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5A版】潼關最新PPT.pptx》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課外古代詩歌四首教學目標1.誦讀背默。2.了解作者及詩歌寫作背景,了解有關詩歌的文學常識。3.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重點)4.理解詩歌內(nèi)容,學會賞析古詩。(難點)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元曲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翻譯(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潼關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遙望古都長安,陷于思索之中。從秦漢宮遺址經(jīng)過,引發(fā)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
2、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潼關吏(杜甫)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余。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連云列戰(zhàn)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戰(zhàn),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潼關——譚嗣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一、知人論世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
3、,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一、知人論世創(chuàng)作背景:這首七言絕句寫于公元1882年。當時,譚嗣同的父親譚繼洵升任清朝甘肅省鞏、秦、階道道臺,加封二品官銜,轄三府十余縣,譚嗣同在湖南應試,名落孫山,于是,第二次去父親任所。十四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xiāng)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jīng)過陜西潼關,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
4、壯麗風采,故作此詩。譚嗣同的生平經(jīng)歷論世《潼關》寫作背景知人知人論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睹献印とf章下》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詩歌賞析三步走:一、讀——字音、字義、節(jié)奏二、品——語言、意象、形象三、悟——主旨、感情潼關——譚嗣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翻譯: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從古至今,高天上的白云就一直簇擁著
5、這座城關,秋風將清脆的馬蹄聲吹散入這滾滾云濤中。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奔騰而來的黃河在這里轉(zhuǎn)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剛?cè)脘P便突兀而起、聳入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詩歌賞析三步走:一、讀——字音、字義、節(jié)奏二、品——語言、意象、形象三、悟——主旨、感情終古高云簇此城詩一開篇,作者首先向我們描述了一幅“白云潼關圖”,千山萬壑之中,遠遠望去,一座關城要塞飛踞半山腰間,清肅無聲,閑云悠蕩?!敖K古”說明了關塞歷史的悠久,“高云”烘托出關城地勢的險要,不直寫關城
6、高險,而以“高云”烘托,的確獨具匠心。作者開篇緊扣詩題,突現(xiàn)描述對象的主要特征,為下面詩文內(nèi)容的展開留下無限空間,一個“簇”宇,以動寫靜,讓人自然想到白云朵朵、簇擁高城的奇景。終古高云簇此城起句就氣勢磅礴,像異峰突起,令人神往。潼關城孤懸在崇山峻嶺之中,如果正面去寫它的高度,那就太實太板,容易流于平庸;詩人用側(cè)筆去寫它被云所包圍,不言高而高度自見矣。這種句法,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出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敝袊糯姼璩3S媒栌鞯氖址ǎf此喻彼,一擊兩鳴,耐人尋味。秋風吹散馬蹄聲緊承上句,交待了此次經(jīng)過潼關
7、的時節(jié)。秋來萬物蕭索,游子于此更為敏感,見秋傷懷,鄉(xiāng)愁旅恨,自是騷人舊套。披揀歷代歌誦潼關之作,楓葉、長亭、殘云、淫雨等多是常用景語,無不帶有悲秋傷懷的凄楚。但譚嗣同筆下沒有這些。羈旅風塵、落第愁悵,絲毫沒上這位青年英雄的眉頭、心頭,他詩筆揮處,唯有天高云淡,氣朗風清;得得馬蹄,直入關城,一位豪情勃發(fā)、揚鞭催馬的青年的颯爽英姿躍然紙上。秋風吹散馬蹄聲南宋末年的詩人汪元量也曾寫過一首《潼關》詩,首聯(lián)道:“蔽日烏云拔不開,昏昏勒馬度關來。”烏云蔽日,秋光暗淡,蒼茫暮色中,勒馬前行,真是步履維艱。兩位詩人,在同一個季節(jié),經(jīng)過同一個地方,而由詩
8、中透出的情緒卻有天壤之別。次句渾脫自然,而豪氣充盈。它顯示一個空曠廖廓的境界,使人想見詩人在潼關道上單騎孤行而峭然兀然的神情。馬在石山上行走,蹄聲的的,是最富有音樂感、節(jié)奏感的。河流大野猶嫌束此句最有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