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如夢似幻、美之極致》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如夢似幻、美之極致——《聊齋誌異》郝譽翔中正大學臺文所我總以為,《聊齋誌異》是一本被誤讀的書了。它確實膾炙人口,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根據(jù)它所衍伸出來的各種創(chuàng)作,譬如改寫的版本、電視、電影又不知有多少。然而,這些改編卻多著重在鬼怪傳奇的故事之上,而未免窄化了這本鉅著的價值,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掩蓋了原著真正的精神,以及它值得後人細細品嚐的妙處。夾縫之中:兩個朝代,雙重性格若想要更親近《聊齋》,恐怕還是得要先從蒲松齡(1640-1715)寫作的時代背景開始。而它的特徵是什麼呢?我會用”inbetween”來形容──蒲松齡可以說是一個處在夾縫之中的
2、人物,處在兩個朝代:明代和清代,以及兩種性格:現(xiàn)實的科舉功名和超現(xiàn)實的神鬼之中。蒲松齡出生在明末崇禎十三年(1640),山東淄川人。在他五歲那一年(1644),北京被國號「大順」的李自成軍隊攻破了,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過沒多久,清軍隨之進入京城,而順治皇帝順利登基,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朝代:清。從清兵入主中原,一直到1662年,明室的後裔桂王在雲(yún)南被吳三桂殺害為止,清朝總共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才逐漸平息中國內(nèi)部各地不安的起義和動亂。也因此,蒲松齡是一個跨越明、清之際的文人,更是一個成長在局勢動盪不安年代中的知識份子。而那正是一個舊有價值體系崩毀,新的
3、認同正要從矛盾衝突之中,逐漸浮現(xiàn)出來的年代,滿人為了取得漢人的認同,在1646年,便宣布重開科舉,在這次的殿試之中,共有三百三十七人及第,而其中大多數(shù)出身於京畿和山東、河北一帶。蒲松齡所生長的山東,正是在這文風鼎盛之地,而儒家典籍四書五經(jīng),也彷彿成為了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唯一可以綿延不輟的、不變12的命脈??婆e,成為了文人在新時代的性命依歸,蒲松齡便是置身在這個朝聖隊伍之中的一員。?順治十五年(1658),蒲松齡十九歲,第一次參加科舉,中了秀才,但從此以後,卻彷彿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屢次參加鄉(xiāng)試,卻都名落孫山。鄉(xiāng)試每三年舉行一次,蒲松齡屢試屢敗,終其一生,
4、他都沒有放棄功名的美夢,直到康熙四十一年(1702),他已經(jīng)六十三歲了,參加鄉(xiāng)試,又沒有考中,而此時的他業(yè)已白髮蒼蒼,齒牙動搖,一生的寒窗苦讀,到頭來,終究還是付諸於一江流水。在〈寄紫庭〉一詩中,他感慨地寫下:「不恨前途遠,只恨流光速?;叵肴昵?,含涕猶在目。三年復三年,所望盡虛懸。午夜聞雞後,死灰復欲燃。」每三年一次鄉(xiāng)試的挫敗,竟然沒有擊垮他的鬥志,而最後令他不得不低頭臣服的,其實是時光匆匆,以及轉眼飛逝的滔滔流年。他終於是敗在歲月的手下,而留下了一個永遠未了的憾恨。?若就這個層面看來,蒲松齡恐怕是一個頑固又迂腐的儒生,明明知道科舉的陰暗面,舞弊、捐官
5、之事,屢見不鮮,可是卻又偏偏不能忘情於功名,窮經(jīng)皓首,只為了中舉,好求取現(xiàn)實中的名位。如此腐儒,竟然也就是那一位雅好搜神,飄飄欲仙,終日沈浸在奇詭幻想之中的蒲松齡嗎???我以為,這正是蒲松齡性格中矛盾的兩面,直到今天看來,他的內(nèi)心世界仍然不可解,始終還是一個如同《聊齋誌異》般神秘莫測的謎題。但這內(nèi)心之謎,卻也正是蒲松齡值得玩味的迷人處。他既現(xiàn)實,但卻又不現(xiàn)實;他是一個標準的儒生,卻又著迷於孔子所不語的「怪力亂神」,而他擺盪在這兩個極端的世界當中,兩者的表現(xiàn)卻又皆如此強烈,一往無悔。??所以若拋開科舉的層面,蒲松齡其實是一個對於超現(xiàn)實充滿了濃厚興趣和想像力
6、的人。他喜好浪遊,也喜歡和郊野中偶遇的陌生人,促膝常談,而對於佛教的前世因緣,更有著不可思議的奇妙感應。在〈聊齋自誌〉――這一篇蒲松齡自述寫作《聊齋》歷程的重要短文中,他描述自己出生的經(jīng)過,便瀰漫著玄妙的色彩:松懸弧時,先大人夢一病脊瞿曇,偏袒入室,藥膏如錢,圓黏乳際,寤而松生,果符墨誌。且也,少贏多病,長命不猶。門庭之淒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每搔頭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蓋有漏根因,未結人天之果,而隨風蕩墮,竟成藩溷之花。何可謂無其理哉?12他的父親蒲敏吾夢到了一個和尚,走入房內(nèi),赤裸上身,而乳前貼了一片藥膏,醒來後,蒲松齡便出
7、生了。日後,在他又瘦又病、蹇阨困頓之際,回想起這段往事,他不禁猛然醒悟到:自己淒冷寂寞的門庭,不就像是一個出家之人嗎?而終日埋頭在筆墨中,又何嘗不像是僧人之缽一般,蕭條空無?莫非,他就是那位和尚投胎轉世?而他此世的生命,原來竟也是一段前世未了的因果?又或是一段失落了的造化,如花般隨風飄盪,無意中來到了混沌的人世?如此玄妙的臆想,彷彿是一種精神上的昇華和拯救,而把蒲松齡帶離了寒愴的此生,甚至讓他在淒冷孤清的現(xiàn)實中,乍見了一道冥冥不可知的天意。此身究竟是誰呢?是我?非我?而現(xiàn)實有窮,天意渺茫無窮,蒲松齡接著說道,自己為何要提筆寫《聊齋誌異》了:子夜熒熒,燈昏
8、欲蕊,蕭齊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xù)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