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賞析》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題宣州開元寺水閣》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閑今古同?! ▲B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 ∩钋锖熌磺Ъ矣?,落日樓臺一笛風(fēng)。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譯文:六朝的繁華已成陳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云閑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發(fā)生什么變化。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風(fēng),展開在宣城的近旁,飛鳥來去出沒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兩岸,百姓臨河夾居,人歌人哭,摻合著水聲,隨著歲月一起流逝。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象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fēng)中送出悠揚的
2、笛聲。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片參差煙樹而已。宣州,即現(xiàn)在的安徽宣城,城東有宛溪流過,城東北有著名的敬亭山,風(fēng)景優(yōu)美。開元寺(本名永樂寺),建于東晉時代,是宣城的名勝之一。唐文宗大和二年(828),26歲的杜牧進(jìn)土及第,同年又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wèi)兵曹參軍。冬季,入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字子言,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幕,后隨其赴宣歙觀察使任,為幕僚。這是他第一次到宣州(今安徽宣城)。大和七年(833),杜牧又被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字思黯,牛李黨爭中是牛黨的
3、領(lǐng)袖)辟為推官,轉(zhuǎn)掌書記,在揚州過了幾年放浪形骸的生活。開成二年(837),他入宣徽觀察使崔鄲(后成為宰相)幕,為團(tuán)練判官。這是他第二次到宣州?! ¢_成三年(838),36歲的杜牧故地重游,他在開元寺的水閣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只見兩岸民居錯落,四圍景色蒼茫,詩人不禁感慨系之,寫下了這首《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的遺跡已渺不可尋,唯有連天的草色依舊;天淡云閑的景象,自古至今從未變化。飛鳥來去,在蒼翠的山色之中出沒;人歌人哭,和水聲一起隨歲月流逝。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象給上千
4、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夕陽掩映的樓臺,在晚風(fēng)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再也無緣見到范蠡了!惆悵遠(yuǎn)望五湖,只見一片參差煙樹而已……” 詩首聯(lián)對比寫景,渲染氣氛:“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這六個建都南京的朝代;“空”,即是天,也隱含“無”的意味。六朝的繁華已成陳跡,放眼望去,只見草色連空,那天淡云閑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發(fā)生什么變化。若此句只寫“草連空”的景象而無“六朝文物”,則顯空洞;以“六朝文物”開頭后接“草連空”景象為證,語氣強硬、更有興衰之感。接著,詩人以“天淡云閑”的悠然、永恒對比“
5、六朝文物”的興衰剎那、短暫。古今聯(lián)想、對比,人世變易的感慨油然而生,為全詩渲染出一種濃重的滄桑意味?! ☆h聯(lián)緊承上句,寫景用典:“人歌人哭”,語出《禮記·檀弓下》:“晉獻(xiàn)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國族于斯?!币馑际?,群居的人們生老蕃息于此。這兩句似乎是寫眼前景象,寫“今”,但同時又和“古”相溝通:飛鳥在山色里出沒,固然是向來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這些都不是詩人一時所見,而是平時積下的印象,在登覽時被觸發(fā)了。寫鳥寫人,鳥飛不出山色、人逃
6、不出水聲,山水如一個巨大的牢籠把鳥、人鎖住了,而現(xiàn)在這晚唐恐又是另一個“六朝”,走不出一只無形的手。寫得深刻、看得透徹!一“色”一“聲”,寫出了朦朧之美。而“人歌人哭水聲中”句融眼前景象、典故、言外意為一爐,以一歌一哭寫人的一生,雖用典卻不隔,寫盡了歷史的輪回、時代的更替,堪稱“神來之筆”也! 頸聯(lián)繼續(xù)寫景,融合特殊景象:深秋時節(jié)的密雨,象給上千戶人家掛上了層層的雨簾;落日時分,夕陽掩映著的樓臺,在晚風(fēng)中送出悠揚的笛聲。兩種景象:一陰一晴;一朦朧,一明麗。在現(xiàn)實中是難以同時出現(xiàn)的。但當(dāng)詩人面對著
7、開元寺水閣下這片天地時,這種雖非同時,然而卻是屬于同一地方獲得的印象,匯集復(fù)合起來了,從而融合成一個對宣城、對宛溪的綜合而長久性的印象。深秋、落日、雨和笛風(fēng),從句外看來何等纖麗,骨子里的是凄涼:在這片天地,在時間的長河里,“六朝文物”不見、風(fēng)景依舊的感慨,自然就愈來愈強烈了;客觀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卻是有限的,這使“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晚唐詩人,在自覺不自覺間透出了一種無可奈何的歷史沉重感,精神是無奈的寂寞、痛苦的蒼涼。痛苦到了極點了,只好轉(zhuǎn)而說景了。此聯(lián)為傳誦千古的名句,一寫
8、所見之景物,一寫所聞之聲音;而“千”與“一”對,以多與少相映成趣;“雨”與“風(fēng)”對,以自然現(xiàn)象構(gòu)成秋天情韻。宋代人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稱贊為“雙句有聞”,并與溫庭筠的名句“羌管一聲何處笛,流鶯百囀最高枝”一同譽為“鏘金戛玉”?! ∥猜?lián)抒懷,融情于景:“無因”,沒有機緣;“范蠡”,春秋時越國大夫,曾助越王勾踐滅吳復(fù)國,功成身退,泛游五湖;“參差”,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煙樹”,云煙籠罩的樹木;“五湖”,太湖及其相屬的四個小湖。詩人心頭浮動著對范蠡的懷念,無由相會,只見五湖方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