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近二十年《三國演義》研究述評(上)》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近二十年《三國演義》研究述評(上)在明清幾大古典小說名著中,《三國演義》成書最早,《三國》研究的歷史也最悠久。僅從現(xiàn)存最早的明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所撰《〈三國志通俗演義〉序》,到撰寫本文的1999年,時間就長達五百余年。如此漫長的研究史,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階段:(1)明代;(2)清代;(3)“五四”前后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4)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5)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6)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篇幅和時間的限制,本文打算僅就本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情況略加論述。同時,限于條件,論
2、述的內容將以中國大陸的研究情況為主,適當兼及臺港澳地區(qū)和國外的研究成果。一、研究發(fā)展的基本軌跡八十年代伊始,已經擺脫“文革”桎梏,正在大膽解放思想的中國學者便以新的精神面貌,對《三國演義》進行了可貴的重新探索。他們或針對極左思潮加給《演義》的種種污蔑之辭,發(fā)出了“重評《三國演義》”的呼聲(見陳遼《重評〈三國演義〉》文,載《文藝論叢》第10輯);或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演義》的成書年代(如章培恒、馬美信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袁世碩的《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羅貫
3、中原作》,載《東岳論叢》1980年第3期;周邨的《〈三國演義〉非明清小說》,載《群眾論叢》1980年第3期);或分別論述了《演義》的主題思想(如王志武的《試論〈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意義》,載《西北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朱世滋的《試論〈三國演義〉的主題》,載《丹東師專學報1980年第2期;葉胥、冒炘的《談〈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載《南京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趙慶元的《封建賢才的熱情頌歌——論〈三國演義〉的主題》,載《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或對《演義》的主要人物曹操、諸葛亮作出
4、了富有新意的分析(如劉敬圻的《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操形象》,載《文學評論》1980年第2期;李厚基的《論〈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主角》,載《新港》1980年第12期;陳翔華的《論諸葛亮典型及其復雜性》,載《文藝論叢》第12輯)。這些論述,意味著《三國演義》研究開始由沉寂走向復蘇;但因成果較少,力量分散,尚未形成聲勢。近二十年《三國演義》研究述評(上)在明清幾大古典小說名著中,《三國演義》成書最早,《三國》研究的歷史也最悠久。僅從現(xiàn)存最早的明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所撰《〈三國志通俗演義〉序》,
5、到撰寫本文的1999年,時間就長達五百余年。如此漫長的研究史,大致可以分為六個階段:(1)明代;(2)清代;(3)“五四”前后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4)二十世紀三十至四十年代;(5)二十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6)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由于篇幅和時間的限制,本文打算僅就本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研究情況略加論述。同時,限于條件,論述的內容將以中國大陸的研究情況為主,適當兼及臺港澳地區(qū)和國外的研究成果。一、研究發(fā)展的基本軌跡八十年代伊始,已經擺脫“文革”桎梏,正在大膽解放思想的中國學者便以新的精神面貌,對《三國
6、演義》進行了可貴的重新探索。他們或針對極左思潮加給《演義》的種種污蔑之辭,發(fā)出了“重評《三國演義》”的呼聲(見陳遼《重評〈三國演義〉》文,載《文藝論叢》第10輯);或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演義》的成書年代(如章培恒、馬美信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袁世碩的《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羅貫中原作》,載《東岳論叢》1980年第3期;周邨的《〈三國演義〉非明清小說》,載《群眾論叢》1980年第3期);或分別論述了《演義》的主題思想(如王志武的《試論〈三國演義〉的主要思想意
7、義》,載《西北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朱世滋的《試論〈三國演義〉的主題》,載《丹東師專學報1980年第2期;葉胥、冒炘的《談〈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載《南京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趙慶元的《封建賢才的熱情頌歌——論〈三國演義〉的主題》,載《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或對《演義》的主要人物曹操、諸葛亮作出了富有新意的分析(如劉敬圻的《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曹操形象》,載《文學評論》1980年第2期;李厚基的《論〈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主角》,載《新港》1980年第12期;陳翔華的
8、《論諸葛亮典型及其復雜性》,載《文藝論叢》第12輯)。這些論述,意味著《三國演義》研究開始由沉寂走向復蘇;但因成果較少,力量分散,尚未形成聲勢。1982年7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社會科學研究》雜志在全國率先開辟“《三國演義》研究”專欄(是年第4期),集中發(fā)表劉知漸的《重新評價〈三國演義〉》、李厚基的《〈三國演義〉構思基礎質疑》、陳周昌的《毛宗崗評改〈三國演義〉的得失》、沈伯俊的《建國以來〈三國演義〉研究情況綜述》。對此,《人民日報》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