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華今韻》(十九韻)韻部表》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中華今韻楊發(fā)興編著中華詩詞出版社中華今韻楊發(fā)興編著中華詩詞出版社中華今韻楊發(fā)興編著中華詩詞出版社中華今韻楊發(fā)興編著中華詩詞出版社中華今韻楊發(fā)興編著中華詩詞出版社目錄《中華今韻》(修訂版)序3不滿中的追求——序楊發(fā)興先生《中華今韻》11凡例17《中華今韻》(十九韻)韻部韻母表20一【啊韻】a,ia,ua21二【喔韻】o,uo22三【鵝韻】e23四【衣韻】i24五【迂韻】ü26六【烏韻】u27七【耶韻】ê,ie,üe29八【兒韻】er30九【思韻】-i[?](前)31十【知韻】-i[?](后)31十一【哀韻】ai,uai32十二【欸韻】ei,u
2、i33十三【熬韻】ao,iao35十四【歐韻】ou,iou37十五【安韻】an,ian,uan,üan38十六【恩韻】en,in,un,ün41十七【昂韻】ang,iang,uang43十八【亨韻】eng,ing,ueng45十九【轟韻】ong,iong46后記48修訂后記53《中華今韻》(修訂版)序彤 星 年初,楊發(fā)興先生告我要對所編《中華今韻》進行修訂,我深表贊成;考慮到楊老已屆八十七歲,勸其不可過勞。沒想到,6月末楊老就來電說,全書已修訂大半,囑我寫篇序言。我深為其老而彌勤的忘我精神所感動,更念及神交十年的情誼,便痛快地應(yīng)承下來?!?/p>
3、 新時期以來,隨著傳統(tǒng)詩詞的復(fù)興,詩韻改革的呼聲日高。起初,楊老因不滿于所謂的“新韻書”而編成《中華今韻簡編》,時在2001年。不久,《中華詩詞》2002年第1期刊發(fā)星漢教授編的《中華今韻簡表》和廣東詩詞學會編的《中華新韻府簡表》,用來征求意見。2003年,楊老又印行《中華今韻簡編》(修訂本)。2004年6月中華詩詞學會通過《中華詩詞》公布了趙京戰(zhàn)主編的《中華新韻(十四韻)常用字簡表》(以下簡稱“十四韻”),推薦試行。對“十四韻”,楊老和我都是贊成的,但也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見。正是以此為契機,我得以結(jié)識楊老,書電往來,引為同道。出于對“
4、十四韻”的不滿,楊老在《中華今韻簡編》(修訂本)的基礎(chǔ)上,又廢寢忘食地編成《中華今韻》,由中華詩詞出版社于2006年4月出版。這是一部超過百萬字的宏編。兩年的日以繼夜,已經(jīng)耗費了楊老的大量心血,而修訂這樣一部宏編,對于行將九十的老人來說,庶幾是生命的最后一搏,怎不令人肅然起敬! 《中華今韻》出版后,我曾寫了一篇《為中華今韻叫好》的文章,其中寫道:“這是迄今為止最好的一部現(xiàn)代漢語韻典”,“是對七十年來現(xiàn)代漢語詩韻成果的最新總結(jié),也是二十年來詩韻改革的集大成?!苯?jīng)過八年的檢驗,我覺得上述論斷并非諛辭,修訂后的《中華今韻》將更加名副其實。《中華
5、今韻》糾正了《詩韻新編》的缺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國家在語言文字方面,承繼民國的積極成果,以空前的力度開創(chuàng)工作,建樹頗多,成績斐然。1958年,經(jīng)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了《漢語拼音方案》,使?jié)h語語音拼寫有了國家標準,現(xiàn)已成為國際標準。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并寫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還制定和推行簡化漢字,頒布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出版了具有國家標準意義的《新華字典》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令人遺憾的是沒有出版一部具有國家標準意義的韻書。較有名氣的韻書,就我所知,是列入大學文科教材的《詩韻新編》。 《詩韻新編》最
6、初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出版于1965年。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對該書略作修訂,重寫了出版說明,在凡例中增加了《通押后的十八韻與十三轍對照表》,新版印刷發(fā)行,以后又多次印行,影響頗廣?! ∈紫葢?yīng)當肯定《詩韻新編》是依據(jù)普通話語音編定的現(xiàn)代韻書。然而就其詩韻體系和編輯體例來看,基本承繼了《中華新韻》,正如其《凡例》所說明的“參照《中華新韻》……分為十八部”,“分部韻目及韻部次序,也依照《中華新韻》排列”。只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把《中華新韻》的“十?!表嵞浚臑椤笆谩?。因此,有必要對《中華新韻》作一番考察?! 吨腥A新韻》名義是民國教育部
7、國語推行委員會編定的,實際是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黎錦熙、魏建功、盧前對《國音分韻常用字表》(即黎錦熙、白滌洲所編的《佩文新韻》)的修訂。1941年10月10日由行政院核定公布,而實際印刷發(fā)行則在1942年秋季。以后又有《增注中華新韻》版本刊行。這是適應(yīng)推行國語(普通話前身)需要的必然產(chǎn)物?! ?913年,民國教育部讀音統(tǒng)一會(后來經(jīng)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而為國語推行委員會)制定了注音字母,決定推行國語,確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但為了照顧南方方言,在聲母上保留了尖音與團音的區(qū)分,在聲調(diào)上保留了入聲。由于這是一個折中的而非單一的語音系統(tǒng),無法通行。
8、于是國語統(tǒng)一籌備委員會經(jīng)過討論,決定取消尖音和入聲,從而確立了完全以北京語音為標準的新國音,公布了《國音常用字匯》,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成果,時在1932年。黎錦熙、白滌洲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