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羚羊與秧雞[加]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韋清琦、袁霞譯.譯林出版社(2004)》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學術(shù)論文-天天文庫。
1、第387頁(代譯序)江曉原最近這一年,我大約花了三百小時做一件事。如今這年頭,能在一年中為一件事花三百小時,也算不容易了。這件事就是看科幻電影。這一年中我看了一百多部科幻電影,主要是美國和歐洲出品的,也有少數(shù)日本的。在這一百多部科幻電影中,我注意到的一個奇怪現(xiàn)象,那就是:這些電影中所幻想的未來世界,清一色都是暗淡而悲慘的。早期的科幻小說,比如儒勒凡爾納在十九世紀后期創(chuàng)作的那些作品,對于未來似乎還抱有信心;不過,在被奉為科幻小說鼻祖的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中,就沒有什么光明的未來。而且,儒勒凡爾納這種對于未來世界的信心,很快就被另一種揮之不去的憂慮所取代,人類
2、的未來不再是美好的了。比如在英國人威爾斯的著名小說《時間機器》中,主人公乘時間機器到達了公元年(?。?,但是在那時的世界里,文明人早已智力退化,被當作養(yǎng)肥了的畜牲,隨時會遭到獵殺。在他的另一部著名小說《星際戰(zhàn)爭》)中,地球人幾乎被入侵的火星人征服。第388頁而在近幾十年大量幻想未來世界的西方電影里,未來世界根本沒有光明,而是:蠻荒,比如《未來水世界》黑暗,比如《撕裂的末日》;荒誕,比如《羅根的逃亡》;虛幻,比如《黑客帝國》)系列;核災難,比如《終結(jié)者》)系列;大瘟疫,比如《猴子》;等等。還有一條幻想未來之路,是從《烏托邦》開始的。自從莫爾的《烏托邦》問世以來,類
3、似的著作頗多,如培根的《新大西島》、康帕內(nèi)拉的《太陽城》、蘭托德的《塞瓦蘭人的歷史》等等。這些都是對理想社會的設(shè)計和描繪,所以這些書里所描繪的社會都是美好的,人民生活幸福,物質(zhì)財富充分涌流,類似于共產(chǎn)主義社會,這就是我們政治教科書中所說的“空想社會主義”。但是到二十世紀西方文學中,就出現(xiàn)了被稱為“反烏托邦”的作品。奧威爾的《一九八四》、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扎米亞京的《我們》)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其中前兩部名聲尤大。如果說奧威爾的《一九八四》是從對思想專制的恐懼出發(fā),來營造一個“反烏托邦”,那么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就是從對現(xiàn)代化的擔憂出發(fā),來營造另
4、一個“反烏托邦”。從赫胥黎寫《美麗新世界》和奧威爾寫《一九八四》,已經(jīng)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他們所擔憂的“反烏托邦”是否會出現(xiàn)呢?按照美國媒體文化研究者內(nèi)爾波斯特曼在他的新作《娛樂至死》中的意見,“奧威爾的預言似乎和我們無關(guān),而赫胥黎的預言正在實現(xiàn)”。他認為有兩種方法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jiān)獄”;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不管哪一種,未來都是暗淡的。在這些小說和電影中,未來第389頁世界不外三種主題:一、資源耗竭,二、驚天浩劫,三、高度專制。當年德國中學教師奧斯瓦爾德施賓格勒寫了一部《西方的沒落》,一紙風行。在堅信“我們一
5、天天好起來,敵人一天天爛下去”的年代,這本書的標題對中國人來說是令人愉快的。但是西方人似乎從來就不諱言他們對未來的憂慮。再看中國的科幻作品,在這個問題上與西方作品有明顯的不同中國的作品通常幻想一個美妙的未來世界,那里科技高度發(fā)達,物質(zhì)極度豐富。這種差別背后,應該有著深刻的根源。將科幻視為科普的一部分,應該是原因之一。既然是科普嘛,當然要歌頌科學本身及其一切作用“科普”這個概念是有一個隱含前提的,就是:科學本身及其一切作用都一定是好的,所以才要普及它。另一個明顯的原因,當然就是傳統(tǒng)的唯科學主義的強大影響。唯科學主義既相信世間一切問題都可以靠科學技術(shù)來解決,這就必
6、然導向一種對人類前途的樂觀主義信念。在這個信念支配下,人類社會只能越發(fā)展越光明,而且這種發(fā)展的向上趨勢,通常被假定為線性的,連循環(huán)論、周期性之類的模式(比如《時間機器》就是這種模式)也不行。這種幼稚的樂觀主義信念,和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頗有關(guān)系。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自然科學的輝煌勝利,催生了唯科學主義觀念,使許多人相信自然科學法則可以用于對人類社會的研究。比如法國的圣西門、孔德等人,就致力于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相信這種“規(guī)律”在精英的直接控制和運用之下,就可以使人類的社會生活盡善盡美。這正是后來哈耶克所擔憂的“理性的濫用”??障肷鐣髁x思想事實上深刻影響
7、了此后兩個世紀的歷史進程。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內(nèi)科幻作品中的美好未來第390頁世界就很容易理解了在唯科學主義觀念的支配下,未來世界只能是美好的。前些時候,有人對法國的青少年做了一個問卷調(diào)查,這個調(diào)查后來也被移植到中國來,中法青少年在有些問題上的答案大相徑庭,很值得玩味。比如其中有一題是這樣的:“如果你可以在時空隧道中穿行,你愿意選擇去哪個時代旅行?”回答結(jié)果如下:最大部分的法國青少年愿意選擇今天,而不是未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只有極少中國青少年愿意選擇今天,而最大部分選擇的是未來。這和上文所說的情形是一致的:西方人普遍對未來充滿憂慮,而中國人普遍對未來抱著幼
8、稚的樂觀。在這個問題上,西方幻想電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