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描述:
《《內(nèi)科胸腔鏡術》ppt課件》由會員上傳分享,免費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在教育資源-天天文庫。
1、內(nèi)科胸腔鏡術臨床應用山東省立醫(yī)院呼吸科林殿杰歷史背景(一)胸腔鏡術自著名的瑞典內(nèi)科教授Jacobaeus于1910年首次臨床應用以來,已有90余年歷史在Jacobaeus采用Nitze設計的內(nèi)窺鏡診斷和治療結核性胸腔積液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之后,胸腔鏡檢查術開始被廣泛應用。后來由于對結核病有了有效的化療方法和閉式胸腔膜活檢針的應用,胸腔鏡的應用曾一度減少。歷史背景(二)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減少有創(chuàng)性檢查趨勢的推動下,胸腔鏡術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隨科技的發(fā)展,胸腔鏡的各種配套設備不斷改進和更新,胸腔鏡術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發(fā)展形成了一門獨立學科—電視胸腔鏡外科
2、術(VATS)它已被廣泛用于胸膜和肺實質(zhì)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兩方面。VATS與內(nèi)科胸腔鏡區(qū)別1操作人員2操作器械3操作條件4麻醉方法5操作目的一、胸腔鏡檢查方法術前準備選擇好病例,術前進行出凝血時間、肺功能、血氣分析、血壓、心電圖等檢查。非氣胸患者進行胸腔穿刺注氣300~500ml,形成人工氣胸后進行胸部X線透視檢查,觀察有無胸膜粘連確定進鏡部位。操作步驟術前可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5mg必要時肌注杜冷丁50mg。健側臥位,皮膚消毒,鋪無菌洞巾,于術側腋前線(或腋中線、腋后線)第4~6肋間局部麻醉,切開皮膚約1.5cm,以血管鉗鈍性分離肋間肌直至刺破胸膜,用手指
3、探查胸腔確定無胸膜粘連阻擋后,以套管針沿肋骨上緣垂直刺入胸膜腔,拔出針芯,插入胸腔鏡,檢查肺及胸膜、進行治療等。注意事項術中注意止血,操作要仔細、輕柔、準確,以免不必要的損傷;所注空氣要以無菌紗布過濾;進入胸腔前要在確定無胸膜粘連后方可插入套管;可先抽去胸腔積液再行檢查;術中要進行脈搏、呼吸、血壓及氧飽合度監(jiān)測,以預防術中意外。二、在呼吸內(nèi)科的臨床應用(一)胸膜腫瘤診斷與治療(二)氣胸診斷與治療(三)肺癌的診斷與分期(四)結核性胸水(五)頑固性良性胸水治療(六)其他(一)胸膜腫瘤診斷與治療在經(jīng)其他各種檢查后,仍有20~30%胸腔積液病例不能明確診斷。對于原發(fā)性胸膜
4、腫瘤,用閉合技術來確診非常困難,胸膜浸潤可呈點狀分布,表皮細胞脫落常使分類鑒別困難,通過閉合性技術,通常診斷正確率小于50%,而且對這種疾病患者的小塊胸膜活檢常容易和轉移的腺癌混淆。用電視胸腔鏡術可直接觀察病變部位、形態(tài)與范圍,對病灶取材活檢,獲得多個比穿刺活檢大得多的標本,提高診斷正確率,從而可避免部分剖胸手術。胸膜轉移瘤,病變可為局限或禰漫性改變。病灶多位于肋膈痘,有部分在肋胸膜,所以,閉合式胸膜活檢很難找到病灶,這可能就是閉合式胸膜活檢陽性率低的原因。在肺癌分期中,胸腔鏡檢查主要作用在于檢查有無并存的胸水和直接的惡性腫瘤的胸膜浸潤。由于肺癌患者伴發(fā)的胸腔積液
5、并非均為腫瘤轉移所致,對于存在的非腫瘤轉移性胸腔積液的肺癌患者仍有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故確定肺癌胸膜轉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胸腔鏡檢查可以在直視和在異常部位活檢,并能將診斷準確率提高至大約90%或更高。如Amergod對原發(fā)性肺癌合并胸腔積液的患者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有18%的患者無腫瘤胸膜轉移;在存在腫瘤胸膜轉移的患者中,尚90%的病例屬于局部轉移,這類局部轉移的病灶仍可經(jīng)手術切除。對于復發(fā)性氣胸、吸收緩慢的氣胸或交通性氣胸,胸腔鏡檢查可控明其原因。Weissberg等對200例氣胸患者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65%為胸膜下肺大皰所致,15%為胸膜粘連阻止了肺復張所致,10%因
6、肺纖維化、肺部炎癥、阻塞性肺不張及胸膜增厚導致肺不能復張,10%未發(fā)現(xiàn)病灶,原因不明。(二)自發(fā)性氣胸:自發(fā)性氣胸的發(fā)生多為胸膜下皰(Bleb)和肺大皰(Bullae)破裂所致。電視胸腔鏡術在自發(fā)性氣胸的病因診斷監(jiān)治療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具有迅速使肺組織復張及恢復肺功能、復發(fā)率及并發(fā)癥低、患者術后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可能確定病變的部位、范圍和性質(zhì),例如觀察有無胸腔內(nèi)粘連帶、胸膜下肺大皰及其數(shù)量等。有文獻報道,對Ⅰ級自發(fā)性氣胸患者在胸腔鏡檢查前20分鐘吸入10ml20%氫化熒光素(fluorescin),在鏡下可見到臟層胸膜上有黃顏色漏出,從而確定漏氣部位。在
7、電視胸腔鏡下應重點檢查上肺尖段和下肺背段區(qū)域,這些部位是肺漏氣的主要部位。通常胸膜下皰破裂在鏡下不是個洞,而是復蓋有纖維蛋白;較大的肺大皰破裂形成直徑2~3mm的洞。Vanderschueren將自發(fā)性氣胸分為四級:Ⅰ級為特發(fā)性氣胸,內(nèi)鏡下肺組織無異常;Ⅱ級為胸膜肺粘連氣胸;Ⅲ級有胸膜下皰和肺大皰,直徑<2cm;Ⅳ級有許多直徑超過2cm的肺大皰。對于Ⅳ級,廣泛肺大皰與正常組織界限不清,復發(fā)性氣胸找不到原因或Ⅰ級的患者,可行部分胸膜切除術。檢查時如發(fā)現(xiàn)為局部漏氣病灶者,可采用局部凝固或激光治療,或局部粘連治療;如發(fā)現(xiàn)為局部粘連帶牽拉所致者,則可切斷粘連帶達到治療目的
8、;如為較廣