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關(guān)于高媒廟的歷史迷團》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關(guān)于高禖廟的歷史迷團----河津高禖廟與三個耿國小考 河津高禖廟高禖廟又稱高廟。位于河津市西南隅連伯村西北的黃沙嶺上,距市區(qū)六公里。位于河津市西南5公里連伯村的沙峰翠林中,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最古稱皋廟。碑文記載宋、元、明、清歷代皆修葺擴建過,但是具體建于何時無從考詐。廟內(nèi)供奉女媧、大禹、后稷、三位主神以及道佛儒的神祗,香火十分旺盛,臺灣道教地母至尊團三次前來朝拜,是一個很值得關(guān)注和研究歷史文化古跡。然而,關(guān)于這座文化遺產(chǎn),有許多迷團有待我們探索。河津高禖廟可以說集合了人文始祖與神化傳說為一體。高禖廟建于何代,確切的記載無從考證。有人認為始于商代,從僅存的幾通古石碑來看,“
2、宋元以來,皆為重修”。目前最早的重修證據(jù)可考到元代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高禖雖是傳說,但高禖廟是實實在在存著的,為可高禖廟建在河津而不在它處?這是困惑河津史學者的歷史迷團?!抖Y記·月令篇》記載:“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月令是上古的一種文體,按照一年十二個月的時令記述政府的的祭祀禮儀、職務、法令、禁令,并將其歸納在五行相生的系統(tǒng)中?!对铝睢肥菓?zhàn)國陰陽家的一篇重要著作。呂不韋編《呂氏春秋》時將全文收錄,作為全書之綱。漢初儒家又將它收入《禮記》中,其后遂成為儒家經(jīng)典。這就是說,高禖廟早在
3、戰(zhàn)國之前就已出現(xiàn),是皇家郊祭場所,而河津這個地方怎么能有高廟。有一種說法認為商王都城當時就在今天的陽村舊址。另一說是《河津縣志》說,耿都城在現(xiàn)在的山王村,周初,耿為侯國。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所滅?!妒酚洝ひ蟊炯o》記載:“商祖乙遷于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東皮氏縣有耿鄉(xiāng)”。河津戰(zhàn)國到秦漢時叫皮氏??h志也有記載:“商祖乙自相遷此,為王都,凡七世”。祖乙是公元前1525年至前1507年在位,距今已經(jīng)三千五百多年。從祖乙到盤庚遷亳,先后經(jīng)過了七個帝王,歷時一百二十多年。古都具體位于何處,說法不一。關(guān)于耿國(公元前1525-公元前661),多數(shù)學者認為,原是商朝的附庸國,這里所說的耿
4、國包括了兩個時期,商時期的嬴姓耿國和西周時期的姬姓耿國。商朝時期,公元前1525年,商朝第七世、第十四帝王、成湯5世祖孫--祖乙,把國都從相地(今河南省的內(nèi)黃縣)遷到耿地(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將國都遷到了邢地,自從商祖乙遷都后,將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耿國,并立祖丙為國君。周朝建立后,耿國滅亡,周室封同姓人于耿(今山西河津山王一帶),再次建立耿國,是為姬姓耿國,春秋時(公元前661年),被晉獻公所滅。關(guān)于古耿國的建立,最早的記載見于《尚書·商書·祖乙》中:“祖乙圯(音yi)于耿,作《祖乙》?!笨上А蹲嬉摇返恼臎]有流傳下來,只有上述作為《祖乙》序言的一句話,但
5、尚書中的這一句話,首次將耿作為一個國都記載下來,其時代當在祖乙時期,即公元前14世紀。那么祖乙何許人也?原來黃帝的曾孫嚳(音ku),將他的兒子契(音xie)封于商,契當是商人的祖先,自契始經(jīng)過14代傳至成湯,成湯推翻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從湯到紂經(jīng)歷了17代30個君王,祖乙是商朝的第7代第13個君王。關(guān)于商君祖乙的定都,《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帝中丁遷于嗷(音ao)。河亶(音dan)甲居相。祖乙遷于邢(音geng)?!惫糯吓c耿同音,是否指一個地方,史學界仍有爭議。但據(jù)耿氏家族流傳下來的說法,邢與耿不是一個地方。相傳祖乙遷至邢以后,就將國都定在那里,而將他的弟弟祖丙封于耿地,建立
6、耿國并立祖丙為國君。后來的耿氏族人,尊祖丙為耿氏之祖,每年的臘月初五祖丙誕辰,供祭祖丙時擺設柿餅,當?shù)胤窖允溜灲朴凇八急?,有追思祖丙的意思。柿餅中的上品又叫做耿餅,源于此。那么耿地在哪里呢??jù)《括地志》中記載:“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里耿城,故耿國也”。另據(jù)《國家地名詞典、河津詞目專輯》中記,距河津城關(guān)鎮(zhèn)東南10公里的山王村,即是耿國國都所在地,古代俗名稱帝王村,村北洞門樓所書“古耿名都”四字,數(shù)代不易。清初時因村中幾近王姓,遂易名三王村,嘉慶年間為昭彰古跡,正名王村,民國年間稱帝王村,解放后因此名有封建色彩,改名山王村。據(jù)說該村中宮、金庫、暗地、城前、城后等古耿國遺址猶存。關(guān)于
7、古耿國的滅亡,古文獻中有明確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這樣寫道:“十六年,晉獻公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伐滅霍、滅魏、滅耿。還為太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边@一段明確記載了古耿國滅亡的時間是在晉獻公十六年,即公元前661年。從殷商時期的祖丙立國到春秋時期耿國末代國君太乙的棄國歸隱,古耿國共經(jīng)歷了商、周、春秋三個時期,先后共25代32位君侯,時間長達700余年。這與耿氏族人保存的《先祖君侯譜》中“君侯三十二,國運七百長”的記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