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和記憶的關系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

ID:37523825

大?。?9.00 KB

頁數:8頁

時間:2019-05-24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_第1頁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_第2頁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_第3頁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_第4頁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_第5頁
資源描述:

《人腦和記憶的關系》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河北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生物化學學年論文一前言“春花秋月時了,往事知多少?”這不只是南唐李后主在國破家亡之后的感慨,也是我們一般人常有的在回憶往事時的感嘆??梢哉f,我們對人生的一切體驗都建立在對往事回憶的基礎之上。正是這些回記才使我們的生活有了深度和廣度,使我們的人生變得豐富多彩。記憶和大腦的關系人類早有研究,從開始的迷茫,猜測,逐步發(fā)展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其中經歷了許多的失敗和挫折。雖然現在科學界對于記憶的生理學基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全面解決這一課題還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這篇論文,我就想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他們走過的艱辛路程,其次了解人類對記憶和

2、腦關系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8河北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生物化學學年論文二本論2.1古代人類對腦與記憶的研究發(fā)展史在漫長的人類發(fā)展歷史過程中,一般人只把記憶看成一種象吃飯、睡覺一樣的很自然的現象。古代的醫(yī)學家和哲學家們,在考察記憶現象的時候,只把它作為心的一種功能。古典中醫(yī)學,把記憶當作一種智慧,而這種智慧的本源在心。因而,在探討智力機制時所運用的基本概念是“心神”。在中醫(yī)藥方中不乏“養(yǎng)心安神”之劑。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和解剖學的誕生,人們對記憶的本質便有了新的認識,但是這種認識帶有極大的主觀性。古典哲學家柏拉圖曾認為,理性是人類本質的最高標志,它的物質基礎是頭腦,記

3、憶就是對頭腦中生來就有的理念的回憶。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認為,記憶和人類其它智慧行為源于大腦的松果腺。他認為人體的各個部分是通過許許多多細線與大腦的通道口開關相聯接的。到19世紀,歐美流行顱相學,由施普爾茨海姆首創(chuàng)。該學說認為,腦是由許多相互獨立的部分組成,每個部分控制一個獨立的先天心理能力;腦器官的不同發(fā)育程度,在顱腦的外在部分表現出來,如隆起或凹陷。顱相學最終沒有通過科學的檢驗,不過不能否認顱相學對于人類認知大腦和記憶的關系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2現代人類對腦與記憶的研究和成果2.2.1現代記憶研究中出現的兩個問題由于顯微技術的發(fā)明和使用,科學家逐漸

4、發(fā)現腦是由千千萬萬的小細胞組成的。人們終于意識到記憶可能和這些腦細胞有密切的聯系。但是,聯系得方式是怎樣的?在這個問題上長期存在著爭論。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記憶的定位問題,一是記憶的腦變化問題。2.2.1.1記憶的定位問題8河北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生物化學學年論文記憶的定位問題主要體現在對于記憶功能是否由大腦某一特定部位實現的這一認識上。比較早期的一些研究,由于發(fā)現了某些記憶與腦的特殊部相聯系,如左側顳葉皮層損傷的病人有語言記憶缺陷,右側顳葉皮層損傷的病人對外語記憶的任務有缺陷,海馬的損傷對空間記憶有影響,等等。這似乎說明大腦不同部位的神細胞控制

5、不同任務的記憶。加拿大神經外科醫(yī)生彭菲爾德在給一位60多歲癲癇病人做手術時,曾做過這樣一種實驗:用微弱的電流刺激病人的某些大腦皮層區(qū)域,并發(fā)現刺激的區(qū)域不同病人的記憶反應也不同。有些刺激只能使病人發(fā)出“噢,噢”的呻吟,有些刺激則使他追憶在起遠久的往事甚至某些生活鎖事。然而,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拉施里在動物記憶實驗中所提供的證據否定了記憶的定位假說。他讓小白鼠先學習某種記憶任務,如走迷津,然后切除部分大腦皮層。實驗結果證明,影響記憶的關鍵因素不是切除皮層的部位,而是皮層的面積。當皮層切除面積達到有效皮層總而積的50%時,動物便完全喪失學習和記憶能力。當然,這些簡單

6、的動物實驗還不足以說明人類記憶的腦功能問題。不過,對人類大腦的某些部分的切除也有不影響忘記的情況。根據這些證據,很多研究者認為,記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普遍功能。因此,對于對記憶功能是定位的還是等勢的這個問題,我們應當認識到,腦記憶功能的等勢與定位是對立的統一。等勢強調腦各部分功能的合作,而定位則強調其分工。大量的研究已經表明分工的存在。大腦的各個區(qū)域分工與合作的統一,使記憶存貯與提取過程能有效地實現。然而,記憶的存貯與提取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所以不能說人類的記憶是由人腦中單獨的某一個部位掌管,大腦是一個整體,各個區(qū)域的分工與合作是統一的。2.2.1.2記憶的腦變

7、化問題說到腦變化問題,就不能不說60-70年代關于記憶的科學研究中一種十分流行的理論就是“痕跡理論”。這種理論從許多方面解釋了記憶過程腦的變化問題。記憶的痕跡理論8河北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生物化學學年論文認為,短時記憶就是外在刺激通過視覺神經元或聽覺神經元的興奮產生的電活動引起的。神經元的電活動的聲波引起神經回路的反響振蕩。這種反響振蕩可能很快平息,也有可能由于外界刺激的持續(xù)使其繼續(xù)進行,從而引起神經細胞膜滲透各種離子并形成電位差。當電位差達到某一限度時便形成電脈沖。這種電脈沖沿著軸突不斷往前傳導,引起突觸前或突觸后(或同時)的興奮并釋放出某種神經介質(如去甲

8、腎上腺等)。這些介質釋放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此文檔下載收益歸作者所有

當前文檔最多預覽五頁,下載文檔查看全文
溫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數學公式或PPT動畫的文件,查看預覽時可能會顯示錯亂或異常,文件下載后無此問題,請放心下載。
2. 本文檔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屬用戶,天天文庫負責整理代發(fā)布。如果您對本文檔版權有爭議請及時聯系客服。
3. 下載前請仔細閱讀文檔內容,確認文檔內容符合您的需求后進行下載,若出現內容與標題不符可向本站投訴處理。
4. 下載文檔時可能由于網絡波動等原因無法下載或下載錯誤,付費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載的用戶請聯系客服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