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中考歷史必考的30個知識點(經典)》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容在行業(yè)資料-天天文庫。
1、2018年中考必考知識點一、商鞅變法1、時間: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2、內容: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獎勵耕戰(zhàn),建立縣制。3、意義:經過變法,秦國經濟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提高,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二、孔子及其主要貢獻1、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思想家:“仁”和“禮”,提倡“為政以德”;教育家:創(chuàng)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教育對象—“有教無類”;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方法—“溫故而知新”;孔子言論被弟子整理成《論語》三、歷代帝王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1、秦始皇鞏
2、固統(tǒng)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a、中央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b、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c、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各級官員由朝廷直接任免。②經濟上:a、統(tǒng)一貨幣(圓形方孔錢);b、統(tǒng)一度量衡③文化上:統(tǒng)一文字(小篆)④思想上:為加強思想控制,焚書坑儒,結果摧殘了文化,阻礙了社會進步。⑤軍事上:北御匈奴修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南統(tǒng)越族開靈渠(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加強南北聯(lián)系。2、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3、元、明、清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措施四、張騫出使西域
3、1、中原與西域的關系:漢朝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亞以至更遠的廣大地區(qū),稱為西域。a、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基礎。b、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qū)正式歸屬中央管轄的開始。C、絲綢之路的路線:五、隋朝大運河1、貫通南北的大運河----隋大運河2、隋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⑴一個中心:洛陽;兩端:北抵涿郡(北京),南至余杭(杭州);北向南分為四段:永
4、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⑵、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根本目的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⑶、隋開鑿大運河的歷史作用是: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六、科舉制1、時間:隋唐時期創(chuàng)立并逐步完善了科舉制度。2、目的:鞏固專制統(tǒng)治3、形式: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撥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的標準。隋煬帝設立進士科標志科舉制正式誕生。唐太宗命名狀元,擴大國學規(guī)模及錄取人數(shù)。武則天開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考詩賦作用:改善了用人制度、促進了教育和文學的發(fā)展。4、八股
5、取士影響:6七、經濟重心的南移唐朝中后期開始南移,。兩宋時期,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疤K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太湖流域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糧倉。原因是:1、2、3、八、鄭和下西洋1、1405年—1433年,明政府(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鄭和下西洋。船隊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廣大海域之間,到達亞非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2、條件:①技術條件: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fā)達(指南針的使用)②政治條件:政局穩(wěn)定,政府支持③經濟條件:明朝初期國力強盛。3、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壯
6、舉,比歐洲的遠洋航行早半個多世紀(50多年)。4、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揚國威九、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1、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tǒng)治者的自救運動;2、根本目的: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3、內容:(1)60年代口號:“自強”—發(fā)展軍事工業(yè)(2)70年代口號:“求富”—發(fā)展民用工業(yè);海軍和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4、洋務運動破產標志:清政府在甲午戰(zhàn)爭中慘敗5、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只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導致洋務運動失敗十、國共十年對峙1南昌起義1.時間:1927、8、1;2、意義
7、: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的開始。2、革命搖籃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的開始。3遵義會議(1935,1)。意義: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十一、土地改革1、背景:①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已經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②為爭取農村廣大群眾、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2、政策:1950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內容: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
8、后是農民的土地私有制)4、意義:①徹底廢除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政治、經濟上翻了身;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迅速走向恢復和發(fā)展。十二、三大改造1、內容: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2、方式:對農業(yè)和手工業(yè)走合作化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公私合營3、意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十三、外交成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