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愛蓮說》瀏覽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愛蓮說》1、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周敦頤,字茂叔,學者稱他“濂溪先生”?!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說明,也可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與現(xiàn)代的雜文相似。謚號元公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1)可愛者甚蕃(值得)(很多)(2)出淤泥而不染(污泥)(沾染)(3)濯清漣而不妖(洗滌)(水清而有微波,指水清)(美麗而不端莊)(4)中通外直(內心)(通透,貫通)(筆直)(5)不蔓不枝(生蔓)(長枝)(6)亭亭凈植(聳立的樣子)(樹立)(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可以)(從遠處)(輕慢)(玩弄)(輕慢而隨便
2、地玩弄)(7)予謂菊(認為)(8)鮮有聞(少)(9)宜乎眾矣(應當)(10)李唐(指唐朝)3、用文中的語句回答問答:⑴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蓮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⑵從氣質、風度方面寫蓮清高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⑶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正直、芳香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⑷主旨句(中心句):蓮,花之君子者也⑸陶淵明特殊愛好句:晉陶淵明獨愛菊⑹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⑺比喻君子志高潔廉,又有莊重儀態(tài),令人敬重不敢輕侮的句子: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⑻比喻君子行為方
3、正、豁達明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⑼寫蓮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⑽表明作者慨嘆知音太少的句子: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⑾魯迅在青年時期在《蓮蓬人》中寫道:“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去紅衣學淡妝?!彼牧⒁夂驼Z言受益于《愛蓮說》中的語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⑿與《岳陽樓記》中的“微斯人,吾誰與歸”意境相似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⒀文中高度概括蓮可貴品質的句子:蓮,花之君子者也⒁李白贊美蓮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與本文的哪句意思相同:濯清漣而不妖⒂文中“李唐”指唐朝,“陶后鮮有聞”中“陶”指
4、陶淵明,“晉陶淵明獨愛菊”有他的《飲酒》詩為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16)、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句子香遠益清(17)在形容人氣質清高,令人敬重,不可輕侮時,我們引用文中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8)作者慨嘆真正的君子很少見的句子蓮之愛,同予者何人(19)作者慨嘆真正的隱士很少見的句子菊之愛;陶后鮮有聞(20)比喻君子志高潔廉、又有莊重儀態(tài)、令人敬重不敢輕侮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4、開頭一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在文中起怎樣的作用?此句是總提,為下文將要寫到的“菊之愛”、牡丹之愛“、”蓮之愛“張本,是入題的準備。5、作者從哪幾
5、方面描寫蓮花的?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美好的品質?(1)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氣質風度等方面來描寫蓮花。(2)賦予了蓮花高潔純樸、正直芳香、清高的品質。6、作者寫的是喜愛蓮花的道理,為什么還要寫牡丹和菊花?用菊花做正襯,表明自己很欣賞陶淵明的選擇,但自己不想做個避世者;用牡丹做反襯,說明自己厭惡那些追求富貴、百般鉆營的人。潔身自好,聲名遠播,行為方正,通達事理,剛正不阿的品質。?7、作者用三種花分別比喻哪三種人?各自的特點是什么?“蓮”比喻“君子”,他們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菊”比喻“隱士”,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孤芳自賞;“牡丹”比
6、喻“富貴的人”,他們追逐名利,貪圖榮華富8作者為什么把菊比作“隱士”,把牡丹比作“富貴人”?菊花不是在百花盛開的春天開放,而是在萬物凋零的秋季,它不與百花爭艷,所以稱為“隱士”牡丹花濃艷,雍容華貴,所以把牡丹稱為“富貴貴者。9、作者筆下的“君子”“隱士”有何異同?答;相同點:兩者都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不同點:“君子”不避世而“隱士”避世。10“獨愛蓮“、獨愛菊”中兩個“獨”字表明他們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或問兩個“獨”字的作用?)答:表現(xiàn)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同時也相對表明周敦頤不同于陶淵明的思想感情。11、作者在文章結尾運用感嘆的方式,
7、含蓄的表明了自己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答;作者既不希望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得祿,他希望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2、作者寫本文的目的:以花喻人,贊美君子,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同時也批評了當時追逐名利的世風。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現(xiàn)在還常被引用比喻什么?答:不同流合污,不受周圍污濁環(huán)境的影響,潔身自好。14文中說”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說明了當時怎樣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答: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社會現(xiàn)象。1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各
8、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對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而感慨,對追求榮華富貴的世俗的鄙棄,諷刺當時追名逐利的世風。16、“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