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現(xiàn)代京劇”本質上屬于京劇范疇》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現(xiàn)代京劇”本質上屬于京劇范疇“區(qū)別‘京劇’和‘現(xiàn)代京劇’之間的本質差異的,不是演唱的唱腔、板式和念白的聲調、節(jié)奏,而是唱念所采用的語音聲韻?!薄啊F(xiàn)代京劇’已拋棄(也只能拋棄)京劇百多年來所固有的語音聲韻,它就不再是京劇了?!薄斑@個新劇種,可取名為‘京音劇’。”這是筆者細讀《“現(xiàn)代京劇”是京劇的異花變種》(見《中國京劇》2003年第11期)一文(下稱《異文》)后,摘錄的主要論點和結論。應該說,《異文》為了深入認識京劇的本質屬性,依據的關于任一事物都有特定的質及其屬性的原理是正確的,但在聯(lián)系京劇藝術的客觀實際時
2、,因缺乏辯證思考,即未能以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觀點進行考察與研究,致使上述論點和結論有失偏頗。為此,筆者不揣冒昧,直抒己見。雖然此類議論已是老生常談,但心里有話,一吐為快。愿以拙見與作者商討,并請方家和讀者不吝賜教。? ? 一、京劇的本質屬性? ? 京劇的本質屬性是什么?筆者認為是京劇音樂,其中首要的是以皮黃為主的唱腔。因為:第一,唱腔是京劇區(qū)別于其它劇種的首要標志。京劇同其它劇種的區(qū)別較多,但人們在聽戲時,卻首先是從唱腔中判定它是否京劇。即使作為京劇源頭的徽劇和漢劇,雖與京劇同屬皮黃腔系,但徽劇側重二黃(徽調
3、),漢劇側重西皮(漢調),京劇則是在徽漢兩調合流的基礎上,吸取了許多劇種和地方小曲的藝術因素,加上部分字音的“京化”,才形成自己的唱腔體系。它既是皮黃并重,又含昆曲和地方小曲,并在語音聲韻、旋律處理和伴奏樂器等方面,與徽漢兩劇種有所差別,因而聽眾絕不會將它和徽漢兩劇種混同。第二,唱腔在京劇演唱藝術中居于首位。一方面,京劇演唱藝術體現(xiàn)在演員身上,其特點是唱念做打的綜合運用,其中唱居首位,已是眾所周知。觀眾在劇場里享受視聽時,最重要的還是聽唱。舞臺上演員沁人肺腑的唱腔,不僅令觀眾蕩氣回腸、交口稱譽,而且許多名家名段
4、,還會在戲迷票友中廣為傳唱。雖然人們常說“千斤念白四兩唱”,這僅說明學好念白比唱腔艱難,并非念白高于唱腔。另一方面,“無曲不成戲”也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京劇之“曲”(即京劇音樂)中,唱腔遠比管弦樂和打擊樂重要,最具代表性。如果舍棄了唱腔,還有何京劇可言?第三,唱腔的“穩(wěn)中有變”,使京劇演唱藝術流派紛呈。京劇的演唱藝術是程式化的,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京劇藝術又是以演員為中心的,演員中成大器者,對唱腔板式累月經年地切磋琢磨,在板式基本不變的基礎上,音色、音量、音速的對比等方面,有了不俗的變化,使其潤腔與唱法,
5、獨具流派特色。與此相應,念白和做派也各有千秋,京劇舞臺呈現(xiàn)出百卉千葩、爭奇斗妍的繁華景象。? 筆者所言以皮黃為主的唱腔,是包含特定的語音聲韻的。因為這兩者在演唱中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可或缺。就“傳統(tǒng)京劇”而言,演員的唱腔必須以湖廣音中州韻作為語音聲韻的標準,唯有這樣,唱腔才能保持“原汁原味”,令觀眾聽后回味無窮。與此同時,湖廣音中州韻也只有存在于唱腔(亦含念白)之中,才能體現(xiàn)其悅耳動聽的魅力,并顯示“傳統(tǒng)京劇”獨有的藝術特征。既然如此,湖廣音中州韻同唱腔的關系,宛如胎兒孕育于母體,須臾不
6、能分離。然而《異文》卻片面地對湖廣音中州韻從歷史根源到藝術作用,不惜重墨地詳加描述,并認定它是區(qū)別于“現(xiàn)代京劇”的“最根本、最主要、最本質的藝術特征?!倍鴮Τ睿瑑H以“它在京劇音樂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等寥寥數(shù)語一帶而過。乍看好似注重詳略,實質是故意回避,以便將湖廣音中州韻從唱念中剝離出來,拔高它在京劇藝術中的地位,用“最、最、最”等字眼,使其至高無上,成為區(qū)分是否京劇的唯一標準,達到排斥“現(xiàn)代京劇”的目的。其誤導作用和負面影響不能低估。? ? 二、“現(xiàn)代京劇”與“傳統(tǒng)京劇”的差異?為什么“現(xiàn)代京劇”被視為
7、京劇的異花變種而扔出“菊壇”?《異文》認為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在本質差異上,“現(xiàn)代京劇”不僅唱念聲樂拋棄了湖廣音中州韻,而且伴奏器樂運用了中西混合樂隊,甚至大型交響樂團;另一是在非本質差異上,“現(xiàn)代京劇”的做工和武打比之“傳統(tǒng)京劇”存在著“不爭的天壤之別”。? 筆者不以為然。首先,“現(xiàn)代京劇”與“傳統(tǒng)京劇”并無本質差別。因為“現(xiàn)代京劇”的唱腔仍然以皮黃為主,只是根據塑造人物、劇本節(jié)奏和舞臺景象的需要,在音樂旋律和潤腔唱法上有了新的變化和發(fā)展,使音樂形象更為豐滿和諧,自然流暢。因而,其名家名段也能在戲迷票友中廣為
8、傳唱。音樂形象與伴奏形式息息相關。“現(xiàn)代京劇”的樂隊組合編制,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觀眾審美的需要。它雖然改變了“傳統(tǒng)京劇”的伴奏形式,但“以中為主”、“洋為中用”的原則未變。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這種新型的伴奏形式,對京劇音樂發(fā)展所發(fā)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許多精品劇目中,演奏出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更是顯而易聽的。因此,筆者聯(lián)想到:同是“洋為中用”,同是民族藝術,為何民族歌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