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新時期小說》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第三章新時期小說中國當代文學成教特色課程第三章新時期小說第一節(jié)概述第二節(jié)“傷痕小說”和“反思小說”第三節(jié)“改革小說”和社會歷史問題小說第四節(jié)市井鄉(xiāng)土小說和“尋根小說”第五節(jié)“中國式現(xiàn)代派小說”與先鋒小說第六節(jié)新寫實小說與新現(xiàn)實主義小說第七節(jié)歷史小說與新歷史小說第八節(jié)女性小說與新生代小說第一節(jié)概述一、新時期的小說浪潮1、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改革小說2、“尋根小說”、“現(xiàn)代派小說”3、“先鋒小說”、“新寫實小說”4、“晚生代小說”、“新現(xiàn)實主義小說”、“通俗小說”二、新時期小說的作家群體1、復出作家群2、知青作家群3、新生代作家群4、女性作家群5、80后作家群三、小說的繁榮局面
2、1、題材的開放2、變化多樣3、藝術自覺4、少數(shù)民族作家崛起新時期作家群體“復出作家”或“歸來作家”:艾青、汪曾祺、蔡其矯、牛漢、王蒙、張賢亮、高曉聲、陸文夫、劉賓雁、鄧友梅、邵燕祥、從維熙、劉紹棠、李國文、流沙河、公劉、昌耀“知青”作家:韓少功、張承志、史鐵生、賈平凹、王安憶、鄭義、張辛欣、梁曉聲、孔捷生、陳建功、李杭育、張抗抗、阿城、何立偉、葉辛、鐵凝、李曉、多多、芒克、江河、楊煉、舒婷、北島“文革”后進入寫作活躍期的中年作家:張潔、馮驥才、古華、戴厚英、劉心武、高行健“第三代”作家:莫言、劉索拉、殘雪、馬原、余華、蘇童、葉兆言、格非、孫甘露、北村、劉恒、方方、海子、駱一
3、禾、西川、翟永明、于堅、陳東東、周倫佑、歐陽江河、王家新、肖開愚70后作家:衛(wèi)慧、棉棉、丁天、趙波、魏微、朱文穎、陳家橋、周潔茹、戴來、金仁順、彌紅、金磊、陳紅、李凡、劉玉棟、巴喬、李浩、趙彥、王齊君、董懿娜、姜宇、方子玉、劉元進80后作家:李傻傻、郭敬明、張悅然、韓寒、春樹、孫睿、小飯、蔣峰、顏歌、易術、尹珊珊、楊哲、楊學會、李萌、白雪、塞寧、霍艷、王皓舒、胡堅、張佳瑋、蘇德、一草、葉子第二節(jié)傷痕小說和反思小說一、傷痕小說1、傷痕小說的特點:政治批判意識、宣泄情緒、膚淺2、《班主任》、《傷痕》分析二、反思小說1、反思小說的特點:歷史大事反思、政策失誤清理、理性色彩、藝術變
4、革2、反思小說代表作家、作品分析:從維熙:“大墻文學”張賢亮:“唯物論者啟示錄”王蒙:“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與自我批判”關于“傷痕”的討論黃安思:《向前看?。∥乃嚒?,——1979年4月5日《廣州日報》李劍:《“歌德”與“缺德”》——1979年第6期《河北文藝》兩篇文章認為文藝應有黨性原則,應“歌德”?!皞邸毙≌f暴露太多,“情調低沉”,“影響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斗志”,是“向后看”的,“用陰暗的心理看待人民的偉大事業(yè)”的“缺德”文藝。但很快,貶義含義逐漸消褪,辯護者認為它有“使人警醒起來,感奮起來”的社會功能?!栋嘀魅巍贩治觯何母锬J接⑿勐肪€斗爭勝利張俊石:正確正確路線,知識(反
5、“革命”)宋寶琦:無知識謝慧敏:反知識文革意識形態(tài)(“革命”信仰)《傷痕》故事分析:王曉華錯誤的認同信仰的傷痕,母親平反獲得政治解放,但心不能平靜,個人命運的小故事,悲劇性沖擊了“文革”模式,揭開了“傷痕”、“為落實政策而寫”。歷史深度的匱乏:《傷痕》的不足1、依附政治情感,控訴大于追問,缺乏深度,沒有追問“四人幫”是誰造成的?專制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是否存在,批判空洞的“四人幫”而缺乏對人自身的靈魂的拷問。2、傷痕沒進入到文化哲學層面,“四人幫”之后,人與人之間仍然有傷痕。3、內在關系沒有展開,親情的割裂沒展開,親情的傷痕不一定小于“四人幫”的傷痕。4、轟動效應是現(xiàn)實效應,而
6、不是藝術世界,《傷痕》是“文學的路標”,是重要作品,但不是經(jīng)典作品。《傷痕》與《班主任》的區(qū)別:1、敘事視角不同2、人物具體行動方式不同?!皞邸迸c“反思”的聯(lián)系:1、作為“傷痕”直接的時間展開,探求傷痕“本質”的文學,被稱為“反思文學”,傷痕是“反思文學”的源頭,“反思文學”是“傷痕文學”的深化。2、概念出現(xiàn)略有先后,但在特征和界限上不十分清晰,79、80、81時間上并沒有嚴格先后區(qū)分,不能說傷痕之后就是反思。3、反思的歷史內容更多。反思文學的主體:歸來作家“五·七”派作家:王蒙、張賢亮、叢維熙、張弦、高曉聲“五·七”詩人:艾青、邵燕祥、公木、公劉、白樺、流沙河、牛漢、綠
7、原、曾卓、魯黎重要特點:親身經(jīng)歷歷史的遭難,將生命的挫折與歷史的挫折聯(lián)系在一起。歸來之后,不滿足于僅僅停留在對文革的批判(傷痕文學階段),而是將文革的悲劇與中國當代的政治歷史聯(lián)系起來考察,透過人物的命運遭際投射出歷史反省的沖動,即出現(xiàn)了“歷史反思文學”。《天云山傳》(1979)人物表宋薇地委組織部長(天云山區(qū)綜合考察隊隊員)吳遙地委副書記(考察隊政委,特區(qū)黨委,運動辦公室負責人)羅群“老反革命”考察隊政委,特區(qū)黨委書記,地區(qū)規(guī)劃小組負責人。馮晴嵐教員,考察隊隊員周瑜貞中央某部負責人之女歷史反思:《天云山傳》分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