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廉政:孟子談廉政》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應(yīng)用文檔-天天文庫。
1、★精品文檔★廉政:孟子談廉政《孟子·滕文公下》中,匡章問孟子:“陳仲子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后耳有聞,目有見。”孟子的回答十分耐人尋味:“于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睆目镎碌拿枋鲋胁浑y看出,陳仲子是一個“苦行僧”式的隱士:餓了三天之后,耳、雙目都失去知覺,最后匍匐撿拾井上掉落的已被螬蟲吃掉大半的李子,才得以恢復聽覺和視覺。一個清貧如此的隱士,何以被孟子引以為巨擘,卻稱不上”廉”呢?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反觀陳仲子的行為操守。據(jù)《孟子·滕文公下》所記:“仲子,齊
2、之世家也,兄戴,蓋祿萬鐘。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兄離母,處于於陵?!笨梢婈愔僮颖臼鞘兰抑?,其兄陳戴也身居高位,俸祿萬鐘。但由于認為兄長的俸祿得之不義,故而離鄉(xiāng)避親住在外地。陳仲子偶爾回鄉(xiāng)探親,留下一則逸聞?!八諝w,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己頻顣曰:‘惡用是鶂鶂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出而哇之。”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chuàng)4/4★精品文檔★有人送給仲子的兄長一只鵝,仲子認為這是不義之財,不能享受。隨后,仲子的母親殺了鵝給他吃,仲子本不知自己所吃之肉出自那只大鵝,但兄長的
3、話提醒了他,所以他就把剛吃下去的鵝肉吐了出來。孟子的疑問在于:“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蹦赣H的食物不吃,卻吃妻子做的;哥哥的房屋不住,卻住在於陵。陳仲子又怎能分別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一樣的廉潔之士所筑,還是像盜跖之流的強盜所搭建呢?所吃的糧食,又是什么樣品格的人所種植的呢?也難怪孟子反問道:“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闭嫦耜愔僮幽菢幼?,只有把人變成蚯蚓,上食黃土下飲甘泉,才能夠辦到。隱士之為,延伸到最后竟然只能跟蚯蚓相比,也難怪孟子無法稱其廉了。后世學者如王充、全祖望等都對陳仲子抱過不平。但筆者看來,這是孟子的個人語言風格使然
4、。朱熹引程頤之說評論道:“孟子有些英氣,才有英氣,便有圭角?!边@種“英氣”使得孟子的表達或許稍顯極端,但其表達的內(nèi)容無疑與現(xiàn)實更貼近而富有人情味。孟子反對的是陳仲子無法落地生根,不容于常人之世的“廉”。相反,孟子倡導的是一種不需要做作的“廉”。參考《孟子·離婁章句下》中所提到的“廉”,我們對于孟子心目中的“廉”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敝祢E聲在《說文通訓定聲》中指出:“堂之側(cè)邊曰廉,故從廣。”因堂之側(cè)邊有棱有角,方方正正,所以“廉”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chuàng)4/4★精品文檔★應(yīng)該理解為一種“端正的操守”。朱熹在《四書章句集
5、注》中注解道:“廉,有分辨,不茍取”。換言之,“廉”就是能分辨義與不義,不義之財不可妄取,除此之外,取之可也。由此可見,廉作為儒家提倡的美德,于否定之中有肯定,強調(diào)的是人在日常倫理中的主觀能動性。以此觀之,陳仲子的做法也確實不是很正常。譬如其食鵝肉的故事就讓人覺得大可不必:仲子不吃兄長收受的鵝肉,吐以明志,然卻違背了為子之倫常。鵝肉對其兄長來說是不義之財,對仲子而言則未必。以此稍作延伸,若是仲子待鵝肉消化之后才知道所食是兄長受饋之鵝,他又能干出什么事情呢?人都是社會之人,若是循著仲子的做法做下去,也難怪孟子說只有如蚯蚓般“上食槁壤,下飲黃泉”才能成就其操守。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孟子為何
6、對仲子的行為持否定態(tài)度了。反觀《滕文公下》一章,孟子論述的主題是“政治”。儒家的政治素來強調(diào)禮制、規(guī)范,講究通過合理的制度、規(guī)范的禮儀來治理天下。孟子對陳仲子的做作持批評態(tài)度,其背后正是儒家正統(tǒng)對合乎倫理的禮制的強調(diào),對矯揉造作的行為的否定。正如趙岐在《孟子注疏》中所言:“圣人之道,親親善和,志士之操,耿介特立,可以激濁,不可常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廉”的字意也經(jīng)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但“廉”2016全新精品資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導寫作–獨家原創(chuàng)4/4★精品文檔★字于否定中有肯定的意思卻一直保留下來。特別是“清廉”一詞,更是成為了歷代官員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經(jīng)濟方面,官員要自身
7、節(jié)儉、甘于清貧,但也要積極為人民謀求福祉;在司法上,明斷是非,不畏權(quán)貴,但也要注重證據(jù),詳斷案情,關(guān)懷每一個個體的生命;在道德操守上,高風亮節(jié),出淤泥而不染,但也能在遵循基本道德規(guī)范的前提下融入風俗,絕不做作。在古代,“清官”多為下對上之稱,即百姓作為被統(tǒng)治者對牧民者的稱呼;而“廉吏”則為上對下之稱,即統(tǒng)治者對某些臣子的稱呼?!扒辶敝僭诠糯某霈F(xiàn),離不開皇權(quán)的支持,也進一步加劇了皇權(quán)的統(tǒng)治,有其不利的一面。在今天,時代所需要的已經(jīng)不是舊時代的“清廉”官員,但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