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于元代青花瓷的仿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關于元代青花瓷的仿制元青花的仿制僅有20隹的歷史,在所有的仿制瓷器中是個新軍。沒有證據(jù)表明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有人仿制過元青花。盡管歷史上中國人的作偽匪夷所思,但的確沒有人染指過元青花。原因很簡單,美國人波普博士從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研究元青花,當他的“至正型”元青花研究成果公諸于世,也僅限于學術(shù)上的成就,與商業(yè)保持著相當?shù)木嚯x。元青花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商業(yè)關注,不過20年的光景。趨利是作偽者的唯一目的。在元青花沒有高價值的年代,作偽沒有意義。加之很長一段時間元青花并不得寵,研究水平亦低,從社會學角度看,沒有仿制的基礎和必要。1987年,元青花在香港
2、蘇富比第一次達到百萬美元大關,當吋拍賣現(xiàn)場的熱烈至今使人記憶猶新。從那一天起,作偽高手們就開始覬覦元青花的高額利益,開始了一場馬拉松式的仿制過程。一般人都會想當然地認為元青花的工藝與后來的明清青花工藝無大異,無非是拉坯、利坯、繪制、上釉、燒制幾道基本工藝。所有早期仿制的元青花都是想當然的作品,雖說不上離題萬里,但千里百里的差距總是有的,明眼人一望便知。我80年代去景德鎮(zhèn)時,還參觀了建國瓷廠的批量牛產(chǎn)的玉壺春,仿元青花風格,僅售15元。當時的仿制僅是個意思,追求形似,不求神似。沒有絲毫欺世的目的,15元錢里已包括工廠謀求的正當利潤。早期仿制的元青花漏
3、洞百出。在紋飾、造型、比例關系、釉色、胎體上顧此失彼。20年前的仿品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主觀臆造。比如常常可以看到層次多而體形小的“大罐”;上半部紋樣與下半部紋樣沖突;細部紋飾與整體紋飾矛盾;造型不顧紋樣,反Z是紋樣不顧造型;等等,不一而足。總之,矛盾沖突是早期仿制品的普遍現(xiàn)象。當時的元青花與明初青花的研究連一流專家都未吃準,工匠們就更沒工夫深究了。在第一次浪潮中,景德鎮(zhèn)想當然地燒造了一大批贋品,至今還在社會上游蕩于剛?cè)腴T的新手之中。上世紀90年代以后,由于元青花掀起的熱潮不退,學者們的研究成果頻頻面世,上述顯而易見的錯誤已被仿制者不斷糾正,臥薪嘗膽
4、般地使元青花的仿制踏上高一層臺階。這時的“元青花”已有兒分模樣,以專業(yè)眼光看,很多仿制品可以給60分及格或80分良好。越來越多的仿制品象水銀瀉地般地滲透到市場之中,使許多淘寶者如獲至寶。這吋的“元青花”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警惕,十數(shù)年間,我見過無數(shù)捧著此類贋品津津樂道者。金錢的動力使元青花的仿制步伐加快。世紀之交,元青花的仿制在少數(shù)人手中己可以亂真。這不是聳人聽聞。我以我的專業(yè)敬告讀者,以肉眼辯識,世界上沒有一個專家敢拍著胸脯說他可以百分之百對元青花的真?zhèn)巫鞒稣_判斷。凡是說自己有百分Z百把握的人一定是個說大話者。元青花的工藝在這些高明的仿制者眼中已
5、是非常成熟的工藝,他們把自己沉浸在七百年前的元朝,摸索出元人的路子,感受著元人的氣息。這已和工藝無關,跟感覺有關。當工匠捕捉到這種奇妙的感覺時,與真品無二的元青花就誕生了,在人們沒有戒心的頭幾年,就是這樣一些“元青花”闖蕩江湖,風光無極。元青花的工藝特點中與明清最不同的就是制坯工藝。我們看慣了陶瓷工藝中拉坯的情景,也知道拉坯工藝在陶瓷制作中能提高效率??稍嗷〞r代,拉坯工藝尚未實行,元青花無論琢器還是圓器,第一道工序均是印坯。印坯就是模印,有模在先,成型在后。懂得這一點,就可以體會元青花為什么那么多八方梅瓶,八方葫蘆瓶,八方玉壺春,棱口大盤,花口小
6、碟,這些模制的典型均沒有擺脫宋影青模制工藝的影響,與景德鎮(zhèn)同時代的樞府釉作品相同。模制成型是元青花的制造原則,可惜這個原則長時間被研究者、仿制者忽略,導致元青花仿制之路的馬拉松長跑。今天,已經(jīng)有人率先沖破了終點線。我們?nèi)绻軘[脫狹隘,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來看待此事,這未必不是件好事。以當代人們的智力、財力、精力、耐力達到古人的高度,是…件富于挑戰(zhàn)、充滿魅力的競賽。有人做到了,就應該有人為他歡呼。2005年7月12日,這一天對于元青花乃至中國瓷器是個值得紀念的FI子,“鬼谷出山”元青花罐創(chuàng)下了中國古代藝術(shù)品新的世界紀錄。以體積而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藝
7、術(shù)品價高過它。由于這件元青花集歷史價值、人文價值、科學價值于一身,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飛沖天,一鳴驚人。這個偶然中有必然。首先是元青花人物紋故事題材的稀缺。這類人物故事大罐存世量不足十件,且?guī)缀醵荚趪狻_@種軍事題材的作詁在任何朝代都是極為重要的文物,在元青花之前,尚沒有其它瓷器門類對此關注。“三顧茅廬”、“蕭何月下追韓信”、“尉遲恭單鞭救主”、“蒙恬將軍”、“細柳營”以及本件“鬼谷下山”,都反映了元朝后期蒙古人與漢人政權(quán)之爭的殘酷性,失去江山的漢人將收回疆土的希望都寄托這些藝術(shù)品上,巧合的是景德鎮(zhèn)曾是朱元璋長期駐扎的營地。其次是元青花的藝術(shù)成就
8、。無論青花創(chuàng)燒于唐于宋,都與景德鎮(zhèn)青花無傳承關系。換句話,景德鎮(zhèn)的元青花成熟之快,是所有瓷器望塵莫及的。它幾乎沒有萌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