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臺北故宮博物院》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zhèn)外雙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積1.03萬平方米。中國宮殿式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內(nèi)設有20余間展覽室,現(xiàn)代化的空氣調(diào)節(jié)、防火、防潮、防盜等設施,以維護珍貴的文化瑰寶。院內(nèi)收藏有自北平故宮博物館及沈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臺灣的二十四萬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中文名稱:臺北故宮博物院外文名稱:Taipei'sNa
2、tionalPalaceMuseum類別:綜合性博物館地點:臺灣臺北士林區(qū)外雙溪竣工時間:1962年館藏精品:散氏盤、快雪時晴帖等藏品數(shù)量:60萬件二、臺北故宮博物院建筑概況臺北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tǒng)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筑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二層是展覽書畫、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特展。在第三層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離地面50米,內(nèi)有拱
3、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三、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經(jīng)過1.抗戰(zhàn)南遷故宮博物院于抗日戰(zhàn)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31年,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后,國民政府開始計劃將博物院文物南運。隔年,日軍攻占熱河、進逼北平,故宮理事會要求博物院選擇院藏文物菁華裝箱儲置,開始南運。1933年2月6日,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第一批南遷文物抵達上海,期間南遷文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國子監(jiān)等單位文物的6,066箱。隔年2月,公布《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暫行組織條例》,故宮改
4、隸行政院,命馬衡為院長。1936年12月,南遷文物由上海轉(zhuǎn)運南京。1937年1月,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8月,上海爆發(fā)淞滬會戰(zhàn),南遷文物再由莊尚嚴等人第一批80箱南京文物遷至長沙;隔年11月再轉(zhuǎn)運至貴陽安順暫置(1944年再運往四川巴縣)。1937年11月,第二批9,369箱以水路,經(jīng)由長江至漢口;1939年5月再移往宜昌、重慶至四川樂山。第三批7,286箱文物由那志良走隴海鐵路運至寶雞;1939年7月,再轉(zhuǎn)卡車經(jīng)漢中運抵成都,隨后又運往峨眉古廟安置,成立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最后南遷至南京的文物,約2,900箱文物因來不及運送,
5、滯留在南京。北平淪陷后,北平故宮仍留有許多文物,淪陷期間還在繼續(xù)清點未曾登記的文物,并又廣泛征集了一批珍貴文物。南京國民政府下令還在北平的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將留在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空運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以致于后來一箱也未運走。2.文物遷臺抗戰(zhàn)結(jié)束后,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許多珍貴的圖書和藝術品,隨后運往臺灣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這部分圖書和藝術品。包含了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書畫、瓷器、玉器,另外加上國立北平圖書館的善本圖書和外交部條約檔案等共5,422箱。國共內(nèi)戰(zhàn)后期,杭立武負責搶運這批故宮國寶至臺灣,中華民國政府遷運
6、臺灣的文物本來計劃共運送五次,但因戰(zhàn)爭形勢突變一共只運了三次。3.臺北建館文物落腳臺灣初期,秘藏不示外人,社會各界要求展示故宮文物,曾被保管委員會拒絕。1965年,臺北市士林區(qū)外雙溪現(xiàn)址落成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灣當局“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guī)程》,規(guī)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改直屬于“行政院”?!爸醒氩┪镌夯I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tǒng)一后,遷臺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爸醒氩┪镌骸睔w并故宮博物院后,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臺中運至臺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幕。至此,
7、運臺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shù)谋4姝h(huán)境。4.擴建1964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開始興建。1966年,第一期新館左右兩翼擴建工程完竣1971年,第二期擴建工程從新館兩翼向前擴建完竣,陳列室面積達到8,777.41平方米1983年10月,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1984年,第三期擴建工程故宮新建行政大樓啟用。庫房和展場建立恒溫恒濕、防火防潮、防震防盜等措施保護,又仿乾隆養(yǎng)心殿西室書齋于正館設“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園設“至善園”。1994年,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提出改建構(gòu)想。隔年,第四期擴建工程圖書文獻大樓竣工使用,同年又增設“至德園”。2000年,杜
8、正勝接任院長,計劃進行第五期正館擴充整建,并推動故宮南部院區(qū)之規(guī)劃設立。2007年2月,正館擴充整建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