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對象捕捉與二維繪圖命令》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3.1對象捕捉第三章對象捕捉及二維繪圖命令3.2二維繪圖命令3.3實驗及操作指導(dǎo)3.1對象捕捉通過對象捕捉的方法捕捉實體上的特殊點來精確定位。一、對象類型和對象捕捉工具條二、對象捕捉的兩種用法1.臨時捕捉(一次有效)方式操作示例一:作一三角形,頂點分別位于已知圓的圓心和已知直線的中點,一邊與圓相切。2.連續(xù)捕捉方式操作示例二:操作示例:依次連接已知正五邊形的各頂點,構(gòu)成一個五角星。三、對象追蹤對象追蹤是在選定點的正交或按設(shè)定方向產(chǎn)生追蹤線來確定點的一種方法。操作示例一:已知R192、R384與8條等分射線,調(diào)用“樣條”(SPLINE)命令和對象追蹤工具繪制樣條曲線。四、極軸追蹤極軸追蹤是在用戶
2、設(shè)置的角度及其倍數(shù)角方向上確定點的方法。操作示例1:已知正方形100×100,應(yīng)用極軸與對象追蹤繪制正方體的斜二測立體圖。3.2二維繪圖命令一、圓弧(ARC)1.命令調(diào)用2.畫弧方式及約定3.操作示例繪制由直線和圓弧光滑連成的長圓形。方法一、line,ciecle,trim方法二、line,fillet方法三、line,arc方法四、Pline可繪制具有給定寬度且起點和終點的寬度可相等也可不相等的連續(xù)線段,線段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圓弧,該連續(xù)的線段屬于同一實體,可用編輯多段線(PEDIT)命令進行編輯。二、多段線(PLINE)1.命令調(diào)用2.屏幕提示與選擇3.填充開關(guān)FILL調(diào)用FILL命令,
3、選擇ON或鍵入1,可以繪制實心Pline;選擇OFF或鍵入0,繪制空心Pline。4.操作示例例1:用“多段線”PLINE命令的直線方式繪制下圖。例2:用PLINE命令繪制下圖。三、定數(shù)等分(DIVIDE)對選定的一個實體按等分?jǐn)?shù)等分,等分?jǐn)?shù)可從2至32767。在等分點處以預(yù)先設(shè)置的點標(biāo)記或圖形塊顯示,等分點可用“NOD”(節(jié)點)對象類型捕捉,等分后的實體仍為一個實體。1.命令調(diào)用2.操作示例例1:對閉合的多段線作五等分。四、定距等分(MEASURE)“定距等分”是按給定長度在選定的實體上進行分割,量截到小于定長度為止,測量起點為靠近選擇點的一端。1.命令調(diào)用2.操作示例例1:對已知直線按等分
4、距離15等分。五、樣條曲線(SPLINE)將給定數(shù)據(jù)點擬合成一條二維或三維的樣條曲線,也可把由多段線擬合的樣條轉(zhuǎn)換為樣條曲線。樣條曲線為一個實體,可用編輯命令SPLINEDIT(樣條編輯)進行修改。1.命令調(diào)用2.操作示例例1:給定S、A、B、C、D、E6點,繪制樣條曲線。八、矩形(RECTANGLE)給定矩形的兩個對角點繪制矩形,對矩形的四個角可倒棱角或倒圓角,繪制的矩形為一個由多段線構(gòu)成的實體。1.命令調(diào)用2.操作示例分別繪制圖下列矩形。九、正多邊形(POLYGON)繪制的正多邊形為由多段線構(gòu)成的同一個實體。1.命令調(diào)用2.繪制方式(1)邊長(Edge)方式:給定邊數(shù)和一條邊的兩端點,按逆
5、時針方向繪制各邊。(2)I/C方式:給定邊數(shù)和指定多邊形中心以及外接圓或內(nèi)切圓半徑。3.操作示例例1:用Edge方式繪制一邊長為15的正五邊形。例2:用I/C方式作一外接圓半徑或內(nèi)切圓半徑為10的正五邊形。I方式C方式十、橢圓(ELLIPSE)用于繪制平面圖中的橢圓、橢圓弧或軸測圖中平行于坐標(biāo)面的圓或圓弧。繪制的橢圓中心和長、短軸端點可分別用CEN(圓心),QUA(象限點)對象類型捕捉。1.命令調(diào)用2.繪制方式十一、圓環(huán)(DONUT)給定內(nèi)直徑和外直徑及圓心,可連續(xù)繪制多個平面圓環(huán)。1.命令調(diào)用2.操作示例十二、多線(MLINE)多線由若干稱為元素的平行線組成,每一元素由其到中心的偏距來定義。
6、1.設(shè)置多線樣式(MLSTYLE或下拉菜單“格式”?“多線樣式”)2.繪制多線(MLINE)命令選項的含義:?對正(J):設(shè)置走筆部位。?比例(S):偏距的比例系數(shù)。?樣式(S):要求選用設(shè)置好的樣式。走筆部位:無(Z)上(T)上(T)下(B)下(B)走筆方向:順或逆時針逆時針順時針逆時針順時針3.操作示例P52圖3.413.3實驗及操作指導(dǎo)【實驗1】P52圖3.42【實驗2、3】P53圖3.43-圖3.44【實驗4】P54圖3.45【實驗5】P54圖3.46【實驗6】P55圖3.48【實驗7】P53圖3.49【實驗8】P57圖3.50【實驗9】P58圖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