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從老莊美學看中國美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從老莊美學看中國美學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種讒嵐的文明中孕育著豐富而成熟的審美意識。本文就以著名的老莊美學作為切入口,從哲學的滲入,理性感性的碰撞,道法自然三個角度探索中國美學的內(nèi)涵特征。一、哲學的滲入講到老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哲學思想,而很少會想到他在文學范疇的美學。其實,在老莊的著作以及言論中,很多既是有關哲學上的思辨,也是對美學問題的探索思考。比如在《文心雕龍》談到“神思”即創(chuàng)作思維活動,其中關于創(chuàng)作思維心態(tài)就是來自老莊哲學思維論。在這當中提到的“虛”,“閑”,“靜”本是老莊哲學范疇,用以說明創(chuàng)作思維,簡直不需要進行過多改造、整合、只要把接受視角改
2、變一下,以哲學眼光來看,則是哲學思維;用藝術眼光來看,則成藝術思維,不必做中介性調(diào)節(jié)(有時甚至是哲學上的悖謬命題卻在美學上存在合理性和積極影響)。這里值得一提的是,關于美的概念老莊很少有直接提到。而后人則根據(jù)其言論著作所體現(xiàn)的一些精神看出其中蘊含的美學思想,即老莊美學。有關哲學的思考滲入到了美學的探索這是老莊美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哲學思想的滲入,在中國數(shù)千年來的文學作品中不斷出現(xiàn),甚至對文學美學發(fā)生深刻影響的藝術思維也起著定勢的重要作用。就以前面講到的“虛”問題為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就強調(diào)“將真事隱去”。同樣的,“善”使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確定其倫理道德內(nèi)涵,卻又
3、成為中國美學特別是儒家美學的審美標準,從而沒善相連,沒善兼具。可見,文學美學和哲學之間這種滲透、貫通現(xiàn)象,本身已經(jīng)構成了中國文學美學的現(xiàn)象。也是中國美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倘若把中國文學美學視為一個自治系統(tǒng),它絕非是絕緣體,外系統(tǒng)的哲學既是其理論構成的內(nèi)核,又是環(huán)保他的系統(tǒng)圈,哲學因素給其輸入了信息。二、理性和感性的碰撞在老莊文學尤其是莊子的相關作品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看到寓言,神話等占了大量的比例,在文章中總是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其中不乏一些夸張,神游的色彩。以莊子的《逍遙游》為例,那種魚,那種所謂的大鵬,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是絕不可能見到分毫的,在文中卻帶著神話的色彩
4、講的似真似假。從鯤講到鵬,從堯講到惠子,超越了時空的局限,酣暢而又淋漓。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美學的又一特征,以情感性、想象性擅優(yōu),情感與想象的聯(lián)系把握。李白是人人皆知的詩仙,他的詩總是繽紛多彩,意象密集,跳躍性極大。這是不同于西方審美途程有知性的參與,無法進行邏輯上的說明?!吧袼肌?,想象使讀者的心靈得到充分自由的舒展,能夠到達“形”之所未到之處。西方人認為藝術真是的反映自然才是美。而中國古人則與此相異,在他們看來只有體現(xiàn)的人的精神或者展現(xiàn)了人的某種人格境界的藝術品才是沒得。所以,中國的藝術中,飄逸、高古等風格實質(zhì)上都是人格理想或人格境界,帶著人格美的理性思考。但與此同
5、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寓言本身所包含的理性特質(zhì)。以《逍遙游》為例,通篇不做抽象性論說,而是全用寓言、譬喻。在抒發(fā)著一種感性的思考的同時,在文本中充分發(fā)揮著論證或說明理念的哲學實證功能。至此,我們不難看出,老莊的美學是擺脫了純理性和純感性的具象與抽象的兼容式,在理性與感性的碰撞中相統(tǒng)一的。而這也反映出了中國式的文學美學的特征所在,理性凝聚在感性之中,主觀情感需要和個體生命起著規(guī)范作用。沒有概念的演繹,邏輯的推理、空泛的說教,盡管在說明和理性的解釋對象,卻不浮于表面,理性所起的是潛在規(guī)范作用。而老莊作為先秦諸子之一則為之樹起了最初的基點。三、道法自然關于老莊的道,在《老子》當
6、中有這樣一句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們或者可以理解,“道”就是以自然為其本性,或者說,道就是自然的別名。在美學上來,“自然”就是美而且是至高無上的美。而老子強調(diào)無為,而無為就是順應“道”,不去認為的干擾破壞自然。萬物合道皆自然,萬事無為皆合道。老子多次強調(diào)的“樸”與“素”和莊子強調(diào)的“真”,就是合乎自然美原則的表現(xiàn)。老莊在激烈的反對人工之美的同時,提出一系列生機靈動的自然美的形態(tài)。這個美學境界不同于儒家的以善為美,而是以自然為美;沒有雕琢之氣,而是天放自成;亦無死板拮據(jù),而是一片靈機。這種天籟自然美是老莊美學結構的核心,它所延伸出的一系列審美范疇,進而
7、又鑄合為中國文學美學的結構。首先,經(jīng)過進一步的深化概括更具有理論體系。這在劉勰的《文心雕龍》里構筑成理論的框架。其次,“芙蓉出水”的審美境界的追尋和審美標準的形成,以謝靈運、顏延之的詩為例。中國美學所講到的自然之美與西方的是迥然不同的。前面在講到理性與感性碰撞問題的時候就有講到,中國美學強調(diào)人的精神,認為能夠體現(xiàn)人的精神或者展現(xiàn)了人的某種人格境界的藝術品才是最美的。而西方人則認為真是反應自然才是最美,而古希臘早期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以及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都堅持的“摹仿說”以及后世的現(xiàn)實主義藝術精神都是以此為基本意旨。而這與中國美學所講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