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體質ppt課件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

ID:20487134

大小:807.80 KB

頁數:54頁

時間:2018-10-11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_第1頁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_第2頁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_第3頁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_第4頁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_第5頁
資源描述:

《中醫(yī)體質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中醫(yī)體質辨識培訓體質學說,是研究人群中不同個體的身心特性,以及這些特性對生命延續(xù)和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等重要內容的理論知識。(一)、概念體質:是稟受于先天,調養(yǎng)于后天,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形成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tài)等與自然、社會環(huán)境相適應的人體個性特征。中醫(yī)體質觀:形神合一(二)影響體質的因素1.先天因素:關鍵作用。父母生殖之精的盈虧盛衰,決定著子代稟賦的薄厚強弱,影響其體質。它是構成不同體質的基礎。2.年齡因素:不同體質都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成熟、定型和演變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也是中醫(yī)學的“恒動觀念”的重要表現。年齡因素對于男性與女性的體質影響,大致經歷了五個階

2、段。。3.性別差異:中醫(yī)學家認為“男子以腎為先天”(清?費伯雄《孟河先生醫(yī)案》),“男子以精為本”(清?程文囿《醫(yī)述》)、“女子以肝為先天”(清?葉桂《臨證指南醫(yī)案》)、“女子以血為主”(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在病理上,男性比女性的發(fā)病率也以男子較高。清?唐宗?!堆C論?卷二》專列“男女異同論”一篇,對此詳細論述。4.地理氣候因素:包括水土性質、氣候特點、生活習俗等。5、其他因素:包括:飲食和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疾病因素的影響,臨床上常見大病久病之后,體質趨弱。(三)體質的特點1.體質是個體基本生理特性的概括是內在臟腑氣血等強弱盛衰的概括2.體質的普遍性和復雜性體

3、質差異是普遍存在的。不同個體之間表現出復雜的多樣性。體質學說的任務就是揭示其規(guī)律,并就體質做出合理的分類。3.體質的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成年后個體生理特性相對穩(wěn)定,一般不會驟然劇變。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可塑性和可變性。年齡遞增、慢性疾病的病理損害,以及自身持之以恒的攝身行為等,都可以影響體質。4.體質的連續(xù)性和可預測性在不同個體身上,體質的存在和演變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偏于某種體質類型者,在初顯端倪之后,多具有循著這類體質固有的發(fā)展演變規(guī)律緩慢地演化趨勢,從而為及早采取措施,防體質惡化于未然提供了可能。(四)體質的構成和分類1.體質的構成要素2.分類(1)體型指個體外觀形狀上

4、的特征。它以軀體的形態(tài)和功能特點,并與內部臟器結構有一定的關系。體型差異為直觀,一望便知,故備受重視?!秲冉洝氛摷绑w質的篇章中,大多數是抓住體型特點的。(2)臟腑各項生理活動離不開臟腑,因此,臟腑的形態(tài)和功能特點,是構成個體體質的要素?!秲冉洝分谐浞謴娬{了這一點。(3)精氣血津液都是維持生命活動、并決定生理特點的重要物質,故也可影響體質。(4)生理功能機體的防病抗病能力、新陳代謝、自我協調,以及偏盛偏衰的基本狀態(tài)等,都是生理功能的表現和結果,它們都是構成體質的要素。古代醫(yī)家常說的“陽體”(陽質)、“陰體”(陰質)等,大多是從生理功能的特點來認識或對體質進行分類的。

5、2.分類陰陽分類五行分類臟腑分類體型肥瘦分類稟性勇怯分類體質分類平和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氣郁體質瘀血體質濕熱體質痰濕體質特稟體質平和體質功能協調體質:身體強壯,胖瘦適中;面色與膚色雖有五色之分,但都明潤含蓄;目光有神,性格開朗,隨和;食量適中,二便通暢;舌質紅潤,脈象緩和有力;夜眠安和,精力充沛,反應靈敏,適應能力強。陽虛體質臨床表現:精神萎靡,面色蒼白,畏寒肢冷,氣短聲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遲。病機:1、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2、體內陽氣虛弱,或寒邪凝滯。治則:溫中散寒、調暢經絡、活血補氣。方藥:腎氣丸;右歸丸。藥膳:當歸生姜羊

6、肉湯當歸30克、生姜50克、羊肉300克針灸:雷火灸(神闕、關元);懸灸;艾灸;隔附子餅灸。保健穴:氣海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日常調養(yǎng):1.陽虛質的人在飲食上宜食溫陽益氣之物,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蔥、蒜、芥末、花椒等溫補陽氣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薺、黃瓜、柿子等生冷寒涼的食物。2.秋冬季節(jié)注意保暖,尤其注意足下、背部及下腹丹田部位的防寒保暖,防止出汗過多。陰虛體質臨床表現:體型瘦,胖子不多,性情急躁,外向好動,精神煩躁,自覺身熱,手足心熱,面部紅赤,口干舌燥,皮膚干,易失眠,便秘,尿短赤,舌瘦紅絳,苔少,脈細數。病機:1、先天稟

7、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2、體內陰液不足,或虛火陽盛。治則:補腎益精、滋陰降火。方藥: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一貫煎。藥膳:海參百合羹海參1條、百合50克、豬肉末150克、冬菇5個、冬筍1塊、生姜1塊、雞蛋2個針灸:關元、氣海、中極、中脘、大橫。保健穴:太沖穴(每日按摩2-3次,每次3-5分鐘)。日常調養(yǎng):滋陰降火:在飲食上可多食瘦豬肉、鴨肉、龜、鱉、綠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薺、芝麻、百合等甘涼滋潤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子等性溫燥烈之品。 居住環(huán)境宜安靜,睡前不要飲茶、鍛煉和玩游戲,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適合做有氧運動,可選擇太極

8、拳、太極劍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