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

ID:25903877

大?。?7.50 KB

頁數(shù):26頁

時間:2018-11-23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_第1頁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_第2頁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_第3頁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_第4頁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_第5頁
資源描述:

《“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燕樂二十八調”到“南、北九宮”之流變論文摘要:從“南、北九宮”的淵源與流變,并由此涉及中國傳統(tǒng)樂學、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些奇特現(xiàn)象,對宋教坊十七調失落的原因、元曲十二宮調調義之衍變、明代“南、北九宮”區(qū)分的實質,分別從理論的高度進行了必要的辨析。同時,論及“南、北九宮”在文化意義上的民族情結問題。關鍵詞:一均七聲;同均三宮;樂調;韻調;犯調;韻體;套類;套型;南北曲合流“南、北九宮”是曲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傳統(tǒng)“曲唱”藝術發(fā)展史上的產(chǎn)物,先后分別形成、定型于元明時期。如果往前追溯可以看出它與唐代燕樂二十八調體制有一定淵源,而往后審視則可以

2、看到它為清代中期實現(xiàn)南、北曲兩大系統(tǒng)的歸并(即《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的編纂工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畢業(yè),事物的發(fā)展并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流變注定要受到來自內部和外部條件因素的制約,并非僅以一種互為表里的面孔呈現(xiàn)在歷史面前?!澳?、北九宮”就屬于這種非常典型的例證,但也因此引來了不少的麻煩,大概從明代起有關這方面的爭議就沒間斷過,尤其對“南、北九宮”的定性問題,直到今天仍為曲學界、音樂界學者們所困惑。音樂乎?曲體乎?抑或文化意義上的民族情結乎?可謂看法各異、論點雜呈。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種觀點:一是認為“南、北九宮”并

3、不具有樂學性質上的宮調涵義,完全是人為因素虛設出來的玩意,有“弄假成真”之嫌。二是認為“南、北九宮”是經(jīng)緯曲譜結構的樞紐,尤其在曲牌聯(lián)套的結構原則中居于統(tǒng)攝地位,同時又標志著某類“聲情”的特征。三是認為“北九宮”并非華夏正聲,只“不過為胡人傳譜”而已;然“南九宮”卻恰恰與之相反,完全是“尊夏攘夷”文化思潮下的戲曲品牌;等等。此中既有涉及“樂學”和“曲學”本體范疇的辨析,也有屬于文化意義層面的討論。筆者以為這些觀點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然亦有不免偏執(zhí)一隅之嫌。一、宋代教坊的“十七調”現(xiàn)象意味著什么?從元、明時期南、北曲曲譜(體)構成的角度來說,“南、

4、北九宮”已經(jīng)成為了這個系統(tǒng)的指代,即便直接將南、北曲系統(tǒng)稱之為“南、北九宮”,想必也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但從傳統(tǒng)的“樂學”的角度看,無論是九個宮調名的來源還是調名構成體系,卻并不是南、北曲自身的產(chǎn)物,然而它們又確確實實的在統(tǒng)攝著南、北曲系統(tǒng)。中國傳統(tǒng)音樂流變之紛亂、復雜由此可見一斑矣。因此,討論“南、北九宮”不能不從其源頭——唐代燕樂二十八調體制開始梳理,不能不講宋代教坊十七調由來及對后世詞、曲音樂的影響。唐代燕樂二十八調(也稱“俗樂二十八調”)與唐雅樂八十四調從性質上來講并不屬于同一個體制,主要區(qū)別有三點:一是燕樂調為管樂器上的七均(宮)四調系

5、統(tǒng),雅樂調則為鐘磬、弦索類樂器上的十二均(宮)七調系統(tǒng);二是燕樂調為清樂音階(即“下徵音階”)和俗樂音階(即“清商音階”)并用之宮調體制,雅樂調則為雅樂音階(也稱“正聲音階”)構成的宮調體制;三是燕樂調調名雖然比較混雜(官方頒布的調名實為本國與外來樂調名的結合體,既有傳統(tǒng)的律呂調名,也有西域傳入的調名等),但實際使用的卻是“俗樂字譜”(即工尺譜的早期形式),雅樂調則采用“律呂字譜”或“宮商字譜”,相延著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上述這三方面的區(qū)分從樂律學角度來說是具有根本性的,決不能被混淆為同一個事物。比如中國傳統(tǒng)樂、律學講究周而復始意義上的“旋宮”,在

6、“雅樂調”來說就是十二宮還原系統(tǒng),但對“燕樂調”而言卻是不適用的,因為“燕樂調”是管上七宮還原系統(tǒng)。所以唐代元稹詩云:“琵琶宮調八十一,旋宮三調彈不出”,賀懷智也說:“琵琶八十四調,內黃鐘、太簇、林鐘宮聲,弦中彈不出,須管色定弦”注:沈括《夢溪筆談》卷六“樂律二”,四庫筆記小說叢書外十一種,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可謂是最貼切的注解。道理很簡單,“燕樂調”是管上七宮還原,琵琶是十二律樂器,加入進“燕樂”演奏,左旋或右旋的過程中不依管色定弦是回不來的。為什么要在這里強調這個問題,因為“燕樂調”到了宋代就出了大問題!最直接

7、的原由就是宋代統(tǒng)治階層推行“燕、雅合一”政策,混淆了雅樂八十四調和燕樂二十八調在樂學性質上的區(qū)分,其引發(fā)的惡果就是導致“燕樂調”失落為十八宮調。首先退出二十八調的就是七角調(大食角、高大食角、雙角、小食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為什么是七個角調?宋代統(tǒng)治階層出于政治上需要一味復古,其實就是不承認“燕樂”有這么二個音階,只認一個音階即“雅樂音階”的死理,并以宋仁宗(趙禎)名義頒布《景祐樂髓新經(jīng)》強制推行,從而將燕樂二十八調納入雅樂音階八十四調體系,完全改變了燕樂調自身的樂調體制性質。然而燕樂調的七個角調實質是俗樂音階(清商音階)的七個宮調(不可理

8、解為是指七個“角調式”)性質,其以“角”命名涵義在于區(qū)別于清樂音階的七個宮調(燕樂調中的“七羽”跟隨“七宮”命名,“七商”跟隨“七角”命名,可謂是涇渭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