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談《孝經(jīng)》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淺談《孝經(jīng)》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孝經(jīng)》論孝 1.《孝經(jīng)》論孝的地位和作用。《孝經(jīng)》在《開宗明義》和《三才》兩章里兩次強調了孝的地位: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孝,天之經(jīng)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認為孝是天地之間的自然法則,是人的天性,是人所有德行的根本,是一切政治教化的源頭,所有的社會秩序都應該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意即孝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缎⒔?jīng)》指出孝可以用來治理天下,教化百姓,可以讓社會秩序和諧,讓百姓各司其職,忠于職守。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開宗明義》)。君子之事親孝,
2、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廣揚名》) 除此之外,《孝經(jīng)》認為孝還可以通鬼神,暢順于整個宇宙,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感應》)《孝經(jīng)》關于孝的地位和作用的論斷有一定的合理性,無論是在中國古代還是在中國現(xiàn)代,孝被中華民族公認為是最重要的倫理道德之一,諸多的中華美德都建立在孝的基礎上,對養(yǎng)之育之的父母都不孝,還能指望其人有什么其他的美德?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圣治》)不遵孝道卻有其他的美德,顯然不合邏輯常
3、規(guī)。當然,把孝看成是宇宙間無所不能、無所不通的利器,顯然有夸大的嫌疑?! ?.《孝經(jīng)》論孝的內涵?! ?1)顧惜身體,珍愛身名。珍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聲,不讓自己的身體、名聲受到戕害?!缎⒔?jīng)》認為,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孝經(jīng)》認為子女應該好好保全父母給予的身體,強身健體,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開宗明義》)。子女無論成年與否,一旦曉知人事,便應該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名聲,這是一種自我珍愛,也是對父母撫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做子女的如果因為不當行為讓自己的身體罹患疾病或身受戕害,讓自己的
4、名聲受損,必然導致父母擔憂或遭受侮辱,這都是不孝行為。修身慎行,恐辱先也。(《感應》)《孝經(jīng)》還要求子孫后代要好好修身養(yǎng)性,謹言慎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維護父母祖先的聲譽,不給父母祖先抹黑。顧惜自己,遠離傷害,珍愛己之名聲,維護父母祖先聲譽,這是最基本的孝道?! ?2)事親。《孝經(jīng)》認為: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紀孝行》)這里要求子女對父母不僅要有物質贍養(yǎng),還要有精神贍養(yǎng)。事親具體包含養(yǎng)親、敬親、樂親等三個方面。養(yǎng)親屬于物質贍養(yǎng)范疇,是指做子女的要物盡其用,竭盡全力地去贍養(yǎng)父母,讓父母的
5、生活得到保障。敬親、樂親屬于精神贍養(yǎng)范疇,是指做子女的對父母要發(fā)自內心地愛、敬,要經(jīng)常讓父母在精神方面得到慰藉。事親注重對父母身心兩方面的贍養(yǎng),物質和精神贍養(yǎng)都做好了才是孝道?! ?3)慎終追遠?!缎⒔?jīng)》認為,真正的孝道不僅包括對父母的悉心侍奉,父母身后,也應該哀痛居喪,肅穆致祭,只有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紀孝行》)。對于去世了的父母和先祖,應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為之宗廟,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時思之(《孝經(jīng)》)。《孝經(jīng)》引《大雅》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6、《開宗明義》)。意指沒有先祖,就沒有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子女。先祖者,類之本也,無先祖,惡出?(《易》)今天看來,這種孝道思想對當今社會有著非常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華夏族是黃河流域最早居民,黃帝和炎帝是華夏族的祖先,因此,每個中華兒女要懂得追本溯源,追念炎黃先祖,牢記自己是華夏子孫,肩負民族傳承重任,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民族,這是每個華夏兒女的孝道?! 《Α缎⒔?jīng)》論孝的幾種曲解 《孝經(jīng)》在傳承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負面的看法,因此就有人認為《孝經(jīng)》里的有些說法或有違人性,或有違常道?! ?.五等之孝?!缎?/p>
7、經(jīng)》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章,分別論述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等人的孝道標準,后世稱之為五等之孝。有很多人認為,五等之孝的實質是階級的劃分,是對封建君主集權制度的肯定,是封建倫理與皇權政治的結合,在孝道的背后蘊藏了深刻的政治目的和階級意識?! 缎⒔?jīng)》產(chǎn)生于封建時期,其時階級意識深厚,皇權政治存在,作為這個時期的產(chǎn)物,不可避免地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缎⒔?jīng)》提出五等之孝應該是基于當時的現(xiàn)實,試圖確立社會關系中不同群體有關孝道的行為規(guī)范,強調孝的普遍性原則。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無終始。(《庶人》)到了社
8、會主義社會,即使階級和皇權政治消失,社會不同群體孝道的體現(xiàn)形式也不盡相同。幼兒好好吃飯,強健身體,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便是盡孝;學生時代好好學習,身體健康,道德優(yōu)良,成績優(yōu)異,體貼敬愛父母便是盡孝;成年以后努力工作成就事業(yè),遵循良好的道德,悉心照顧父母,做一個好子女,好公民便是盡孝。再者,不同職業(yè)的群體,盡孝形式也不盡相同,在這里不一一贅述。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