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高中文言實(shí)詞積累》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fèi)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高中文言實(shí)詞積累(120)1、愛本義是悲哀、傷心。用作動詞:(1)愛護(hù),體貼。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師說》)(2)珍惜,愛惜。如:倘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3)喜愛。如:予獨(dú)愛蓮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愛蓮說》)(4)吝嗇,舍不得。如:百姓皆以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2、安本義是安靜。(1)用作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安穩(wěn)”。如: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2)用作動詞,意為“安身”“養(yǎng)生”。如: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附虛詞用法:(1)用作疑問副詞。出現(xiàn)在疑問句中,置于動詞之
2、前,作狀語。相當(dāng)于“怎么”“怎樣”。如:A、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B、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2)用作疑問代詞。用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于動詞之前。相當(dāng)于“什么”“哪里”。如:A、沛公安在?(《鴻門宴》)B、君謂計將安出?(《隆中對》)3、被本義指一種睡衣。(1)用作動詞,意為“蒙受”“遭受”“受到”。如:A、忠而見疑,信而被謗。(《屈原列傳》)B、妝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C、如被冰雪。(《促織》)(2)通“披”,意為“披著”“佩戴”“穿戴”。如:A、被發(fā)行吟澤畔。(《屈原列傳》)B、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陳涉世家》)4
3、、倍本義是按原數(shù)增加,與現(xiàn)代漢語表“多少倍”的“倍”相同。用作動詞,通“背”,意為“背棄”“違背”“背叛”。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鴻門宴》)附虛詞用法:用作副詞。意為“加倍”“更加”“愈加”。如: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憶山東兄弟》)5、本本義為樹的干、根,與“末”相對。(1)用作名詞,意為“根本(的東西)”“基礎(chǔ)(的東西)”,“根源”“來源”。如:A、人窮則反本。(《屈原列傳》,根源。)(2)用作量詞,或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作量詞的“本”,或可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譯為“冊”“份”等。如:A、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沈括《活板》,冊。)附虛詞用法:副詞
4、,意為“原本”“本來”。如:A、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陳情表》,本來。)6、鄙本義是邊疆、邊陲、邊遠(yuǎn)的地方,名詞。如:A、蜀之鄙有二僧。(《為學(xué)》)B、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燭之武退秦師》“鄙”在此活用為意動詞,意為“以……為邊境”,“以鄙遠(yuǎn)”意即“越過晉國把遠(yuǎn)方的鄭國作為秦國東部的邊境”。)(1)用作形容詞,意為“庸俗”“淺陋”“地位低下”。如:人賤物亦鄙。(《孔雀》)(2)用作動詞,意為“看不起”“輕視”。如“鄙視”,“鄙薄”。7、兵本義是雙手拿著武器。用作名詞:(1)兵器,武器。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六國論》)(2)士兵,軍隊。
5、如:A、可汗大點(diǎn)兵。(《木蘭詩》,士兵。)B、秦發(fā)兵擊之。(《屈原列傳》,軍隊。)(3)戰(zhàn)爭,軍事。如:A、紙上談兵。(成語,軍事。)8、病本義是重病。(1)用作名詞。意為“疾病”“病殘”。如:A、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扁鵲見蔡桓公》)B、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病梅館記》)(2)用作動詞:①怕,擔(dān)心,憂慮。如: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擔(dān)心的是自己沒有才能,不擔(dān)心別人不了解自己。②疲勞,困苦不堪。如: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shù)雖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戰(zhàn)》)③名詞活用為使動詞,意為“使……成為
6、病態(tài)”。如: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病梅館記》)9、察本義為仔細(xì)看、觀察。(1)用作動詞①仔細(xì)看、觀察。如:徐而察之。(《石鐘山記》)②考察、調(diào)查。如: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zhàn)》)③看清楚、了解明白。如成語“明察秋毫”的“察”。④推薦、選拔。如:郡察孝廉,州舉茂才。(《三國志?吳主傳》)(2)雙音詞“察察”,原意為看得清清楚楚,引申為潔白,形容詞。如: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傳》)10、朝本義為早晨,與“暮(夕)”相對。(1)讀zhāo,名詞,意為“早晨”。如成語“朝三暮四”“朝氣蓬勃”,又如:A、朝聞道,夕可死矣。(《論
7、語?里仁》)B、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2)讀cháo,主要有兩個用法:①動詞。意為“朝見”“朝拜”(專指臣見君),“拜見”“拜訪”(泛指下對上或平級之間)。如:A、弱國入朝。(《過秦論》,朝見。)B、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朝”在這里活用為使動詞,“使(讓)……朝見(朝拜)”之意。)②名詞。意為“朝廷”,“朝代”。如: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朝廷。)11、曾本義是增加,為“增”的假借字。(1)讀zēng,名詞。指與自己相隔兩代的家屬。如曾祖、曾孫。(2)通“層”,意為“重疊”。如: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8、附虛詞用法:副詞,起加強(qiáng)或延緩語氣作用。有兩種情況:(1)表過去發(fā)生過,可譯為“曾經(jīng)”。如:A、相逢何必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