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體道德教育》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論生命化教育理念中的主體道德教育論文關鍵詞:主體性道德教育生命主體道德教育論文:“主體性”是人在與客體的交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綜合特性.是入的精神生命之所在。將“主體性”理念融于道德教育是人尋求自身價值、完善生命意義之使然。主體道德教育著力在起點上.把學生看作實現(xiàn)生命意義的主體性存在;在教育過程中,以主體性的方式對學習者的生命型人格進行引導和建構:對教育終極目標的追求上,則意在提升學習者的生命型人格與德性品質,推動學習者向善。其全程凸顯了大寫的“人”.是對生命的追尋和顯現(xiàn)。進入新世
2、紀.教育越發(fā)背負著提高人之生命質量的神圣使命“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這一思想已經(jīng)在學校教育實踐中逐步確立。然而.這一切只存在于一般的課堂教學中——學校道德教育仍然把學生當作接受各種規(guī)范教育的客體.當作“無德”或有待著色的白板。雖然有過一些相關改革.但終歸只流于形式——學生的主體性一直沒有被提升到生命意義的高度教育的過程雖然是在提倡學生的自由、自主和創(chuàng)造性.但其實質卻依然是在為“培育有用之人”.“培養(yǎng)英雄”等“無我”的目標而努力道德教育課是在宣揚“英雄”“圣人”的故事.是在傳授“愛國經(jīng)”,然而,故事
3、也好,“經(jīng)文”也好,學生只會在看熱鬧,他們非但無法真正體會“道德”的究竟.反而學會了“偽飾”或“盲從”。.133229.因此,重新審視主體性道德教育的內涵、實質和目標;探求主體性與生命。生命與道德教育的關系,從而揭示主體道德教育的生命性實質成為研究的必要本文意在回答以下的問題:主體性與生命有什么樣的內在關聯(lián)性?它們對道德教育意味著什么?主體道德教育的實質和目標如何定位,何以體現(xiàn)?希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再次明晰主體性、生命化理念對道德教育的深刻意義,使道德教育的開展真正是為了學生.為了讓他們真正
4、成為一個人。引導他們追尋自我選擇的有價值人生。一、主體性:精神生命的形與質(一)主體性及其內在特征主體性.是人作為活動主體的質的規(guī)定性.是在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得到發(fā)展的人的自由、自主、和超越的綜合特性。其中,“超越”作為主體性發(fā)展的高級要求。是主體性得以凸顯的最為重要的因素其表現(xiàn)為個體能夠以理性自覺的態(tài)度批判和反思各種規(guī)范、現(xiàn)象和問題,能夠對我,進而對選擇的意義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換句話說,“超越”就是尋求意向、行為的“自我管理”和意義的“自我實現(xiàn)”,就是對人的自然性的不滿足、否定和揚棄它是人的一種理
5、性自覺。是人在適度自由、自主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自我與人我”的統(tǒng)一。所以,超越性凸顯的關鍵即在于自覺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施展。擁有超越性的人不但具有較高的主我意識,不但能夠認識到“我是活動的主導者”.而且能將自我看作待為提升的對象.自覺指導自我發(fā)展;同時,也將他人看作與自身共生共存的主體和合作的伙伴.而不是被利用的工具具備完整意義上的“主體性”.個體才有望在施展充分自由、自主性的同時,將自己融于社會共同體中.才有望具備一種終極關懷意識。有自由、自主性的意識.但缺乏以理智為前提的超越性.個體往往局限于
6、“情感欲望的釋放.進而不可避免地招致其思想和行為的盲目和混亂,成為自身欲望的奴隸.而無法作為真正意義的主體來生活:個體由于自然條件和內在條件的局限.他們對自由和自主的單純追求有時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尤其對兒童而言,他們早期階段的未成熟性、非理智性,往往決定其對自由、自主的追求是混沌的。在沒有理性突顯的情況下,他們自由、自主性的施展,一定意義上帶有個體化的主觀意向。這即是說,絕對化的“自由”和“自主”觀念的個體要么不存有“主體性”的觀念.要么則將主體性推向“唯我獨尊”的局面:他們對“主體性”的意念
7、.是將“我”作為絕對意義的主體.其對人際關系的理解是“我對你”的關系——自身以外的事物包括他人在內.均被當作靜態(tài)的等待認識和改造的“客體”。可見.盡管“自由性”和“自主性”的提倡可以克服現(xiàn)象中“無我”和“異化”等“無人”的問題.但是在沒有理性或者其他具有更高自覺性力量引導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人的“自我中心性”.個體呈現(xiàn)“癲狂”的生命形態(tài)——作為理性自覺的一種形態(tài).“超越性”應該是主體性的核心要義.而主體性則是自由、自主及超越的有機聯(lián)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體性體現(xiàn)為一種善或者美。其表明.人作為社會共
8、同體的成員.是平等相待.互尊互重的否則.那些擁有絕對自由的人很可能將他人當作實現(xiàn)自己個人利益的工具這即意味著.一部分人成為活動的“主動體”.而另一部分人則淪為被動.從而他們的自由受到前者的限制.其進一步發(fā)展的自主性與超越性也就無法成為現(xiàn)實所以.從社會共同體層面提出人的“主體性”.一定意義上.正是探求人與人的內在和諧正是由于主體性突顯這樣一種善或美.使其自然地與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擁有了某種巧妙的通約性.成為精神生命的核心特征和外在表象。(二)“主體性”與精神生命的關聯(lián)性“什么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