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第八章 紙上有味紙上香.doc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第八章紙上有味紙上香——歐陽黔森評傳一歐陽黔森,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一個人從銅仁走向貴陽,從貴陽走向北京的年輕人,是近幾年來活躍在中國文壇的青年作家。他的出現(xiàn),激活了已沉寂多年的貴州文壇,在全國文壇發(fā)出了銅仁的聲音、發(fā)出了貴州的聲音,讓廣大讀者領略了這位黔東漢子的氣度和魄力。歐陽黔森1965年10月30日出生于貴州省銅仁縣(今銅仁市),19歲那年參加工作成為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隊的一名地質員。在地質隊工作的幾年間,銅仁地區(qū)的每一平方公里土地都印上了他的足跡。那些日子是他終生難忘,也是
2、受益終生的。地質工作的艱苦是常人無法想象也無法忍受的。他爬過懸崖,差一點跌進萬丈深淵;他攀過高山,險些葬身虎口。哪些艱苦的歲月,磨練了他的毅志,所以他做什么事總是成竹在胸,百折不撓,做好了迎接一切的準備。不管前面是來自春天般的溫暖,還是來自暴風雪般的寒冷,都冷熱不懼。他常常自豪地說:“在山野找礦八年,哪樣苦沒吃過?能吃地質隊員的苦的人,沒有過不去的困難事?!彼褪窃谧孕胖袧u漸走向成功的。歐陽黔森曾自言:“愛上文學是一件傷心的事,但與文學無緣卻又是一件不幸的事。傷心與不幸之間我選擇了前者,并且執(zhí)著而固執(zhí)。我
3、不想多說這條路如何讓人傷痕累累,就是想說,一句艱辛后準沒詞了。很多人問我是怎樣走上文學之路,我從來都是笑而不答?!蹦敲此侨绾巫呱衔膶W之路的呢?其實很簡單,那是1982年的一天,他的父親突然把他叫到面前,叫他以后參加文學刊授學習,學費是10元錢,并已經(jīng)給他報了名。當時,10元錢可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他的父親用它可以買六條常抽的煙了。那時他的家里經(jīng)濟還是很拮據(jù)的,他不知道父親要節(jié)省多久。后來他還訂了《我們愛科學》、《青春》兩本雜志,于是歐陽黔森就這樣做起了作家夢。1985年初,歐陽黔森收到了一封來自貴州省地礦
4、文聯(lián)主辦的刊物《杜鵑花》文學雜志社的信,信中說他投的稿這次雖未發(fā)表,但很有基礎,要他繼續(xù)努力,多多寫稿,落款是主編李紹珊。在以后的歲月里,他常常接到李老師鼓勵和鞭策的信。知遇之恩不敢忘,這成了他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的無窮動力。李老師是作曲家,又是作家,但在他這個文學青年面前,卻從來不居高臨下拿架子,他是歐陽黔森最敬佩的長者。在李老師的關心和無私的幫助下,歐陽黔森勇氣十足的一步步向前奔去。于是,在他前進途中的1994年出版了一本散文、詩歌合集《有目光看久》(貴州民族出版社)。這本集子里收錄的作品內(nèi)容上各有側重,形式
5、上各具特色,恰如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珠寶,被“有目光看久”的無形光繩串成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正如他與友人合作的一首很美的歌中唱道:“有目光看久,猶如一根光繩系手。”《有目光看久》中的作品,帶有鮮明的高原特色,這種高原特色是以下三種內(nèi)涵的綜合體現(xiàn)。首先,它是作家對貴州這塊土地的獨特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強烈的主觀感悟。其次,它是作家對貴州少數(shù)民族人文環(huán)境和氛圍的深刻理解與闡釋。其三,它是作家在以上兩種背景之下,對貴州地質礦產(chǎn)事業(yè)的艱辛與光榮,及自身經(jīng)歷、感受的藝術表現(xiàn)。如《高原夢》,這是一首近百行的抒情長詩,它的氣勢和
6、聯(lián)想會讓讀者看后贊不絕口,拍手稱奇。他把祖國比喻成東方的巨人,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巨人的頭顱;把黃土高原、云貴高原比喻成巨人兩個美麗而豐滿的乳房。更奇妙的是,作家獨具匠心地把長江和黃河比喻成巨人的兩道目光。當詩中寫道:“一瀉千里的兩道目光/掠過滄桑沉浮的版圖/嚴厲而慈祥/只有這博大而有神的目光/才有著生命力的色彩/一道綠色/一道黃色/于是東方古老的江河民族/夢在其中/情在其中/”。我不禁被這種恢宏的氣勢、深刻的內(nèi)涵所感動。高原詩能寫到如此境界,可謂少有。又如《勛章》:“一條腿的代價/并沒有換來一座礦山/這成了
7、你終生的遺憾/畢竟與山為侶十幾年/常望遠山而淚眼朦朧/你說這算不得英雄淚/這份上還能說這話/同志們叫你好漢/?;貋砗湍闩e杯/痛飲悲歡……”。詩歌流露出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壯感。成功者固然是英雄、勞模,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更多的地質隊員則是在地質找礦生涯中默默無聞,不為人所知,他們付出了青春和血汗,甚至生命。詩人巧妙地抓住這種一般很少為人所注視的角落與層面。它的藝術感染力,遠遠超過了一些正面歌頌地質隊員的作品?!堆ā犯沁@類題材的佳作?!堆ā访鑼懙氖且晃凰緳C大年三十夜冒險送久居深山的地質隊員回家團聚,由于路滑坡
8、陡,他為隊員們的安全,不幸撞山身亡的故事。詩中寫道:“他毅然朝山壁撞去//公傷的隊員們/死也不肯讓救援的人們/抬下山去/內(nèi)疚的望著那/永遠不會被授予烈士的遺體//血花開在血地里/鮮艷灼人”。紅的血,白的雪,紅白相映,達到了高層次的藝術效果。司機是違章開車,他是不忍心看到隊員們那久居深山而思鄉(xiāng)急切的面孔,才決心違章一試。然而他永遠不會授予烈士,難怪詩的結尾悲壯地寫道:“他從此孤零零/躺在這路邊/只有詞牌一塊/小心路窄坡陡/曾經(jīng)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