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論陶淵明散文的詩意美》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萬方數(shù)據(jù)●李桂奎1,張學成1(1.臨沂師范學院中文系,山東臨沂276005)摘要:身為詩人的陶淵明將其詩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運用到散文創(chuàng)作中去,形成#散文的詩意美,突出表現(xiàn)在意象的運用和意境的營造等方面,使其散文意象空曼幽雅、意境清新婉麗,具有興象玲戰(zhàn)、含蓄蘊藉的獨特風格,并由此升華為充滿詩情畫意的最高境界。陶淵明散文的這種詩意美與牡詩的造詣相映成趣,給人以很高的竹美享受。美鍵詞:i年意美;意象:意境;詩情畫意中圖分類號:120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18x(2000)∞一0043—04陶淵明散文雖然現(xiàn)存數(shù)量不多,但幾乎篇篇俱佳。通讀每篇作品,深感
2、作者將詩人的才情傾注于其中,從而使他的散文形成了興象玲瓏、含蓄蘊藉的獨特風格,富有一種詩意美。研究他的詩意美,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比興象征是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意的主要手法之一。聞一多先生曾經(jīng)指出:“《易》中的象與《詩》中的興,??本是同一回事,所以后世批評家也稱《詩》中的興為‘興象’。西洋人所謂意象、象征,都是同類的東西,而用中國術語說來,實在都是隱。”(《說魚》)講究意象的選取和運用是詩歌創(chuàng)作形成含蓄蘊藉之美的訣竅。陶淵明深悟此道,不僅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善于取喻設象,而且還將這一藝術經(jīng)驗推演為文,創(chuàng)造了許多“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佳境,取得了“含不盡之意見
3、于言外”的審美效應,從而在他的散文中構(gòu)建了具有詩情畫意的審美天地。“松”、“菊”意象儼然是陶淵明高潔人格的寫照,在陶詩中運用十分廣泛。現(xiàn)存陶詩的第一首(題為《雜詩》)即寫道:“裊裊松標崖,婉欒柔童子。”詩人的意向就與“松”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飲酒》其八中,作者又寫道:“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鼻嗨梢庀蟮牟蛔顕篮?、傲然挺拔性格得以進~步確立?!熬铡币庀笤谔赵娭幸舱加泻苤匾牡匚?,它往往與“青松”意象并出,如《和郭主簿二首》之二就有這樣的描寫:“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憋@然,作者是通過贊美凌霜卓立的松菊,以自
4、況自譽的。《飲酒》其五又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明詩人閑靜雅致43萬方數(shù)據(jù)的興趣愛好,“菊”的秀俊豐姿再次映現(xiàn)于人們的眼簾。自此,東籬之菊成為后世文人經(jīng)常取法的意象。作為一種完美人格的象征,陶淵明散文中也多處浮動著“松”“菊”意象。作者在愿望難以實現(xiàn)的困境中,便寄情于“棲木蘭之遺露,翳青松之余明”(《閑情賦》);他在歸居朋園之時,首先感到爽快的就是“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歸去來兮辭》).而留戀不舍的仍是“扶孤松而盤桓”。這些意象的運用增強了陶淵明散文的韻致,給人一種詩意美。當然,陶淵明散文中的意象并非是單一的,作者本著“象”為情設的原則,創(chuàng)造了一
5、組豐富的意象群。流云、飛鳥等意象與作者歸居田園的逸趣妙臺無垠(參見《歸去來兮辭》).而征鴻、落草等意象則與詩人臨近的悲涼之情極為和諧(參見《自祭文》)。意象的巧妙措置顯示了陶文創(chuàng)作的深厚藝術功力。不僅如此,陶淵明散文還常以某一意象縱貫全篇,創(chuàng)造了淡中有昧、似癯實腴的妙致?!短一ㄔ从洝分械摹疤一ā币庀蠡\罩若作者虛設的“烏托邦”天地,“桃花”就是一種美好理念的象征。如果說,“松”、“菊”意象還僅僅是停留在對陶淵明人格的虛擬的話.那么,“桃花”意象則是詩人理想的歸宿了。《五柳先生傳》中的“柳”意象也暗寓著作者的高尚情操,其內(nèi)涵可與《歸園田居》其一那“榆柳蔭后檐”
6、的情調(diào)相參照。文中所寫的宅邊“五棵柳”正好和主人公“閑靜少言,不慕榮利”的人格妙臺,也是陶淵明人格的具體象征。由此可見,意象點染形成的詩意美是陶淵明散文美特征的重要表現(xiàn)?!堕e情賦》在意象的運用方面具有獨特性,作者不再以無生命的植物為“象”,而是選取在社會生活中若有若無、縹緲空靈的“佳人”作寄托,給人們留下了無窮的回味余地.達到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審美高度,同樣具有一種詩意美。對佳人意象的尋繹,歷來是這篇散文爭論的焦點。過去的種種索解,無論比興說還是寫實說,都往往陷入偏見。以佳人隱喻君主說固然不足取,而視佳人為作者思慕的戀人說也并非知人論世。陶淵明
7、寫此文時,雖然故妻新亡,內(nèi)心充滿情愛的郁結(jié),但不能把《閑情賦》看成悼亡之作.因為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是對未來的憧憬,而并非對往者的留戀。若理解為對新愛的追求,豈不是舊情未忘,又尋新歡,與陶氏的人格也是悖離的。因此,對《閑情賦》的賞讀關鍵,不在于探索或歸結(jié)為某一情感質(zhì)點,而是要發(fā)捌其中蘊臺的詩意美。中國古代詩歌擁有咀花草美人作比興寄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閑情賦》的創(chuàng)作不可否認地就有比興成分,是作者以詩為文的嘗試之作。這種比興可能主要關涉戀情,但單純地歸結(jié)為戀情是不夠的。文中迂回曲折的情思旋律堪與唐代的自居易的《長恨歌》相媲美,但《長恨歌》尚能落腳于李楊愛情,《閑情賦》則
8、無法定位。就此而論,《鬧情賦》是一首參不透的詩,給人一種耐讀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