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詩經(jīng)·唐風》中的生命意識的萌發(fā)——以《蟋蟀》、《山有樞》為例》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第29卷第3期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Vol.29No.32009年6月JournalofBaoji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SocialSciences)Jun.2009*論詩經(jīng)唐風!中的生命意識的萌發(fā)???以蟋蟀!、山有樞!為例孟瑩(陜西師范大學,陜西西安710062)[摘要]]詩經(jīng)唐風!中最為引人注意的特點是蟋蟀!、山有樞!兩首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最早的生命意識的萌發(fā),這體現(xiàn)在這兩首詩中對生命有限性的感嘆和對體現(xiàn)個人價值的渴望。生命意識萌發(fā)有自然環(huán)境、時代背景、文化傳統(tǒng)三方面的原因。這種生命意識萌發(fā)與
2、魏晉時代遙相呼應(yīng),開啟了中國文學的生命意識傳統(tǒng),具有重要意義。[關(guān)鍵詞]唐風!;蟋蟀!;山有樞!;生命意識的萌發(fā)[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193(2009)03005804詩經(jīng)!中的唐風!是十五國風中重要的組成身無所祜、父母不能養(yǎng)的境況的哀號,對亡人的哀部分。古今歷代研究詩經(jīng)的學者無不對唐風!的悼等等。清代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中稱:#唐[3](P335)#憂思深遠?有著深切體會,特別是集中體現(xiàn)在蟋風十二篇,蓋無一例非刺詩矣。?在今天看蟀!、山有樞!兩首詩歌中的對生命短暫的嗟嘆和
3、來,雖然毛詩對詩經(jīng)!的理解難免有失偏頗,但是對時光的珍惜,這種生命意識的早期萌發(fā)使得唐總體上說,唐風!多憂的特點是顯而易見的。從風!在國風中具有了深刻的哲學思考,顯得與眾不憂國家、憂生計、憂孤獨、憂亡人等等對現(xiàn)實諸多同。問題的憂慮,到憂生死、惜光陰這種帶有終極關(guān)懷一、生命意識萌發(fā)的表現(xiàn)氣息的思考,這不能不說是唐風的一種鮮明特點。唐風!中的憂生患死觀念,歷來成為人們的唐風!中的生命意識的閃現(xiàn)最集中體現(xiàn)在共識。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所記的吳蟋蟀!和山有樞!兩篇。蟋蟀!詩全文如下:公子季札觀樂中記載:#為之歌唐!,曰:思深哉!蟋蟀在
4、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無已大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1](P225)之后,誰能若是?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講述各地風俗時也曾評價唐風!#思儉奢之中,念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2](P1468)生死之慮???梢?唐風!中深遠的憂思是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忄舀。古往今來學者的共識。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4](P162)唐風!中的許多篇目都滲透著深沉的憂思,休。雖然這種憂郁氣質(zhì)不是直接針對生命的流逝體現(xiàn)朱
5、熹詩集傳!稱#%%言今蟋蟀在堂,而歲忽已晚出來的的,但仍是唐風!特色的反映,如揚之矣,當此之時而不為樂,則日月將舍我而去矣。然[5](P68)水!、杕杜!、鴇羽!、葛生!等幾篇。其中有對政其憂思之深遠也。?余冠英在詩經(jīng)選!中說治局勢的憂慮,對孤苦生活的悲訴,對戰(zhàn)亂帶來的#詩人因歲暮而感時光易逝,因時光易逝的感覺,*[收稿日期]20090429[作者簡介]孟瑩:女,山西陽谷縣人,陜西師范大學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第3期孟瑩論詩經(jīng)唐風!中的生命意識的萌發(fā)59生出及時行樂的想法。又因&樂?字想到&無己?、條件及文化傳統(tǒng)多方面的因素。&無
6、荒?,以警戒自己,因而以&思居?、&思外?、&思1.從自然環(huán)境來說,經(jīng)過90年代的考古發(fā)[6](P115)憂?而效法良士。?唐風!中另一首集中反掘研究,證實了今天山西南部翼城與曲沃兩縣交映這種思想的詩是山有樞!:界的天馬???曲村遺址便是古唐國的都城所[8](P62-P64)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子有在,這里地處太行山南麓,就局部地勢來車馬,弗馳弗驅(qū)。宛其死矣,他人是愉。說,唐地處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北有太岳山余脈塔爾山有栲,隰有木丑。子有廷內(nèi),弗灑弗掃。子山等,東有烏嶺山余脈佛山、翔山,另外,盆地中還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有
7、澮河、汾河、滏河流經(jīng),形成了開口向西南的簸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箕形地勢。由于地處山區(qū)間盆地,平坦開闊的地[4](P163)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勢較少,所以這里進行農(nóng)耕的條件較為有限,朱熹這首詩是貴族婦女勸丈夫及時行樂的詩,詩的開曾言唐國故地#土瘠民貧?,便指此而言。另外,在頭所用的起興#山有樞,隰有榆?等是詩經(jīng)!中關(guān)上古和中古時這里都是我國主要的林木覆蓋區(qū),系男女感情的習用套語。同時,詩中勸諫的語氣對生產(chǎn)能力有限的先人們,深山密林是危險的象雖然較為明顯,但仍不激切,不應(yīng)當是諷諫君征,而非他們?nèi)我忾_發(fā)的自然資源。這些自
8、然條[7](P175)主。這種理解應(yīng)當是較為符合詩的愿意的。件都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