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塔里木河介紹》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塔里木河關(guān)于塔里木河的記述《漢書·西域傳》稱,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二源,一出蔥嶺山,一出于闐,于闐在南山下,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所記與現(xiàn)今情況一致。蔥嶺河指今喀什噶爾河和葉爾羌河。于闐即今和田,中央有河即指塔里木河。據(jù)《水經(jīng)注》記述,塔里木盆地存在“南河”與“北河”,南河沿昆侖山北麓東行,北河沿天山南麓東行,于羅布洼地西部匯合后注入羅布泊?!缎绿茣さ乩碇尽贩Q為思渾河。清早期成書的《西域圖志》和《西域水道記》稱為額爾勾果勒。國外古書對塔里木河亦有記述。據(jù)馮承鈞《西域南海地名》,梵文稱塔里木河為sita。維吾爾語意為“田地”“種田”。中國第一大內(nèi)陸河。
2、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三源:阿克蘇河源出天山山脈,葉爾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侖山脈,在阿瓦提縣肖夾克附近匯合后稱塔里木河。在尉犁縣以南折向東南,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北部,注入鐵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庫。若從葉爾羌河上源算起,至大西海子長2000千米,若從阿克蘇與葉爾羌河相匯處算起,到大西海子長800千米,流域面積19.8萬平方千米。塔里木河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1921年主流下游北移,東流沿孔雀河注入羅布泊。1952年中段的汊流拉因河口筑起塔里木大壩,阻斷河水流入孔雀河,河道主流改沿鐵干里克故道,折向東南流入臺特馬湖。現(xiàn)在,塔里木河僅到鐵干里克流入大西海子水庫,臺特馬湖處
3、干涸狀態(tài)。河水主要來自阿克蘇河(占72.0%)、和田河(占22.5%)、葉爾羌河(占5.5%)。上段的阿拉爾站,每年有49億立方米水量下泄,沿途蒸發(fā)與滲漏嚴重,致使大西海子以下至臺特馬湖的河段斷流,引起大片胡楊樹枯死,溝通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綠色走廊面臨毀滅的危險。塔里木河是我國最長的內(nèi)陸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內(nèi)陸河之一,流域面積102萬平方公里,涵蓋了我國最大盆地-塔里木盆地的絕大部分,是保障塔里木盆地綠洲經(jīng)濟、自然生態(tài)和各族人民生活的生命線,被譽為"生命之河"、"母親之河"。歷史上的塔里木河"塔里木"在古突厥語中,意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塔里木河"一名見于《清史稿》,系維語,意為
4、"無韁之馬"和"田地、種田"雙重含義。就前者而言,流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干道,河道含沙量大,沖淤變化頻繁,河流經(jīng)常改道,在中游地區(qū)造成南北寬達百公里左右的沖積平原,河道曲折,汊流眾多,蘆葦水草叢生,浩浩蕩蕩形成一派"水上迷宮"景象。就后者而言,它自西向東,蜿蜒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加上塔河兩岸胡楊林濃蔭蔽日,形成天然綠色長廊,沃野千里。千百年來,有關(guān)塔河的傳文不絕于書,一般史籍文獻稱此河為計戍河、蔥嶺河,而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記載是《山海經(jīng)》:"河山昆侖,潛行地下,至蔥嶺山于闐國,復(fù)分歧流出,合而東注泑澤,至而復(fù)行積石,為中國河。"在《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當時的塔里木盆地被稱作"西域",
5、其"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其河有兩源,一出蔥嶺山(今帕米爾高原),一出于闐(今和田),……其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今羅布泊)。"這和今天塔里木盆地水系概式大體是吻合的。又按酈道元著《水經(jīng)注·河水篇》記載,在北魏(公元5~6世紀)時塔里木河是南北兩河入于羅布泊。塔里木"北河",上游由喀什噶爾河和阿克蘇河構(gòu)成,流經(jīng)沙雅南匯渭干河(龜茲川水),入輪臺境轉(zhuǎn)向東北,沿今群爾庫木沙漠北邊的塔里木河故河道(現(xiàn)為農(nóng)墾29團農(nóng)田排水容泄區(qū)),在庫爾勒西南入孔雀河流至羅布泊。塔里木"南河"上游由葉爾羌河和和田河及克里雅河構(gòu)成,大體上是沿現(xiàn)塔里木河之南的阿合達里亞更南段,經(jīng)鐵干里克和阿拉干從南入
6、羅布泊。到了唐代按《通典·于闐傳》小注講,"于闐河,名首拔河,亦名樹枝河,或云黃河也,北流七百里入計戎河,一名計首河,即蔥嶺南河,同入鹽澤。"蔥嶺南河一般均指葉爾羌河。又按《新唐書·地理志》(卷四十三)講,"又六十里至撥換城,一曰威戎城,曰姑墨州(今哈拉玉爾滾一帶),南臨思渾河。"思渾河即今之塔里木河。據(jù)此,推測唐代塔里木河中上游河網(wǎng)形勢與北魏比較無多大變化,仍分南北兩條。塔里木河現(xiàn)在的水網(wǎng)形勢大致是在17~18世紀形成的,在1775年測制的《大清一統(tǒng)輿圖》上,把和田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及阿克蘇河四河匯合處匯在今阿克蘇南的阿拉爾地區(qū),匯合處中間為一小島,這與《河源紀略》"會處四水交貫
7、,形若牛欄"相吻合。四水匯阿拉爾后,和田河仍有一部分水入阿合達利亞,大約在百年之前阿合達利亞河才斷流。至清朝后期,塔里木河在上、中游仍有五條源流(除現(xiàn)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外,還有喀什噶爾河和渭干河)。后因綠洲擴大,源流引水干渠增至563條,支渠1887條,灌溉農(nóng)田面積60.1萬hm2(據(jù)《新疆圖表》統(tǒng)計),人工渠道增多,引水量增加,使喀什噶爾河在清末、渭干河在解放初就失去和塔里木河聯(lián)系??兹负釉谇宄敝帘臼兰o初期,仍從鐵門堡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