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孟子以“仁義”為中心的外交思想》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孟子以“仁義”為中心的外交思想【摘要】孟子“仁義”為中心的“王道”外交思想作為儒家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不僅對古代中國外交政策和方針的制定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而且其對現(xiàn)代外交思想的發(fā)展仍極具啟發(fā)意義?!娟P鍵詞】和諧世界;孟子外交思想;中國外交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屬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傳弟子。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鬃邮谴蟪芍潦?,孟子被稱為亞圣。孟子與孔子合稱孔孟思想,多人稱為“孔孟之道”。作為“亞圣”,孟子最主要的思想貢獻就是進一步發(fā)揮孔子仁學的思想,構筑了以“性善論”為支撐,以“仁義”為核心,以“民本”、“仁政”為主要內容的儒學思想體系??自怀扇?,孟曰取義,“生,亦我所欲
2、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眎孟子合論“仁義”,仁義”構成其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原則。就孔子的國家秩序觀和外交思想而言,“仁義”仍是其中的核心觀念所在,可以說,孟子的外交思想就是一種以“仁義”為中心而確立的國家秩序學說。在其國家學說中,“仁”與“義”是最高的原則,立定了這種最高標準,孟子極為反對國家交往中專言“利”的功力主義態(tài)度,并進而深刻批判為爭“利”而發(fā)動戰(zhàn)爭、涂炭生靈的不義行徑。由是,“非戰(zhàn)”、“義以為上”、“以德服人”、“得民心”的“王道”精神成為了孟子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由此出發(fā),孟子反對統(tǒng)治者專好言“利”而不顧“道義”的功力主義態(tài)度,所以當梁惠王問其“不
3、遠千里而來,亦將有利吾國乎”時,孟子斷然答道: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己矣,何必曰利???從“義以為上”的原則出發(fā),孟子反對為開疆拓土、爭奪財富而發(fā)動的戰(zhàn)爭,這就是其所謂的“非戰(zhàn)”思想,為此他提出了“春秋無義戰(zhàn)”、“善戰(zhàn)者服上刑”的著名論斷。春秋無義戰(zhàn)。彼善于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iii爭地以戰(zhàn),殺
4、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戰(zhàn)者服上刑,連諸侯者次之,辟草萊、任土地者次之。iv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孟子雖然對追逐利益的行為嚴厲斥責,但他并不完全否認物質利益所具有的力量和效用。他真正所關心的在于如何將對私利的追求轉變?yōu)橐环N穩(wěn)定的互信結構和可持續(xù)的國際秩序。孟子強調,如果僅考慮個人一己私利,那么可持續(xù)的秩序就無從建立。進一步來說,要建立這樣的秩序就必須首先尊重他國的利益。孟子的這些認識,非常接近于將秩序視為集體物品而非個體物品的現(xiàn)代理論觀點。V事實上,孟子雖強調“義以為上”,但他也意識到“國際關系”與“人際關系”一樣是需要物質基礎的。他既不倡導實施國家
5、計劃,也不主張建立一個世界帝國。他極力主張構建一種以自助為主要特征的社會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每一個個體都擁有平等的機會。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孟子對曰:“有。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眝i在這樣的機制下,大國與小國能夠和諧共生,在尊重彼此利益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共同繁榮;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也能互敬互重并能維持各自的生計。換句話說,這樣一種機制既尊重私有產(chǎn)權,也強調集體共享,二者實現(xiàn)較好的平衡。通過強者的自律行為,互相尊重
6、的品行被施加于機制之中。通過向小國提供安全保證,強國之間的完全困境也得到緩解,進而打消對彼方組建競爭性集團的恐懼心理。vii另外,從“仁義”為本的立場出發(fā),孟子還提出了“以德服人”、“重得民心”的“王道”秩序觀。孟子說:“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viii在他看來,土地、人民、政事、財富構成了國家的四要素,他把統(tǒng)治者對此四者的態(tài)度區(qū)分為三種不同的治國路線:王道、霸道、賊道?!巴醯馈笔且悦駷楸镜闹螄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祖以時,然而早干水溢,則變置社稷?!泵?/p>
7、子把得到民眾的支持和擁戴稱作“王”,要實現(xiàn)“王道”就在于先得人,而要得人就要先得心,“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眎x可見,“王道”最終要的是民心向背,是“以德服人”的真心誠服,而不是土地大小和財富多寡。所以,孟子要反對的是為開疆拓土和獲得財富而悍然發(fā)動戰(zhàn)爭的“霸道”之舉。“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