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

ID:16253952

大?。?8.50 KB

頁數(shù):5頁

時間:2018-08-08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_第1頁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_第2頁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_第3頁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_第4頁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中國京劇的發(fā)展論文:淺述中國京劇的發(fā)展前言21世紀社會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隨著物質上的滿足后,人們更需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因此,人們不斷地豐富自己的藝術文化修養(yǎng)。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其中,戲曲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而在戲曲音樂中,京劇藝術又經過多次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世界上有三種古老的戲?。阂环N是古希臘的悲劇和戲劇,另一種是印度的梵劇,第三種就是中國的戲曲。戲曲是以歌舞表演故事的藝術。中國的京劇正是戲曲諸多劇種中的典型代表。京劇的三大基本特征京劇是戲曲的

2、一種,其基本特征與戲曲的基本特征基本上是一樣的。京劇藝術的第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綜合性”。因為京劇中包含著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與內容——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廣義的“綜合性”就是多樣性?!熬C合性”主要指多種藝術表演形式在戲里綜合成為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的整體。京劇的第二個基本特征是它的“虛擬性”,高度虛擬化表演可以引發(fā)觀眾的各種想象和意境,反映出京劇藝術在處理空間和時間問題上的智慧及靈活性。京劇的第三個基本特征是它的“程式性”,表演的過程及形式都已經形成高度的規(guī)范化和固定化,許多專業(yè)的演員

3、自幼年起就要接受各種程式動作的嚴格訓練,這樣才能保證以后正式演出的質量和水平。京劇的起源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為慶祝乾隆的八十壽辰,徽班進京獻藝,帶來了與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種地方曲調棗徽調,給京城觀眾以耳目一新之感?;照{以其通俗質樸之氣贏得了京城觀眾的歡迎,從此在京城扎下了根。繼徽班進京之后,湖北漢調藝人也于道光年間進京與徽班藝人同臺獻藝,他們同徽調藝人一樣唱皮黃腔,只是更具湖北風格。當時北京舞臺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對峙?;瞻嗟骄┖螅l(fā)揚其博采眾長的傳統(tǒng),廣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

4、腔)的劇目和表演方法,同時繼承了眾多的昆腔劇目及其舞臺藝術體制,因而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同時又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這時京劇的各種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備,京劇的語言特點已經形成,在角色的行當方面已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已擁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xiàn):余勝三、張二奎、程長庚被稱為老生"三鼎甲",此外還有老生演員兼京劇劇作家盧勝奎。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漢調、徽調

5、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時期的其他京劇演員作了更多的努力,對京劇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對后世京劇的發(fā)展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京劇的三個鼎盛時期第一個鼎盛時期:在清同治、光緒年間。當時出現(xiàn)了一批優(yōu)秀的京劇演員并在此時引起了宮廷官方的喜愛。宮內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促進了它藝術上的成熟。第二個鼎盛時期:20世紀初。京劇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繁盛期。這一時期京劇的繁榮主要表現(xiàn)在優(yōu)秀京劇演員的層出不窮上。而且,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流派產生最多的時期,旦行的梅、尚、程、荀;生行的余派、馬派、麒派;凈行的金派、郝派

6、、侯派、丑行的蕭派等。每個流派的創(chuàng)始者擁有一批數(shù)量可觀的劇目,所以這個時期也是京劇文學的繁榮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xù)到了20世紀40年代末。比如:旦行的梅、尚、程、荀生行的余派、馬派、麒派凈行的金派、郝派、侯派第三個鼎盛時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處處呈現(xiàn)出萬象更新之貌。京劇也因此迎來它藝術上的春天。結束語戲曲音樂是撐持戲曲藝術這個世紀瑰寶的主要支柱之一。戲曲藝術的文學劇本,可以使故事與人物廣為流傳而被表演,也可以讓男女老少順口而歌,隨時享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戲曲音樂的重要性

7、是不言而喻的。在革命年代,戲曲盡管承擔了“喚醒民眾、宣傳革命主張”的作用,但那是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定的環(huán)境下發(fā)揮的作用。一方面,在二十世紀初,科技還不發(fā)達,傳媒手段很少,僅有報紙等少數(shù)幾種,而在當時的中國,民眾受教育程度很低,絕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局限性很大;另一方面,正是因為戲曲的審美、娛樂功能,將革命主張融于戲曲之中,民眾易于接受,方式較為隱蔽。建國后,黨和政府處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考慮,將藝術院團國有化,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因為當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就廣播、報紙、文學、藝術等及大門類,群眾的

8、文化娛樂活動也比較單一,看戲是老百姓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戲曲的本質而言,它并沒有什么非常直接的功利作用??v觀中國戲曲發(fā)展史,戲曲的主要作用是審美、娛樂。盡管在傳統(tǒng)社會里戲曲常常也會在節(jié)慶祭祀中起一定作用,但這種作用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娛樂和審美。戲曲最重要的作用,是通過傳頌英雄事跡,激發(fā)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戲曲也反映社會現(xiàn)狀,反映民間心聲,反映人民疾苦,反映劇作者對社會的反思。但是,這些作用,都是寓于審美娛樂之中的。如果離開了審美,將戲曲簡單地看作政治的工具和教化的手段,勢必把戲曲引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