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周國平人生哲思錄.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生哲思錄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于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系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diào)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一個人不應該把非自己所能支配的東西當作人生的主要目標。一個人真正能支配的惟有對一切
2、外在遭際的態(tài)度,簡言之,就是如何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jù)什么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生意義取決于靈魂生活的狀況。其中,世俗意義即幸福取決于靈魂的豐富,神圣意義即德性取決于靈魂的高貴。西方人文傳統(tǒng)中有一個重要觀念,便是人的尊嚴,其經(jīng)典表達就是康德所說的人是目的。按照這個觀念,每個人都是一個有尊嚴的精神性存在,不可被當作手段使用。做人和做事畢竟是有區(qū)別的,做人要講道德,做事要講效率,講道德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3、,講效率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生命。我的人生觀若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生命的意義不在奉獻或占有,而在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積極展開,是人在實現(xiàn)其本質(zhì)力量時所獲得的情感上的滿足。讀書、寫作以及享受愛情、親情和友情是天下最快樂的事情。定力不是修煉出來的,它直接來自所做的事情對你的吸引力。人生有兩大幸運,一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
4、能夠安靜聆聽別的生命也使別的生命愿意安靜聆聽的純真,此中的快樂遠非浮華功名可比。在五光十色的現(xiàn)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自古以來,一切圣賢都主張過一種簡樸的生活,以便不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事實上,一個人為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屬于奢侈品。它們固然提供享受,但更強求服務,反而成了一種奴役。現(xiàn)代人是活得愈來愈復雜了,結果得到許多享受,卻并不幸福,擁有許多方便,卻并不自由。如果一個人太看重物質(zhì)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價。人活在世上,有時難免要有求于人和唯心做事。但是,我相信
5、,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貪欲,滿足于過比較簡單的生活,就可以把這些減少到最低限度。遠離這些麻煩的交際和成功,實在算不得什么損失,反而受益無窮。我們因此獲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陰,可以把它們奉獻給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真正感興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獻給自己。對于一個滿足于過簡單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寬闊的。我們在社會上盡可以積極進取,但是,內(nèi)心深處一定要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有了這一份超脫,我們就能更加從容地品嘗人生的各種滋味,其中也包括失去的滋味。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我曾經(jīng)深以為然
6、,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輕松俏皮。但仔細玩味,發(fā)現(xiàn)這話得立足點仍是占有,所以才會有占有欲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chuàng)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是可以反其意而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chuàng)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tài)度就是真性情。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這愛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
7、情的,而不是為了某種外在的利益,例如為了金錢、名聲之類。他喜歡做這件事情,只是因為他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義代表一種倫理的人生態(tài)度,利代表一種功利的人生態(tài)度,情代表一種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寄旅和漫游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我們無家可歸,但我們有永恒的歸宿。人及其產(chǎn)品把我和自然隔離開來了,這是一種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歷史隔離開來了,這是又一種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種兩相權
8、衡終于承受不了前一種寂寞的人,最后會選擇歸隱。現(xiàn)代人對兩種寂寞都體味甚淺又都急于逃避,旅游業(yè)因之興旺。許多東西,我們之所以覺得必需,只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擁有它們。當我們清理自己的居室時,我們會覺得每一樣東西都有用處,都舍不得扔掉??墒?,倘若我們必須搬到一個小屋去住,只允許保留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