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應用文檔-天天文庫。
1、論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大學語文論文論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王雅敏摘要: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具有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不但注意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悲劇,更具有先見性的觀察到了人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悲劇。艾特瑪托夫將他的悲劇意識完美地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深刻地反映了社會存在的問題,并引發(fā)人們的思考與反思。關鍵詞:悲劇意識戰(zhàn)爭悲劇生態(tài)悲劇欽吉斯·艾特瑪托夫在上個世紀曾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文壇與中國作家,可最近這些年艾特瑪托夫似乎被人遺忘從而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他的作品無疑是優(yōu)秀的,尤其是其悲劇故事背后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和他個人顯現(xiàn)的悲劇意識。艾特瑪托夫展現(xiàn)的悲劇情節(jié)并不像古希
2、臘神話和莎翁筆下那樣轟轟烈烈,其中的人物也不能體現(xiàn)出施昌東先生所說的“悲劇人物必須具有這樣或那樣的偉大的、正義的、或者正面的素質?!盵1]艾特瑪托夫傳遞給人們的悲劇意識是一種細水長流式的,緊緊地抓住了人們內心的柔軟,牽動著人們內心深處的哀苦。他從生活中平常人的不幸與痛苦徐徐道來,引起人們情感共鳴的同時催人深思,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或許更接近魯迅先生提出的“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2]。艾特瑪托夫的悲劇意識不僅關注了人與人之間的悲劇,更注意到人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悲劇。一、人與人之間的悲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是十分復雜的,因此人類之間產生的悲劇
3、自然也是各式各樣的。艾特瑪托夫筆下關于人與人之間的悲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由社會原因引起的戰(zhàn)爭悲劇與人生悲劇,由情感和個性引起的愛情或婚姻悲劇。在艾特瑪托夫小說中有關戰(zhàn)爭的悲劇意識表現(xiàn)得非常深刻,可以說像是一道影子貫穿了他的大部分作品,這很可能和艾特瑪托夫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父親死于政治斗爭,在《母親——大地》這篇反映戰(zhàn)爭悲劇小說的序中這樣提到:“父親,我不知道你葬在哪里……謹以此文獻給你……”[3]其次對于戰(zhàn)爭所帶來的悲傷與痛苦,他并沒有從正面著手描寫戰(zhàn)場的硝煙彌漫與尸橫遍野,而是從戰(zhàn)爭的后方來敘述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從《母親——大地》(1963)開始
4、,托爾戈娜伊依次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和丈夫送上戰(zhàn)場,每日的祈禱與盼望換來的卻是一封封的死亡通知單,并且生活的重擔和支持戰(zhàn)爭前線物質的任務讓她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懷念逝去的親人和排遣內心的痛苦,只有兒媳阿莉曼的一聲疾呼:“媽媽,我們成了寡婦呀,媽媽……”[4]短篇小說《和兒子的會面》(1969)簡述了一位老人喬爾東一直思念自己于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戰(zhàn)死了的兒子,這二十年來他都放在心里無法割舍,總覺得他還活著,以至于他做出一個決定,到兒子參軍前生活過的村莊看一看兒子眼中看到過的景色,呼吸著兒子曾經呼吸過的空氣,這種無奈讓人心疼?!栋纵喆罚?970)中的爺爺莫蒙,他唯
5、一的兒子也死于戰(zhàn)爭,如果他的兒子還活著,是不是有可能避免莫蒙和小男孩后面所發(fā)生的悲劇呢?《我是托克托松的兒子》(1977)中年僅五歲的小阿瓦爾別克,從未見過犧牲在戰(zhàn)爭中的爸爸,后來把電影中一位犧牲的英雄當成自己的爸爸,并模仿他的沖鋒、拼殺、倒地身亡的姿式和樣子,此情此景,令人戰(zhàn)栗。后來戰(zhàn)爭勝利了,可它又給普通人帶來了什么呢?艾特瑪托夫在他的作品中進行了深刻的揭露與反思。在《母親——大地》里人們?yōu)榱擞觿倮貋淼挠H人,村民從四面八方趕來,他們將火車站臺圍了個滴水不漏,甚至車站附近的樹上和山坡上都站滿了人?;疖囃A讼聛?,可是從火車上下來的只有一個人,就是說
6、回來的僅僅只有一個人,這和之前送出去幾列火車的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人們起先是沉默,然后圍著那位回來的戰(zhàn)士歡呼勝利,可這歡呼聲聽在我們的耳朵里卻更像是哀嚎。戰(zhàn)爭的悲劇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它讓喬爾東二十多年來都無法釋懷,讓阿莉曼不停追問自己已經死去的丈夫現(xiàn)在在哪。戰(zhàn)爭的悲劇更造成了下一代人不可磨滅的心靈創(chuàng)傷,造成很多孩子過早地失去親人,就如小阿瓦爾別克。是的,只要是戰(zhàn)爭就會給人民帶來痛苦,并且很多很深,人們終其一生都不可能忘記,這也是艾特瑪托夫通過戰(zhàn)爭表現(xiàn)悲劇的原因。二、人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悲劇在上個世紀快速工業(yè)化發(fā)展的道路里,人們和自然形成
7、了鮮明的“敵對關系”,人們完全忘記了人類自身的發(fā)展進化必須與整個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相互協(xié)調,否則生存條件就要受到威脅。但是當時的文壇很少注意這一問題,艾特瑪托夫憑借敏銳的觀察力,對人與自然生態(tài)之間的悲劇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體現(xiàn),并且反復地述說。在艾特瑪托夫早期的作品中雖然沒有重點勾勒出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tài)悲劇,但多多少少已經出現(xiàn)了生態(tài)悲劇的影子。在《永別了,古利薩雷》(1966)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獵人卡拉古爾獵殺了許多灰山羊,不管是大肚子的母羊還是幼崽他都毫不手軟,最后整個森林僅剩下一只母羊和公羊,母羊苦苦哀求獵人不要殺公羊讓它們能夠再度繁衍生息,可獵人
8、不聽依然殺了公羊,母羊一怒之下將獵人引入陷阱遭受折磨。后來獵人的父親找到了他,可他已經痛苦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