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丁喜才與《五哥放羊》音樂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丁喜才與《五哥放羊》音樂論文20世紀50年代中期,有一首民歌曾通過廣播和唱片傳遍全國:這首歌,敘事與詩情高度融合、曲調(diào)進行委婉流暢、地方風格鮮明濃烈。因此,不僅當?shù)厝讼矚g,各地聽眾也很愛聽;不僅普通百姓欣賞,也受到專業(yè)圈人士的贊譽。這首歌由當年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在讀本科學生鞠秀芳演唱,給她用一臺百年老揚琴伴奏的則是她的老師——二人臺藝術家丁喜才。(相關圖片請見彩色版面)1954年他們?yōu)橹袊绻嘀瞥?1956年赴京參加“全國音樂周”,1957年鞠秀芳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上演唱了這首民歌和《蘭花花》,榮獲金質(zhì)獎章…… 這首歌就
2、是唱紅了那個年代的陜北“榆林小曲”——《五哥放羊》?! ∧敲?《五哥放羊》是怎樣一首民歌?它如何從西北黃土高原的民間傳到東南沿海的上海音樂學院?一首普通的陜北民歌為什么能在那個年代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反響?丁喜才、鞠秀芳“師徒”二人特殊的傳承“個案”在現(xiàn)代專業(yè)音樂教育歷史上具有什么啟示?在全面回顧當代專業(yè)音樂教育歷史得失的今天,提出并回答這些問題,或許會有某些參照意義。這里,我先給出自己的回答,并希望引來有興趣的同行參與討論?! 段甯绶叛颉肥且皇酌耖g小調(diào),其流傳地域主要在晉西北、陜北、寧夏東北、隴東及內(nèi)蒙古西部一帶。這些地區(qū)的社會文化歷
3、史有許多共性特征,因此,也就流傳著相當數(shù)量的同文學或同音樂主題的民歌,《五哥放羊》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們在以往出版的各種民歌選本中,共搜尋到30首同名曲目。0其中,最早的一批記錄于20世紀40年代,共9首;余者則分別記錄于50至90年代。它們的共同特征:一是唱詞絕大多數(shù)為四句七言的“十二月體”;二是以女性口吻詠唱了一位年輕的牧羊人一年間的放牧生活及歌者對他的愛慕之情。諸曲所用的曲調(diào)主要為兩種:一種是以“起承轉(zhuǎn)合”原則構成、分別結于“do、sol、sol(高八度)、sol”的四樂句體,篇幅僅為9小節(jié)(2+2+3+2);另一種是結音、基
4、本結構原則完全相同但主題篇幅擴大為17小節(jié)的四樂句體(4+4+4+5),另加9小節(jié)的重復段。不用說,兩者有很近的親緣關系,后者屬于前者的“加繁”變唱。但就個性而言。它們的區(qū)別也是明顯的。前者一字一音,頓挫鮮明,簡約練達;后者腔多字少,曲韻委婉,起伏多變,具有濃厚的抒詠性。或者說前者重在敘事。后者長于抒情,先天地具備了可聽性和可唱性。它們之間的差別,則可能與各自的體裁、功能屬性有關。前者為一般小調(diào)體裁,其歌唱場合很隨意,徒歌即可;后者為陜北府谷一帶流傳的“打坐腔”代表曲目之一?!按蜃弧笔潜椴加跁x、陜、內(nèi)蒙古西部的“二人臺”的坐唱形式
5、,有民間小樂隊伴奏,也有職業(yè)或半職業(yè)藝人的傳承表演。在長期的歌唱實踐中,涌現(xiàn)出一批諸如《打櫻桃》、《掛紅燈》、《走西口》、《五月散花》、《打連成》、《十對花》、《載柳樹》等優(yōu)秀曲目。丁喜才傳授給鞠秀芳的,主要是這種“打坐腔”?! x、陜、蒙于陰山山地、黃土高原、河套平原的交接地帶,具有很強的文化交融性。這種交融性不僅表現(xiàn)在蒙漢兩族的雜居混處,而且也滲透在農(nóng)耕、游牧兩種生產(chǎn)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生活習俗的諸多細節(jié)中。更對這里的民間歌唱,如爬山調(diào)、漫翰調(diào)、信天游、山曲、二人臺、打坐腔乃至鄂爾多斯“短調(diào)”、烏拉特“宴歌”,皆產(chǎn)生了程度不等的影響
6、。分開來看,上述民歌品種幾乎每一類都有它們強烈鮮明的個性;聯(lián)系起來品評,則又顯露出某些不期而遇的共性因素,如各種大跳音程的頻繁應用、由四/五度音調(diào)支持的旋律框架以及隨處可見的方言襯詞和高亢奔放的歌風等,無不表現(xiàn)出這一地帶民間歌唱的某些十分普遍的地域特色。以《五哥放羊》為例,我們注意到,這一地區(qū)有不少以“攔羊”、“放羊”為題的民歌。這恰恰是因為這種勞動是農(nóng)、牧交接地區(qū)很有特色的生產(chǎn)方式之一。它既不同于草原上具有“游牧”特點的那種“騎馬放牧”生活,也不同于其他地區(qū)僅趕幾只羊的生活情景,而是指當?shù)匾恍┹^富有的家庭習慣上圈養(yǎng)幾十或上百只羊并
7、以雇用“長工”方式請人代放的生產(chǎn)習俗。由于它在當?shù)氐钠毡樾?“放羊”幾乎成為一種職業(yè),“放羊人”也成了一個小小的社會階層。他們多半被稱為“攔羊的”、“放羊娃”、“羊倌”等。像陜北高原上的“腳夫”一樣,當?shù)亍把蛸摹敝胁簧偃硕忌朴趥鞒窀?有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民歌手。應該說,上述社會生活內(nèi)容正是產(chǎn)生“五哥放羊”這一題材的背景,同樣也是它廣泛傳播的歷史因由?! ∧敲?在眾多的“打坐腔”的曲目中,為什么偏偏《五哥放羊》有那樣大的流傳面并成為半個多世紀以來舞臺表演和課堂教學的保留曲目?無疑,根由主要在于這首民歌的自身。我的初步看法是:第一,它所選
8、擇的特別的敘事方式;第二,它具有一種詩意般的結構;第三,它蘊含了一種無可企及的美質(zhì)?! ≡跐h族民歌中,“十二月體”極為普遍,已經(jīng)成為其歌詞的常態(tài)體式。所不同者,《五哥放羊》既未用對歌方式,也不取“他者”的客觀口吻,而是以第一人稱總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