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

ID:30546094

大?。?05.50 KB

頁數(shù):4頁

時間:2018-12-31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_第1頁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_第2頁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_第3頁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_第4頁
資源描述:

《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八年級同學也能解答中考壓軸題  題目:如圖1,在菱形ABCD中,AB=BD,點E,F(xiàn)分別在AB,AD上,且AE=DF.連接BF與DE相交于點G,連接CG與BD相交于點H.下列結論:①△AED≌△DFB;②S四邊形BCDG=CG2;③若AF=2DF,則BG=6GF.其中正確的結論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D.①②③  這是2013年中考武漢卷的第12題,也是選擇題的最后一道小題(我們通常稱之為選擇壓軸題),因題目涉及的知識點較多,綜合性強,不少考生解答本題用時較多,且難以直接證出結果,成為試卷中拉

2、開分數(shù)距離的難題之一.果真那么難嗎?其實,針對不同的選擇題,我們應選擇恰當?shù)姆椒ǎ袝r可分析選項,有時可用特殊值,有時可代入驗證,有時可用排除法……當然,只要認真觀察圖形,結合已知或結論聯(lián)想與之相近的圖形或結論,運用八年級上學期的數(shù)學知識,也可以直接證出本題結論.下面結合八年級上學期同學們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  方法一:特殊值法證結論②  運用SAS定理,易證明△AED≌△DFB,即結論①正確,難在對結論②、③的判斷上.  對于結論②可用特殊值法進行解答,即當E為AB的中點,F(xiàn)也為AD的中點(如圖2),看結論②是否成立.

3、4  解:因為四邊形ABCD是菱形,則AD=AB.  又AB=BD,  所以△ABD、△BCD都是等邊三角形.  又點E、F分別為AB、AD的中點,  由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知:DE、BF分別平分∠ADB、∠ABD,  則∠GDB=∠GBD=×60°=30°,所以DG=BG.  再由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判定定理知:點G在BD的垂直平分線上.  又CD=BC,也可以判斷點C在BD的垂直平分線上.  所以CG為線段BD的垂直平分線.  又∠CDG=∠CDB+∠GDB=60°+30°=90°,  在含30°角的Rt△CDG

4、中,CD=CG.  又BD=CD,則BD=CG.  所以S四邊形BCDG=BD?CG=×CG?CG=CG2.  故②正確.  方法二:直接證明  分析:由結論②S四邊形BCDG=CG2,我們想到一個熟悉的結論:“邊長為a的等邊三角形的面積為a2”,這樣應該構造以CG為邊的等邊三角形來解決問題.  證明:延長GB到M,使BM=DG,連接CM,如圖3.  ∵四邊形ABCD為菱形,AB=BD,  ∴△ABD和△BCD都是等邊三角形.4  ∴AD=BD,∠DAE=∠BDF=60°.  而AE=DF,  ∴△AED≌△DFB(SA

5、S),  ∴∠ADE=∠DBF.  ∴△DBG的外角∠BGE=∠DBF+  ∠BDG=∠ADE+∠BDG=∠ADB=60°.  在四邊形BCDG中,  ∠GDC+∠GBC=(∠GDB+60°)+(∠GBD+60°)=120°+(∠GDB+∠GBD)=120°+∠BGE=120°+60°=180°,  即∠GDC+∠GBC=180°(?),  又由鄰補角知∠MBC+∠GBC=180°(?),  對比(?)(?)得∠GDC=∠MBC.  在△CDG和△CBM中  CD=CB,(已知)∠GDC=∠MBC,(已證)DG=BM.(

6、輔助線作法)  ∴△CDG≌△CBM(SAS),  ∴CG=CM,∠DCG=∠BCM.  又∠DCB=60°,即∠DCG+∠GCB=60°,  ∴∠BCM+∠GCB=60°,即∠GCM=60°.  由“有一角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知△CMG是等邊三角形.  ∴S四邊形BCDG=S△CDG+S△CGB=S△CBM+S△CGB=S△CGM=CG2.  對于結論③,用八年級知識,又該怎樣證明?4  分析:從題設來看,條件、結論與點C無關,將圖形剝離出來,如圖4,要求出FG與BG的關系,只需求出△DFG與△BDG的面

7、積關系即可.這又通過AD=AB,DF=AE,AF=2DF進行面積之間的轉化.  證明:如圖4,連接AG,設組成△ABD的五個三角形△GDF、△GFA、△GAE、△GBE、△GBD的面積分別為S1、S2、S3、S4、S5.  ∵△DAB為等邊三角形,且DF=AE,  ∴BE=AF=2AE,即同一直線上的兩線段AE:EB=1:2,  ∴S4=2S3,S△BDE=2S△ADE,  即S4+S5=2(S1+S2+S3).(?)  又S2=2S1,代入式子(?),  得2S3+S5=2(S1+2S1+S3),  化簡,得S5=6S

8、1.  又△DFG與△DBG的邊FG、BG在同一直線上,且高是同一線段,  即BG?h=6×(FG?h)∴BG=6FG.  當然,對于九年級同學來說,結論②可運用旋轉或四點共圓的知識進行證明;結論③可運用線段成比例或三角形相似的知識進行解答.同學們,試試看!4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