟。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大會諸侯,參加會盟的有齊、魯、宋、衛(wèi)、鄭、許、曹等國的國君,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盟約聲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边€規(guī)定同盟國諸國不要亂筑河堤,不要囤積糧食,不要擅以田邑封給別人而不報告天子。葵丘之盟使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首位霸主。2.城濮之戰(zhàn):春秋時期晉楚之間的一次爭霸戰(zhàn)爭。公元前632年,楚北上圍宋,宋向晉告急,晉文公率晉軍救宋。晉軍為避開楚軍的北進鋒芒,在未戰(zhàn)之前,主動退軍“三舍”。至城濮,晉文公會晉、宋、齊、秦等軍,打
2、破楚軍。此戰(zhàn)后,晉文公大會諸侯于踐土,確立了其霸主地位。3.踐土之盟:春秋時期晉文公為確立霸主地位而舉行的會盟。城濮之戰(zhàn)后,晉文公大會諸侯于踐土,參加會盟的有晉、魯、齊、宋、蔡、鄭、衛(wèi)、莒等國,周天子也派代表參加。盟約規(guī)定:“皆獎王室,無相害也。”踐土之盟是晉文公成為中原諸侯的霸主。4.弭兵之會*:(南京大學1997年中國古代史真題)春秋時期由宋國發(fā)起的倡導停戰(zhàn)、結盟的運動。弭兵運動前后共有兩次,以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發(fā)起的弭兵之會最為重要。公元前546年,晉、楚、齊、秦、魯、宋、鄭等十四國諸侯會于宋,共尊晉、楚兩大諸侯國為盟主;又齊、秦兩大國,商定不作為從屬國看待;其他原從屬于晉、
3、楚的較小諸侯國今后要互朝晉、楚兩大國,并承擔晉、楚兩國給予的義務。這次會盟之后,晉、楚之間四十多年沒有發(fā)生大的戰(zhàn)爭,其他國家間的戰(zhàn)爭也很少。5.秦霸西戎:秦穆公統(tǒng)治時期征服西北方國部落的活動。秦穆公在位時,任用百里奚、蹇叔等名臣治國,成一時“富國強兵”之勢。晉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圖向東發(fā)展,爭霸中原。公元前627年,秦襲鄭,在回軍至殽(今河南洛寧西北)時,遭晉軍截擊,全軍覆沒,史稱“殽之戰(zhàn)”。秦東進受挫后改變戰(zhàn)略,轉而西向,進攻戎地,“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周襄王為此還曾派特使祝賀,此后秦在西方取得“霸西戎”的地位。6.吳越爭霸*:春秋末年吳國和越國進行的爭霸戰(zhàn)爭。吳王闔閭于公元前515年
4、即位后,重用伍子胥、孫武整頓、治理國家,并于公元前505年大舉攻楚,攻占楚國郢都。越乘吳入楚而伐吳,在槜(zui)李大敗吳軍,闔廬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吳伐越,敗越軍于夫椒,越王勾踐求和,請為屬國。夫差以為已解后顧之憂,便揮師北上,爭霸中原。當夫差在黃池大會諸侯,與晉爭霸時,不料勾踐臥薪嘗膽,在大夫種和范蠡的輔佐下,乘機攻入?yún)嵌?,并于公元?73年滅吳。此后越王勾踐北上會諸侯于徐州,一時號稱霸主。1.三家分晉*:(南京大學2011年中國古代史復試真題)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聯(lián)合消滅了知氏,晉國的政權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這三
5、家手中。晉軍只保有絳和曲沃兩小塊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晉國名存實亡。公元前377年,韓、趙、魏滅諸侯,而三分其地。2.田氏代齊*:戰(zhàn)國初年齊國卿大夫田氏家族取代姜氏成為齊侯的事件。公元前481年,齊國卿大夫田常發(fā)動武裝政變,把齊國強大的貴族如鮑氏、晏氏等全部消滅,并殺死了齊簡公,另立簡公之弟為國君,政權完全控制在田氏手中,國君實際成為傀儡。到田常的曾孫田和時,他于公元前391年廢掉齊康公,自立為國君,完成了田氏代姜氏之齊的過程。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為諸侯。3.逢澤之會:戰(zhàn)國前期魏惠王發(fā)起的諸侯會盟。戰(zhàn)國初期,魏國是最強盛的國家。魏國經(jīng)過李悝變法
6、,促進了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一只以武卒制為基礎的強大武裝力量。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大梁附近的逢澤發(fā)起并主持了逢澤之會,率領12諸侯朝見周天子,成為盟主。至此,魏已成為稱霸中原的唯一大國。4.馬陵之戰(zhàn)*:(浙江大學2001年中國古代史真題)戰(zhàn)國中期齊魏之間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公元前342年,魏攻韓,韓求救于齊。次年,齊威王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韓。齊軍直指魏國國都大梁,龐涓聞訊立即回師自救,齊以增兵減灶之計誘魏軍至馬陵,大敗魏軍,太子申被俘,龐涓自殺。馬陵之戰(zhàn)使魏國實力大為消弱,開始了秦齊對峙的時代,為秦的東擴提供了有力契機。5.徐州相王:戰(zhàn)國時期魏惠王與
7、齊威王互尊為王之事。馬陵之戰(zhàn),魏國元氣大傷,從此一蹶不振。齊威王因馬陵之戰(zhàn)提高了威望,魏只好“變服折節(jié)而朝齊”,向齊妥協(xié)。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到徐州朝見齊威王,尊齊為王,齊威王不敢獨自稱王,又尊魏為王,史稱“徐州相王”。1.合縱與連橫:(浙江大學1999年中國古代史真題)戰(zhàn)國中后期秦與關東六國間的外交和軍事政策。關東各國為了抗拒強秦,就組成軍事聯(lián)盟,稱為“合縱”。秦為了破壞關東的“合縱”,以便它向東方發(fā)展,就用軍事壓力和政治離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