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耳鼻喉頭頸科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學術論文-天天文庫。
1、第一篇鼻科學及顱面疾病概述鼻-位于顱面正中部,是人體感覺器官,是呼吸的門戶,承擔著重要的生理功能。人類采用科學方法對鼻-鼻竇進行的研究始于15世紀初期,玻利維亞人CarpiGB首次對額竇進行了解剖學觀察,在以后的300年時間里IngressiaG(意大利),CasserioGF(意大利),ZuckerkandiE(奧地利),HallerA(法國),OnodiA(匈牙利),KillianG(德國)等科學家從各個角度對鼻-鼻竇進行了解剖學研究。18世紀中期,第一本《鼻和鼻竇解剖學》出版,作者是匈牙利人MihalkovicsVG,由此奠定了鼻科學的發(fā)展基礎。隨著1
2、871年達爾文《人類起源和性選擇》論文的發(fā)表,人們對鼻-鼻竇的組織發(fā)生學、比較解剖學也有了較深的了解。這些知識的原始積累一直成為當代鼻科學(特別是鼻外科)的重要指引。與解剖學研究有所不同的是,鼻-鼻竇生理學的研究進展比較緩慢。19世紀末期確定了鼻的三大功能:呼吸、嗅覺、空氣濾過與加溫加濕作用,20世紀進一步闡明了鼻腔阻力、氣體流動、鼻肺反射、纖毛輸送系統(tǒng)、免疫反應、以及對下呼吸道的影響等一系列功能,但是直到今天我們仍然不能準確、全面地描述上述功能的作用原理與相互間的調節(jié)。例如三個鼻甲各自在鼻腔內的位置、形狀、組織學結構都是不同的,其生理功能究竟有何不同,一旦
3、缺失會對鼻腔產生什么影響?人類的鼻竇除了減輕頭部重量和協(xié)助發(fā)音,是否還有其它功能?鼻粘膜特異性和非特異性保護功能是如何進行自身調節(jié)的?哪些因素(神經因素、化學因素)通過何種途徑參與著血管、腺體的活動和炎細胞的趨化…等等。對鼻-鼻竇生理學研究滯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精確的研究手段,例如直到今天人們還不能對嗅覺進行準確的定量檢測。因此鼻-鼻竇的生理學對人類來說還是一個深深的謎。814鼻,解剖學發(fā)育的巨大差別、組織結構的多樣和復雜、以及對外界的開放性,決定了它成為全身疾病最高的發(fā)病部位。臨床中的鼻部疾病以炎癥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腫瘤、外傷四個主要類別為主。先天性疾
4、病和特種感染所占比例相對較少。與傳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遺傳性疾病所不同的是,社會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但未使鼻部炎癥性疾病的發(fā)病率下降,反而促其逐年上升??諝馕廴?、有害物質顆粒、病毒與細菌、人工合成化學物質成為鼻部被攻擊的主要致病因素。人的一生中幾乎沒有人未患過鼻部疾?。ㄈ缂毙员茄祝亲儜B(tài)反應的發(fā)病率可高達15%~35%,鼻竇炎的發(fā)病率約為8%~15%,慢性鼻炎的發(fā)病率就更高。同時上呼吸道的炎癥性疾病通常對下呼吸道產生影響。鼻腔血運豐富,出血性疾病也比較多見,除局部原因以外,血液性疾病、風濕熱、高血壓、傳染性疾病、白血病等也時常
5、發(fā)生鼻出血,老年人鼻出血常常是腦出血的前兆,都需要了解和鑒別。因此在臨床診療鼻出血的時候要注意考慮全身因素的影響。鼻腔鼻竇惡性腫瘤發(fā)生率逐年上升,特點是局部破壞迅速但遠處轉移相對較少,對鼻竇腫瘤大范圍的切除手術常常導致顏面部畸形和多器官功能障礙,而且五年存活率不高。隨著放療、化療、介入、生物學治療等周邊學科技術以及鼻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保留形態(tài)與功能的區(qū)域限局性手術取代大面積切除手術已逐漸成為趨勢。鼻-鼻竇-顱面的傳統(tǒng)外科維持了120多年的歷史,由于鼻-鼻竇部位深在、術野狹窄、缺少照明等原因,使手術的精細程度和療效都受到很大影響,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鼻內鏡
6、和各種先進設備的出現(xiàn)使傳統(tǒng)的鼻外科手術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在良好照明和電視監(jiān)視下手術精細程度大大增加,避免了許多盲目操作帶來的副損傷。②用微創(chuàng)性手術取代了破壞性手術,強調結構與功能重建。③由于鼻科手術的特征是手術腔的開放性,因此更加強調手術后長時間藥物治療、沖洗和局部處理。④利用解剖學優(yōu)勢,向周邊區(qū)域延伸,誕生了經鼻內鏡鼻眶外科和鼻顱底外科兩個分支,即經鼻內進路手術治療眶尖、眶周、眶內、顱底、顱內的某些疾病,而這些疾病往往都是眼科與腦外科傳統(tǒng)手術難以接近和到達的部位,為此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鼻-鼻竇-顱面微創(chuàng)技術。⑤鼻內鏡微創(chuàng)外科的
7、出現(xiàn),帶動一系列相關基礎研究的進展,手術解剖學、形態(tài)學、影象診斷學、以及以粘膜炎癥發(fā)生、發(fā)展、調控為主要目標的病理生理學機制的研究豐富了鼻科學基礎理論,推動了鼻科學的整體發(fā)展。814無論是外科治療還是藥物治療,維護和改善鼻-鼻竇形態(tài)與功能是臨床治療的總體原則,鼻腔沖洗(0.9%~2.8%鹽水)不僅僅是治療的重要內容,已經逐漸成為人類鼻腔保健的重要方式。某些對粘膜形態(tài)與功能有嚴重影響的藥物應禁止使用(如鹽酸萘甲唑啉-滴鼻凈),麻黃素類減充血劑的濃度和連續(xù)使用的時間也應限制,也不推薦使用鼻甲粘膜下注射長效激素或腐蝕性強的藥物的治療方法。當代鼻粘膜炎性疾病治療的主
8、體藥物是局部糖皮質激素。近些年一些局部治療方法如射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