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學理論畢業(yè)論文 奧地利經(jīng)濟學派》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湖南師范大學本科畢業(yè)論文考籍號:XXXXXXXXX姓名:XXX專業(yè):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學理論論文題目:奧地利經(jīng)濟學派指導老師: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一般認為,奧地利經(jīng)濟學派的形成始于1871年卡爾·門格爾(CarlMenger)《經(jīng)濟學原理》的發(fā)表。當時還是個公務員的門格爾也因此書而成為維也納大學的一名青年教師。經(jīng)擔任數(shù)年魯?shù)婪颍≧udolph)王儲的私人教師和旅伴后,他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的教授。兩位更年輕的經(jīng)濟學家,歐根·馮·龐巴維克(EugenvonBǒhm-Bawerk)和弗里德里克·馮·維塞爾(Friedrich
2、vonWieser)雖非門格爾的學生,卻成為門格爾這本成名之作新觀點的熱情支持者。在19世紀80年代,由于這兩位追隨者和門格爾一些學生不遺余力寫作,特別是由于門格爾本人發(fā)表了一本有關方法論的著作,門格爾及其追隨者的觀點引起了國際經(jīng)濟學界的重視。至此,奧地利學派已成為一個公認的實體。龐巴維克和維塞爾的一些著作被譯成了英語;1890年《美國政治及社會科學學會年刊》的編輯們一再要求龐巴維克撰文闡述這一新學派的思想。下文力求對奧地利學派的歷史作簡要回顧,著重介紹(1)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該學派的核心觀點;(3)該學派
3、及其觀點與其他主要經(jīng)濟學流派之間的關系;(4)目前與奧地利學派經(jīng)濟學有關系的各種學說及觀念。奧地利學派奠基人在經(jīng)濟思想史上,門格爾1871年的著作與杰文斯(Jevons)1871年發(fā)表的《政治經(jīng)濟學理論》和瓦爾拉(Walras)1874年發(fā)表的《純政治經(jīng)濟學要義》,都被認為是“邊際主義革命”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多數(shù)情況下,思想史學家所強調的,是門格爾著作中與杰文斯和瓦爾拉相同的一些特征。近年來,特別是W·賈菲(W.Jaffé,1976年)的論文發(fā)表后,學術界的注意力開始轉向門格爾思想中與他同代人不同之處。一系列最新的研
4、究,如W·格拉斯爾(W.Grassl)和B·史密斯(B.Smith),(1986年),則將門格爾及早期奧地利經(jīng)濟學家的獨特思想與19世紀后期奧地利更為廣闊的思潮和哲學思想聯(lián)系起來了。門格爾著作的鋒芒所向毫不含糊。他的《原理》著力于重建經(jīng)濟科學的基礎,即在保留經(jīng)濟學抽象與理論特色的同時,對價值與價格提出一種與古典派學說截然相反的理解。古典派經(jīng)濟學家們認為,價值受以往資源成本的支配;門格爾則認為,價值是對今后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實用性的判斷。門格爾的著作雖是奉獻給德國和奧地利說德語的學術界的,但它在方法、風格乃至本質上,都與
5、當時德國各大學的研究大相徑庭。后者的研究雖也尖銳批評古典經(jīng)濟學,但它抨擊的是其理論特征,其主張主要是歷史分析的研究方法。在門格爾著作發(fā)表時,以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Schmoller)為首的新歷史學派正開始取代以羅雪爾(Rosoher)、克尼斯(Knies)和希爾德布蘭德(Hildebrand)為首的舊歷史學派。年方31歲的奧地利公務員門格爾顯得小心翼翼,盡量不與德國經(jīng)濟學界沖撞。事實上,他以“恭敬之心”將《原理》一書題獻給羅雪爾,并“作為一個奧地利伙伴的友好問候以及作為對德國慷慨恩賜我們奧地利人以科學啟迪的
6、菲薄報答……”(門格爾,1871年,前言)。門格爾顯然希望人們會認為他的理論創(chuàng)新證實了德國學者從歷史研究中得出的結論,獻出一種新的經(jīng)濟學以取代備受懷疑的英國正統(tǒng)古典學說。但門格爾注定要大失所望。德國經(jīng)濟學家對他的著作不屑一顧。即便一些德語學術刊物注意到它,也是或被完全曲解,或被一筆帶過。在《原理》出版后整整10年中,門格爾完全是孤立的;當時不存在什么奧地利“學派”。19世紀80年代,當龐巴維克和維塞爾熱情洋溢的著作開始問世時,這一新學說雖被冠以“奧地利學派”的稱號,但與其說是一種尊稱,倒不如說是傲慢的德國經(jīng)濟學家對它
7、的蔑視(L·密塞斯(L.Mises),1969年,第40頁)。在門格爾發(fā)表了有關方法論的著作(門格爾,1883年),向歷史分析研究法提出挑戰(zhàn)后,奧、德學者間的裂痕大大加深了。門格爾1871年的著作在德國受到冷遇,這使他確信只有正面抨擊歷史學派才能拯救德國經(jīng)濟學,他顯然是為此而撰寫此書的。此書引起的激烈的方法論之爭,通常(但不總是,參見博斯塔夫(Bostaph,1978年)被經(jīng)濟史學家們認為是學術精力的可悲浪費。然而,這次惡言相交的學術論戰(zhàn)肯定有助于國際經(jīng)濟學界注意到奧地利學派的存在,并把他們視為一伙赤誠的經(jīng)濟學家,他
8、們提出了大量令人振奮的理論觀點,補充和加強了新生的邊際主義文獻,深刻地修正了當時仍占統(tǒng)治地位的古典價值理論。龐巴維克、維塞爾、J·科摩琴斯基(J.Komorzynski)和R·朱克坎德(R.Zuckerkand)等人的著作,詳盡闡述或探討了門格爾在價值、成本與價格方面的核心思想和主觀主義觀點。V·馬塔亞(V.Mataja)、格羅斯(Gr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