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原載《聯合早報》2016年2月14日)》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經典閱讀的當下意義(原載《聯合早報》2016年2刀14H)我愿再舉意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為什么要讀經典》中懇切的告誡:“每一次重讀經典,就像初次閱讀一般,是一次發(fā)現的航行。經典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很容易將時下的興趣所在,降格為背景噪咅”。經典閱讀的意義,本不是一個需要反復論證的問題。但因為當今市場經濟橫行,有偏至的物質追求,不斷收窄人的精神空間,加以資訊的泛濫和網絡的擠占,遂使其重要性不再像早先那樣為人認知。尤其近幾年,多種調查顯示,中國人的閱讀率連續(xù)走低,從成人到孩子,許多人一年五本書都讀不到,更不要說讀經典了。有鑒于此,今天重提此
2、話題就非常有必要。讀圖、讀網與“淺閱讀”危機如果問人為什么不讀書,回答常常是沒時間、沒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類圖書之外,成人讀盜墓、穿越;孩子讀圖文、漫畫卻越來越多。去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的報告,虛構類書籍銷售的前五名全為郭敬明與韓寒包攬,許多大學圖書館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以圖代書,做在線閱讀,甚或以上面簿(Facebook).刷微博代替閱讀的也不在少數。雅斯貝爾斯曾感嘆人們草草閱讀,只知追求簡短的、能快速獲知又迅速遺忘的訊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東西,今天的情形就是如此。這種“淺閱讀”風氣的存在,凸顯了整個社會浮躁膚淺的
3、荒敗景觀。我們無意否認知識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更不愿被誤解為是一個拒絕接受科技變革的“勒德分子"(Luddite),而只是想提請注意,媒介的變化已然掩奪了閱讀的本意,但大多數人對這種變化太不以為意了。盡管生活中,他們不認為開車可以完全代替走路,賞覽風景,尤其僻遠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但一回到閱讀,認知就發(fā)生了偏差,對讀圖、讀網不能代替讀書的認識,并不像自己以為的那么清楚。相反,忘記由文字構成的書籍,因符號抽象,常呈現為一開放的結構,在引發(fā)人書對話過程中,能喚起人往復思考,是最鍛煉人腦的活動。其中經典閱讀,尤能使人在人書互動中形
4、成緊張的思維對待,助成理性對感知的超越,人性對歷史的體貼。而音畫構成的具象,多刺激感官,不觸及心靈。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產生惰性,形成按給定預設被動接受的知覺依賴,進而造成遲鈍自閉,溝通不良。嚴重的,連生存都會發(fā)生問題。至于網絡,因常提供即刻性與碎片化的資訊,在使讀網帶上時尚化的“輕閱讀”特性同時,也會程度不同地損害閱讀的品質,造成人智力的降級與思想的衰退。對此,前年出版的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Carr)的《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有很詳盡的討論。它指出因網絡對人“神經線路”與“記憶程序”的重新編布,使人的閱讀
5、常流于字表滑行,而無法做深入的思考,由此,他會覺得《戰(zhàn)爭與和平》(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作品,充滿了人性的關懷,托爾斯泰是貴族,他最后捐出了自己的莊園,一個人出走,死在俄國鄉(xiāng)村一個小小的車站月臺上,人們看到一個老人死了,卻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托爾斯泰)太長,《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著名作家普魯斯特的經典著作,我覺得譯林出版社的版本最好,七卷本,暗紅色布紋封面,特有感覺)又太晦澀,并將愛讀經典視為前人少環(huán)境刺激、無處可去養(yǎng)成的老嗜好,而將其毫無顧惜地拋棄??墒聦嵤?,盡管現實世界無限廣闊,虛擬空間更豐富多彩,但如果人們對它的貪戀是以犧牲自
6、身與客體世界的區(qū)別為代價,就太不值了。因為眾所周知,人與包括機器在內的客體世界的分離能力與分離程度,恰恰是人所具有的本質力量的表征。它不但構成了文化的基本定義,也是一切經典創(chuàng)造的終極要旨。有鑒于此,我們實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讀圖和讀網有補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時容忍偷惰,因此毋寧說是弱智的,甚至有害的??纯粗茉猓延腥瞬辉偎伎紗栴},只想著去哪里找現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網點,全不知批判式思維的形成,更依賴人的“原始硬盤”一一人經由經典閱讀養(yǎng)成的智慧頭腦,以及由其分析整理過的知識記憶。至于因分析能力與實際享有信息數量不對稱,
7、造成的一些年輕人的價值觀傾圮,就更觸目驚心。這讓人不禁想起兩個世紀前托克維爾著名的發(fā)問:為什么當文明擴展時,杰出的個體反而減少了;為什么當知識變得每個人都能獲得時,天才反而再難見到;為什么當不存在較低等級時,較高等級也不復存在了。原因固然與物質、技術有關,但更在人避卻思考、耽溺安樂的自甘平庸與自我放失,在不能善自利用物質技術造成的心智的慵懶與偷惰。在這種慵懶偷惰中,那種對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對人類整體性精神出路的關切漸漸消退和淡忘,甚至被嘲笑和放逐。而這些,恰恰經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經典最顯著的徽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