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走轉改”方式與內涵相互統(tǒng)一》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走轉改”方式與內涵相互統(tǒng)一走轉改方式與內涵相互統(tǒng)一.自從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中國記協(xié)五部門召開會議,要求在全國新聞戰(zhàn)線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全國各地新聞戰(zhàn)線積極響應,作為一個市級電視臺,圍繞走轉改進行一系列的嘗試,在不斷的學習當中,促進了我們采編隊伍的成長,從而更加明確走轉改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yè)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實三貼近要求、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聞工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舉措。通過走基層這種方式,到達轉作風,改文風的目的。一、走是前提、路徑、方法走轉改把走
2、基層放在第一條,而走又是一門學問,突出采編人員以何種方式介入新聞事實。在現(xiàn)代漢語中,走和跑在語義上有共同的成分,就是指腳交互向前移動,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跑的速度比走快。為何不用跑基層,而是走基層?首先把對象弄清楚,我們走的基層。所謂基層,對于一個做民生新聞的記者來說,我們每天穿街走巷或是在田間地頭,遇見的人和事屬于基層,他們用最平實的語言表達某個新聞事件。這種對象,散落在各個角落,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寬。這需要我們耐心地邊走邊尋找,心急不得,得沉下心,放下身段來發(fā)掘基層中最鮮活,但也許會稍縱即逝的新聞亮點,以小見大。比如從一個普通農戶的故事,折射出我國惠農
3、政策實施取得的效果。這種做法也符合三貼近的要求,以走的形式去除空洞的文字描述,放大新聞現(xiàn)場感。走基層落實到具體采編操作當中,也很講究如何用電視語言來體現(xiàn)。通觀各級電視媒體的走基層的新聞報道,總結出以下兩大做法:1、蹲點接地氣以央視記者走基層的特別報道來說,陸續(xù)派出80多路、近200名記者深入廠礦社區(qū)、田間地頭蹲點采訪。蹲點意味著要在采訪地點做一個周期相對較長的采訪,甚至利用好幾個月的時間,來精心炮制一組走基層報道。便于展開田野式調查,獲取第一手更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新聞素材,使得報道更加有深度和廣度。走基層就要接地氣,不能走馬觀花,也不能簡單將他人準備好的材料
4、和自己了解到的零碎信息,進行重組就完事,而是每一篇走基層報道,都要散發(fā)出新聞現(xiàn)場獨特的味道。2、我在現(xiàn)場在那些讓人印象深刻的走基層報道中,有不少采用了體驗式報道,記者與采訪對象同吃同住同勞動,用記者自身的感受,來表現(xiàn)采訪對象的生活、工作、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報道中,有記者與采訪者一起的身影,盡可能運用現(xiàn)場同期聲,以走的形式放大現(xiàn)場感。最大限度還原新聞最真實的一面,讓受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要表達的新聞內容。我在現(xiàn)場,有時候比任何旁白都顯得有分量,能讓觀眾信服。二、在走的積累中轉作風接地氣才能有靈氣,俯下身才能心貼心。在每一次走基層的采訪過程,并不只是記者獲取新
5、聞素材那么簡單,對采編人員來說,還是自我學習與提升的一次歷練。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套用到新聞采訪當中,走的次數(shù)多了,記者深入到基層群眾當中,所見多聞變得豐富多樣,那么固有的意識定會發(fā)生改變。以往在某些情況下,說記者來了,好像就是發(fā)生什么大事,需要興師動眾。現(xiàn)在要求媒體人,耐心、平等、深入地與采訪對象坐在一起,傾聽分享。由通訊員向爆料人轉變,由公共文化新聞向體驗式新聞轉變,從工作視角向百姓視角轉變。只有思想改變了,不再端著高高在上的架子,才有可能讓眼睛向下,身體向下,更好地走在基層。才能能忠實地做好新聞的記錄者與傳播者。
6、三、改是走和轉的落腳點新聞媒體要把的新聞呈現(xiàn)給廣大受眾,有特定的方式,報紙以文字、圖片的形式,而電視則是以畫面、音效、文字等結合而成。采編人員在采訪中中獲得豐富的新聞素材,需要用怎么樣的風格,向受眾傳播,考究的便是文風。改文風是走基層和轉作風的落腳點,也是走轉改活動的效果的體現(xiàn)。記者只有真正彎下腰,聊天中學說家常話,田野里感受百姓情,轉變思想作風才能更好地改進文風。你可能會感興趣: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根本的還要靠發(fā)展農村教育事業(yè)做好“養(yǎng)老經濟”大文章,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發(fā)展雙贏關于分階段、有步驟實施“全民改善居住條件”工程、提高住房空置面積利用率的建議創(chuàng)
7、新理念加快石柱產業(yè)發(fā)展“軟實力”建設“內修外練”提速楊樹業(yè)發(fā)展-劉衛(wèi)免費(.mFFanwEN.):社會學論文收集或原創(chuàng)改文風首先要弄清楚改什么?即摒除新聞報道中存在的官話報道、空話報道、大話報道。這些問題常見于會議、政策性新聞報道當中。改文風提倡善于用百姓的視角觀察問題,用群眾樂意接受方式闡述觀點,用群眾語言來改進文風,讓人們愛聽愛讀愛看,務求最佳的宣傳報道效果。改文風最理想的變化就是:老百姓的鏡頭多了,基層的聲音響了,套話空話少了,實實在在的內容多了,官腔官調少了,群眾語言多了。如何做到讓百姓喜聞樂見,有以下方法:1、故事化敘述在常規(guī)的新聞寫作中,往往
8、開頭便是把五個FFanwEN.):社會學論文收集或原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