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地圖、等高線》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工程資料-天天文庫。
1、2014屆高三地理一輪復習專題三:地圖與等高線2013.7.15★地圖三要素地圖三要素指、、。1、地圖的比例尺a、含義:比例尺≡例:1.已知圖上距離為33厘米,實際距離為66千米,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2.在一幅地圖上,已知北京到廣州圖上距離為6厘米,比例尺是1:30000000,求實地距離。b、大小與內容:相同圖幅條件,比例尺大的表示的實際空間,內容;比例尺小的表示的實際空間,內容.例:1.下列兩圖相同圖幅條件,比例尺大的是;表示內容詳細的是。2.下列兩圖比例尺大的是c、表示方式:、、例:下列表示文字式的是A.1∶50000000B
2、.五千萬分之一C.地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500千米D.0500????千米132、地圖上的方向判斷1)、沒有任何說明的前提下,“上北下南,左西右東”2)、依據指向標判斷方向:箭頭指向為北,相反方向為南,左側為西,右側為東例:1右圖中A在B什么方向2.讀下圖判斷公路過村莊時的走向:3)、經緯網判斷方向: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3.圖例和注記1).圖例:它是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含義的說明,即地圖上用來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各種符號和顏色叫圖例。2).注記:在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
3、的數字,都叫注記。13【綜合練習】1.下圖是沿20°經線所作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若B、C兩地的圖上水平距離為4.44cm,則該地形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約為___________。2.右圖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A:南北走向B:東西走向C:東北—西南走向D:西北—東南走向★★等高線地形圖知識回顧1.海拔高度(絕對高度)、相對高度2.等高線、等高距13一、等高線地形圖的基本特征(1)同線等高,且均為海拔高度(2)等高距全圖一致試寫出下列各等高線圖所示地形名稱13QNMPOL三.等高線的計算(1)兩點之間相對高度:(n﹣1)×d≤H
4、<(n+1)×d其中,n為兩點之間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例:求Q、M之間的相對高度200●M【練習】求C、D之間的相對高度(2)陡崖的相對高度陡崖高度計算方法:(n-1)d≤H<(n+1)d(n為相交的等高線條數,d為等高距)例:右圖中陡崖最大相對高度(H)可以達到()A、100<H<200B、100<H<101C、198<H<199D、199<H<200【練習】求右圖中陡崖最大相對高度(3)兩線之間出現閉合曲線13“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例:若右圖中為等高線圖,a為400米,b為300米,那么P的取值范圍是( )Q的取值
5、范圍是( )【練習】讀下面等高線示意圖,(1)a的海拔高度為300米,b的海拔高度為200米,則P、Q處的海拔高度為()A.200<P<300B.300<P<400C.100<Q<200D.200<Q<300(2)P、Q處的地形表示山丘的是---------,表示的洼地是---------------。四.等高線的應用(1)氣候:利用等高線可計算兩地的溫差、比較兩地降水量多少。右圖等高線地形圖位于我國東部季風區(qū)某地,則:AB兩地的溫差約是℃;C、D兩地的溫差范是?!馚經觀測,甲、乙兩地年降水量有較大的差異,你認為降水較多的是地,
6、理由是:。●A(2)判斷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水系特征a.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b.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13向心狀水系放射狀水系c.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嶺(山脊線)。d.山谷常有河流發(fā)育(山谷線)。★水文特征a.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流速,水能;在陡崖處形成。b.迎風坡處的河流流量、背風坡處的河流流量。c.在河流流出山口處形成沖積扇(右上圖)。(3)與地區(qū)規(guī)劃結合:①水庫壩址:應建在等高線密集的河流處;理由是:。還應避開地質斷裂地帶。②療養(yǎng)院:建在坡度較緩、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有林地)的地方。③確定公路、鐵路線:一般要遵循
7、沿修筑的原則,以降低施工難度和建設成本。如右圖,應選擇線路。④確定引水路線:路線盡可能,避免通過山脊等障礙,并盡量利用地勢使水流。如右圖,從A、B兩處向C處引水應選擇線路。13五.地形剖面圖1.地形剖面圖的繪制2.地形剖面圖的應用例.右圖的地形剖面圖(圖b)是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圖a)中的某條剖面線畫出的,這條剖面線是A、ABB、CDC、EFD、GH【練習】:1.圖中MN、XY的交點,在剖面圖中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與平面圖中自X至Y地勢變化最符合的剖面圖是()13專題三:地圖與等高線練習1.圖所示等高線中,表示
8、山谷的是A.a線B.b線C.c線D.d線2.下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頂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頂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頂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頂④鞍部3.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