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民本到民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xué)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從民本到民主中國政治傳統(tǒng)的一大特色是民本主義,其含義可以"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概括。"作之君",君王須負責(zé)民眾的生育長養(yǎng);"作之師",君王須負起民眾的教化之責(zé)。倘若君王沒能很好地"養(yǎng)民"以致民眾不得不"自養(yǎng)",那么這個君王就不合格。僅僅做到"養(yǎng)民"而沒有"教民",也還是不夠的,"不教而用之,謂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堯舜之世。"(《孟子?告子下》)如果君王很好地做到了"養(yǎng)民"和"教民",那么他就是一個"仁君",君民之間就達致理想的和諧,"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亦天下,憂亦天下,然而
2、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后世范仲淹將孟子的這種思想還推進了一步,提出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民眾這一面來說,"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視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荀子?富國》)自漢武帝時期儒學(xué)獲得獨尊地位,民本主義就一直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指導(dǎo)原則,以致兩千多年后,中國的統(tǒng)治者依舊念茲在茲:"從來為君上之道,當(dāng)視民如子////朕……撫育誠求,如保赤子,不惜勞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憚一心以慰黎庶之愿,各期登之衽席,而無一夫不得其所,宵旰憂勤,不遑寢食?!ǎㄓ赫骸洞罅x覺迷錄》
3、)民本主義的內(nèi)容至少包括這幾個方面:一、所有的人分為兩個群體:君和以君為核心的統(tǒng)治集團("治人者"),民眾("治于人者");二、道德訴求是這兩個群體作為政治存在的合法性依據(jù);三、兩個群體的道德訴求有所不同:"治人者"要求"愛民〃("仁"),"治于人者"要求"忠君〃("忠");四、道德訴求既來自于自身,也來自于對方,成為帶有普遍性色彩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民本主義以其田園詩般的溫情撩人遐想,尤其是在中國這種自古自視為"天下"的封閉圈子里,更成為人們千古//不易之理想。但理想歸理想,現(xiàn)實卻與之完全相背,不僅圣君賢相曠百世
4、不一遇",(梁啟超:《新民說?論進步》)//中國社會歷數(shù)千年,也"僅成此一治一亂之局,而半步未進(嚴復(fù):〃《法意》按語")一旦與完全異質(zhì)的西方文明碰撞,立即一敗涂地很多人在探討個中原由,但他們的思路仍然局限在民本主義的圈子中:太公之言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孔子說:"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又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又曰:"先之勞之?!ǚ蜃又禆|周之衰,世變未極,故為此渾容之語。洎乎孟子,世變將極,上下之情愈離,故其言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
5、輕。〃又曰:"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其悲天憫人,冀世主之一悟,不啻大聲疾呼。卒之舉世聾聵,竟無用者,終成暴秦之禍,傷已!漢、唐以降,雖代有令辟,而要皆創(chuàng)業(yè)之始,挾其假仁小惠籠絡(luò)天下,以求遂其大欲。守成之主并此而去之,百計防維,全其權(quán),固其私,為子孫謀,去古人利天下之心愈遠而愈失。此所以治亂相尋無百年而不變。宋儒誤引《春秋》之義,謂君雖至不仁,臣民必順受不貳。嗚呼!信如斯也,則是天之立君,專為魚肉斯民,而天下兆民胥供一人之用。有是理乎?為君者樂其言便于一己之私,亦從而嘉許之
6、,以布告四海。執(zhí)持愈堅,縛束愈甚,于是天下之民氣愈遏抑而不能伸,天下之民心愈困窮而無所告,郁久猝發(fā),若決江河,不橫潰四出,盡潰堤防而不止。嗟乎,孰使之然哉?。ㄠ嵱^應(yīng):《盛世危言?原君》)在這段話中,民本主義依舊是衡量、檢討政治得失的標準,依據(jù)這樣的標準,之所以有如此不幸的現(xiàn)實,根源在于"君"不盡責(zé),"去古人利天下之心愈遠而愈失",沒有做一個"仁君"。反過來說,如果他們不"聾聵",聽從孔孟之言,真正成為一個愛民如子的"仁君",就不會導(dǎo)致這樣的結(jié)果,而是相反。這正是中國人考察中國傳統(tǒng)政治的一貫思維,究其實,還是緣于
7、人們沒有擺脫民本主義的窠臼。理性如梁漱溟者,也作如是觀,他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說,中國之不免于專制,并非其本意,而"理想自理想,現(xiàn)實自現(xiàn)實,終古為一不落實的文化"。按照他的說法,這樣的現(xiàn)實只是因為理想沒有落實的緣故,倘若理想得到落實,就不會是這樣的現(xiàn)實了。他與鄭觀應(yīng)并無實質(zhì)區(qū)別,民本主義仍然是其思維的主導(dǎo)。又過了許多年,中國社會也經(jīng)歷了樣式更為豐富、結(jié)果更為慘烈的"試錯",現(xiàn)在我們終于認識到:中國之所以有這樣的現(xiàn)實,原因正在于我們有那樣溫情脈脈的民本主義理想。我們姑且同意統(tǒng)治者并無建立極權(quán)專制的本意吧,但民本主
8、義必定要導(dǎo)致極權(quán)專制卻是千古昭然之理。依據(jù)民本主義思想,"治人者"必定是一個道德圣人,否則的話,他的統(tǒng)治就缺乏政治合法性,同時也難以解釋他成為"治人者"的事實之所以然。因此,"大德必得其位。""大德者必受命。"(《中庸》)"蓋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此天下一家,萬物一體,自古迄今,萬世不易之常經(jīng)。"(雍正:《大義覺迷錄》)既為"百舉不過"的道德圣人,在邏輯上,〃治人者"就必須要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