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淺析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痹谛W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和教學目的的要求,更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要求。為此語文老師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積極探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準德育切點,結(jié)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加強德育滲透?! ∫?、質(zhì)
2、疑中啟迪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語文教學是母語教學,小學生基本上能看懂、讀懂,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有一種不愿深究的心理,因此,很難挖掘文章蘊含的思想。對此,教師要善于在無疑處生疑,引導學生作深層思考。通過師生問答、討論,弄清文章主旨,從而提高學生認識,帶給他們啟迪,陶冶他們情操。優(yōu)秀的提問切入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師生享受文章情感的抒發(fā),接受健康主題的熏陶。如:人教版第八冊第25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時有這樣兩句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边@是兩個寫景的詩句,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xiàn)了深韻的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
3、首先要求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人原有的意境,然后具體提出三個問題:(1)煙花三月的長江是一派怎樣的景色?你注意到了嗎?(2)你是怎樣目送朋友遠離的?朋友的船是怎樣消失的?(3)當時你的心情怎樣?經(jīng)過老師的點撥,不少學生由第一人稱想象出了形象的意境來:晚春小草碧綠碧綠的,百花散發(fā)著芳香,彩蝶輕輕地飛舞,然而這美麗的一切我都無心欣賞,我站在江邊,任憑春風拂面,只是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遠方,江中的船越來越小,小小的白帆慢慢地慢慢地消失在遙遠的天邊。滔滔的江水不停地流著,一個浪花推著另一個浪花,嘩嘩地滾向遠方,朋友啊,此次
4、分別又要等到何時相見?這美妙的想象融人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即使學習較差的同學也能不同程度地有身臨其境之感,體會到了音外之意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美是抽象的,而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美,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培養(yǎng)他們再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讓學生把所思、所感表達出來,使他們的審美感受得到升華,從而讓他們熱愛美、追求美。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 情趣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chuàng)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道德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體驗,并通過與同學的交
5、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將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體的喜怒哀樂,學會羞愧、同情、憐憫,陶冶善良的心靈,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斷完善與超越。有時候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學生由于人不了“境”所以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課文內(nèi)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樣。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chǎn)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做到入境悟情。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動展現(xiàn)情境,有音樂渲染情境,有畫面再現(xiàn)情境,有感人故事喚起情境……但我們必須注意到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認
6、識水平去考慮創(chuàng)設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講授人教版第七冊第3l課《小珊迪》這節(jié)課時,教師先播放一首符合課文情調(diào)的歌曲,在課堂上制造出一種“十分悲慘”的氣氛,然后教師再用語言導人正課。這樣就很容易喚起了學生對同齡人小珊迪的美好情感,引起他們深入學習課文的興趣。在講課文時,教師可以作兩個“情境”設計:用語言配合課文插圖描繪出在小利比的話中,小珊迪被馬車撞傷,車夫揚長而去的驚心動魄場面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情景。向?qū)W生再現(xiàn)這些感人的場面后,讓他們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質(zhì)和舊社會的黑暗。三、加強朗讀,以讀傳情悟道 作者的寫作意圖
7、,貫穿在全篇課文的字里行間,有明確的,有含蓄的。只有通過教師人情入境的朗讀指導,才能“悟”出“道”來,產(chǎn)生感情共鳴,受到教育。如講授人教版第十一冊第21課《凡卡》時,反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對比朗讀信的內(nèi)容和寫信時想的事兩部分,還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其中學生朗讀:“……我沒爹沒娘,只有您一個親人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讀著讀著,學生便不由自主地對凡卡產(chǎn)生了深深的同情。接著又讓學生對“寄信后的事”進行想象,并討論爺爺能不能收到凡卡的信?”和“如果爺爺收到信,會不會帶凡卡回家,為什么?課文結(jié)尾為什么要這樣寫?通過朗讀課文
8、,討論,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凡卡的悲慘命運是無法擺脫的,因為當時是黑暗的舊社會。從而激發(fā)全體學生痛恨舊社會,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課后又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并寫一篇《與凡卡比童年》的讀后感,以鞏固學習成果,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進一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