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驗論看漢1

從體驗論看漢1

ID:36304386

大?。?6.50 KB

頁數(shù):2頁

時間:2019-05-09

從體驗論看漢1_第1頁
從體驗論看漢1_第2頁
資源描述:

《從體驗論看漢1》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從體驗論看漢語“吃”的轉喻和隱喻認知模式及其特點寫作提綱一、引言“吃”是人類最基本的自然體驗之一,這種每天反復發(fā)生的自然體驗固化成為體驗格式塔,具有很強的認知力,大量隱喻性的思維就來自體驗反復發(fā)生的模式,當它們和某一特定的文化積淀相結合,就必定產生民族文化特色的生動形象的隱喻。二、漢語“吃”的隱喻和轉喻的歸類(一)“吃”與食物的色、香、味、質互動的轉隱喻食物的色、香、味、質會分別刺激人的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食物赤橙黃綠青蘭紫的顏色,酸甜苦辣的味道,芬芳誘人的氣味,軟硬松緊的程度都在吃的過程中得到一一的體驗,這種身體與食物的色、香、味、質互動導致的反復發(fā)生的感官體驗是“吃”的隱喻意義

2、扎根的基礎,概念的構建和抽象的認知模型的建立導致了“吃”與食物的色、香、味、質相結合的一系列隱喻和轉。,(二)“吃”與各類食物、食材互動的隱喻和轉隱喻“吃”和別的食物搭配在一起,就有可能因為該食物突出的性征、質征引起相似的聯(lián)想,發(fā)生隱喻性的映射。這一部分的隱喻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吃+食物;第二類是對那些形征和質征均不突出,或比較籠統(tǒng),泛指的食物或食材;第三類隱喻具有歇后語的特征(三)吃與炊具、餐具、處所等互動的轉喻和轉隱喻連續(xù)體能與“吃”密切相關聯(lián)的炊具餐具如鍋:吃大鍋飯、吃小鍋小灶;如吃幾頓泡面、吃幾頓速凍餃子,“幾頓”這樣的修飾語修飾,這就清楚地表明:“吃”本身的意義并無隱喻性的改

3、變,而“食堂”的意義發(fā)生了轉喻性的改變,就等于“食堂”的飯菜。在這一類結構中,轉喻性的指稱引發(fā)了“吃”這一動作的隱喻性映射,構成了轉喻-隱喻連續(xù)體。三、吃的概念隱喻吃是依靠,吃是吸收,吃是蕕取,吃是進入,吃是消滅,吃是領會,吃是承受,吃是耗費等,這八個概念隱喻也是轉隱喻,它們的隱喻映射都是以吃的受事發(fā)生轉喻映射為前提的,雖然它們與吃的原型意義有很大的差別,但這些由“吃”衍生而來的隱喻意義與其原型意義依然有部分相似之處,透過其表面,我們仍可窺見到“吃”的原型意義。例:吃是獲取,如:吃空額、吃差價、吃回扣;吃是依賴,如:吃老本、吃父母、吃救濟等。四、漢語“吃”的隱喻和轉喻的認知特點(一)轉

4、喻在轉隱喻連續(xù)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隱喻相比較,轉喻是更基本的意義擴展方式,因為它是發(fā)生在同一域基的意義擴展,表現(xiàn)的是一種相鄰近的關系,更容易使人產生直接的聯(lián)想和理解,正是由于轉喻的這種認知特點,使得它成為構建轉隱喻連續(xù)體的必要的前提條件,起著引發(fā)隱喻映射的重要作用。(二)較大的概括性使“吃”作為源語域得到了更多的凸顯“吃”2作為上義詞,有更大的概括性,它包含了喝、咬、嚼、啃等與吃有關的下義詞,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具有較大概括性的概念能得到更多的凸顯。(三)較高的使用頻率使“吃”具有更多的隱喻和轉喻“吃”與“食”同義,但是“食”屬于書面語,很少在口語中使用,就其擁有的隱喻數(shù)量而

5、言,這兩個詞有很大的區(qū)別,使用頻率越高的詞,其隱喻性的用法也就越多。(四)對食物的體驗面越廣,“吃”的隱喻性用法也越多食物和食材的種類卻是五花八門、變化無窮的。體驗的程度和范圍的差別必然通過語言反映出來,即:“吃”的體驗越多,隱喻和轉喻就越多。(五)概念隱喻具有更強的認知力概念隱喻卻針對某一類事情而言,如:“吃是承受”這一概念隱喻包括的隱喻就多達26條,上文提到的很多轉隱喻都包括在這一概念隱喻中。由此可見:概念隱喻比本體隱喻具有更強的認知力。(六)民族文化使?jié)h語“吃”的隱喻和轉喻具有民族文化特征語言處處帶著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語言是社會文化的反映,漢語“吃”的隱喻和轉喻充分地表達了中國

6、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和食品特色。五、結語在“吃”的認知框架里,主體對客體的感知,對食物全方位、多層次的體驗是“吃”的隱喻和轉喻意義扎根的基礎;漢語文化中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和豐富的食文化積淀為“吃”的體驗方式和其意義的擴展提供了先決條件。2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shù)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lián)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xiàn)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wǎng)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lián)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