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坂尾劉和丁坂劉之我見.doc》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這是永福同春族譜(清朝同治六年抄本)關于劉廷霄的記載。此庚午科是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劉廷霄考中泉州府學生員。乙酉增廣,指的是,南明隆武政權隆武元年(1645年)選為增廣生。他是劉萬春戶(永福同春)開基以來劉氏宗族第一位有科名的人物。他曾經(jīng)獲得兩塊匾額,第一塊是《德行之科》,第二塊是《光大而后》。第一塊說明德行之科是在增廣生之后,也就是南明隆武政權時由漳平儒學教諭上報學院(也就是上級教育主管機關)以其名望,給予贈送的。由于贈匾時間是在南明隆武年間,又是由隆武政權所贈,因為清朝不承認南明隆武政權,但
2、是劉廷霄在劉萬春戶宗族的地位又十分重要,尤其是坂尾劉家仁芳公一房子孫所處關鍵位置,是其長子,又掌管家業(yè)三十年,是大家長,所以,此匾額很有可能是在明清易代時(漳平在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為清朝統(tǒng)治),故意丟失,或不幸丟失,或珍藏起來,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政治牽連。而在清朝乾隆二年(1737年),時隔劉廷霄1645年被選為增廣生后的92年,補立一塊匾額,還是以劉廷霄的名義立匾。第二塊匾額說明了是黃豹所立,根據(jù)清朝道光十年《漳平縣志》記載,黃豹,順治十五年任漳平縣教諭,為莆田人,科名為舉人。到了康熙五年,由泉州
3、舉人洪楚產(chǎn)接任。說明黃豹在任漳平教諭的時間是順治十五年(1658——康熙四年1665年或康熙五年1666年)。而根據(jù)永福同春劉萬春六房開族譜中《庠生科次名列》記載,,劉廷霄考取泉州府學生員的年齡是22歲,也就是1630年-22+1歲=1609年,參考同部族譜中關于其世系的記載,其享年58歲,由此得出生卒年月為生于1609年,即明朝萬歷三十七年;卒于清朝康熙五年(1666年),才會虛歲享年五十八歲。而根據(jù)同部族譜世系中關于劉廷霄的記載,又有一說,是在二十一歲考中秀才,那么他就是1610年出生,1667年去
4、世。正好符合黃豹對其的贈匾年月,即順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五年(1666年)之間。?上述是根據(jù)其出生年份進行推算。除去所謂的農(nóng)歷十二月的可能,因為農(nóng)歷十二月,很有可能是公元紀念的下一年,即徐霞客歷史記載是明朝萬歷十四年農(nóng)歷年底,如需公元紀念換算,不能以1586年來算,而是以實際的農(nóng)歷十二月,正好是公元紀年的第二年1月,即1587年1月來定。?關于目前珍藏的德行之科和武翼大夫兩塊匾額的意義,非常重要。其一是劉廷霄所有,劉廷霄為劉萬春戶包括坂尾劉家在內的第一位獲取功名的人!從此,劉氏宗族走向科舉世家
5、之路,進入儒家弟子時代,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從康熙十二年劉大夏創(chuàng)修族譜開始,直到同治六年重抄族譜時,對其都是非常重視的。第二,武翼大夫為坂尾劉家較為高階的武將的封號,較為難得。亟待重視、重新發(fā)掘。第三,上述關于劉廷霄的考證,請收集整理起來。此外,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劉廷霄的二弟劉慶登也是漳州府學生員,當時漳平縣為漳州府管轄。劉廷霄的六弟劉廷賴就是漳平著名歷史人物溪南鎮(zhèn)長榮村田地人陳六韐的孫女婿,他也很重視修譜。劉仁芳是在南明隆武政權隆武元年(1645年)因為其次子劉慶登參加了勤王起兵,而被封為父子同職南明隆
6、武政權內閣中書科中書舍人。劉慶登是在進入清朝統(tǒng)治以后,去世的。其子孫都是清朝順治和康熙的秀才。劉慶登是在明朝崇禎十二年(1639年)考取漳州府學生員,時年二十九歲,由此得知其生年約明朝萬歷三十九年(1611年),根據(jù)其享年43歲的記載,其卒年應為1653年,是比劉仁芳(1588——1658年)還早去世的。?劉廷霄和其父劉仁芳和二弟劉慶登都是因為參加了黃道周主導的勤王抗清義軍,而名揚海內的。?這位就是劉萬里的先祖,是劉廷霄的四弟。?這位是我外祖父的祖先,也是我外祖母的繼父的祖先,劉廷璞(荊輝公),他和劉廷
7、霄、劉慶登(劉廷霄二弟)、劉角斌(劉仁芳大哥的孫子,也就是劉仁芳侄孫),一起參加了黃道周的勤王義軍。根據(jù)當時情況,劉廷霄是增廣生,很有可能是泉州府學秀才的他參加了黃道周指導的勤王義軍,被選為增廣生。而劉慶登是漳州府學生員的身份投身南明抗清,而被封為內閣中書科中書舍人。由于是南明政權時期獲得的官職和榮譽,因為修譜時是康熙年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故意省略了哪位皇帝所封,只得隱約故意留幾個信息點,讓后人去找尋,來日破解。?劉角斌和劉廷璞都是華寮人,劉角斌的祖父是劉仁芳的大哥、劉廷璞的父親是劉仁芳的二哥。?
8、后來,劉角斌回到華寮尾居住。劉廷璞搬到華寮的易坑居住。他們都是隱士。后代多人不當清朝官。?而劉廷霄自身開始,就投入到新興的清朝政權的文治建設中,取得了代表清朝政府的漳平地方官的倚重,所以才有光大而后這一匾額的贈予。而對于自己之前獲得的南明政權頒發(fā)的德行之科匾額卻另外處理。直到乾隆二年,他的后裔才重新以其名義立了一塊一模一樣的匾額。但是不便將贈給匾額的名字寫上去。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情況。?不像一般匾額,都有誰贈,并書于何年所贈。這也是為什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